- 年份
- 2024(7760)
- 2023(10963)
- 2022(9317)
- 2021(8633)
- 2020(7474)
- 2019(17149)
- 2018(17079)
- 2017(34632)
- 2016(18407)
- 2015(20494)
- 2014(20323)
- 2013(20083)
- 2012(18602)
- 2011(16639)
- 2010(16470)
- 2009(14946)
- 2008(14193)
- 2007(12254)
- 2006(10559)
- 2005(9008)
- 学科
- 济(84560)
- 经济(84490)
- 管理(55954)
- 业(53035)
- 企(43964)
- 企业(43964)
- 方法(43262)
- 数学(39250)
- 数学方法(38703)
- 中国(21082)
- 农(20417)
- 财(20018)
- 业经(17246)
- 环境(15504)
- 制(15147)
- 贸(15083)
- 贸易(15076)
- 学(14909)
- 地方(14801)
- 易(14682)
- 农业(13046)
- 技术(12958)
- 务(12495)
- 财务(12454)
- 财务管理(12426)
- 和(12154)
- 银(12132)
- 银行(12111)
- 产业(12027)
- 企业财务(11860)
- 机构
- 学院(263886)
- 大学(263343)
- 济(115599)
- 经济(113628)
- 管理(108298)
- 理学(95434)
- 理学院(94509)
- 管理学(92711)
- 管理学院(92252)
- 研究(81499)
- 中国(61092)
- 京(53294)
- 财(51910)
- 科学(47900)
- 财经(42814)
- 经(38993)
- 所(38745)
- 业大(37722)
- 中心(37571)
- 农(37407)
- 经济学(36681)
- 江(36014)
- 研究所(35374)
- 经济学院(33469)
- 北京(32897)
- 财经大学(32220)
- 范(31480)
- 师范(31147)
- 院(30048)
- 经济管理(29440)
- 基金
- 项目(182901)
- 科学(146960)
- 基金(136578)
- 研究(132703)
- 家(118080)
- 国家(117196)
- 科学基金(102526)
- 社会(87255)
- 社会科(83142)
- 社会科学(83125)
- 基金项目(72388)
- 省(71007)
- 自然(66505)
- 自然科(65027)
- 自然科学(65013)
- 自然科学基金(63853)
- 教育(61551)
- 划(59781)
- 资助(56454)
- 编号(52269)
- 部(41610)
- 重点(41137)
- 发(40065)
- 成果(40005)
- 创(38914)
- 国家社会(36687)
- 教育部(36374)
- 创新(36340)
- 人文(35652)
- 科研(35545)
- 期刊
- 济(115847)
- 经济(115847)
- 研究(72477)
- 中国(40052)
- 管理(40050)
- 财(38136)
- 学报(36319)
- 科学(35901)
- 农(32118)
- 大学(28984)
- 学学(27753)
- 技术(24452)
- 农业(22172)
- 融(21451)
- 金融(21451)
- 财经(20986)
- 教育(20541)
- 业经(20076)
- 经济研究(19791)
- 经(18061)
- 问题(16636)
- 统计(15541)
- 技术经济(14339)
- 策(14155)
- 商业(13363)
- 贸(12838)
- 理论(12813)
- 决策(12734)
- 科技(11839)
- 现代(11722)
共检索到362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国 褚尚军 聂锐
促进经济与碳排放脱钩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整合产业结构理论和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演进的"开口P型曲线"假说,该假说得到了已实现工业化国家演进事实的数据支持。对我国二者演进关系的估算结果表明正处于"开口P型曲线"的拐弯阶段,产业结构仅有个别年份对碳排放强度起结构红利贡献,整体上是结构负担贡献。估算结果有两个政策含义一是在现有考核办法中新增碳排放总量的考核指标和相应管理办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强度 开口P型曲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姜锋 万晓丽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春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模型拟合,结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需求导向型的。其次,就各次产业与人均GDP的关系看,第一产业与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第二、三产业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丽萍 李媛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运用汉森提出的门槛模型,以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各省的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各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 碳排放 门槛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志伟 樊亚平 罗浩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测度并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与2007年相比,2019年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所有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有所提升,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既能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能降低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三区间、技术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处于第二区间时,产业结构高级化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能力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刘辉煌
我国已进入高碳经济时期,了解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情况尤为重要。国内在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中,仅有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只限于简单地检验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未考虑其他经济因素与排放之间的关系。文章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贸易、FDI因素,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作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胜达 敬莉
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依托,产业结构调整演变从国际经验可知,是以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依次更替为标志的。新疆作为资源优势地区,其产业结构的变迁总体符合客观规律。但又有着自身特定演化路径。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着整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文中试图运用VAR模型对1978年-2010年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阐释新疆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化关系。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解释。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 动态面板 非线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宁宇
文章在评述解释我国产业结构偏差的原因、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及产业结构转变机制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会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因为强调服务业的发展而忽视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特定的国际分工地位,二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偏低的产业结构偏差会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存在,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使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着力点在于制度建设和大城市的引领。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制度 都市 中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蓓 崔焕金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分工深化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偏离国际一般模式的重要驱动力量,运用逻辑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作用于中国产业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驱动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的主导机制,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演化偏离国际经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中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模式又放大了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以及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的政策寓意是,应该把原先倚重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外向与内向驱动有效结合的平衡型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分工 全球价值链 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军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五计划纲要》中把结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应对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迎接未来挑战的基本保证。经济结构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周慧
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强度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有效制定控制碳排放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在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2001-2008年全国及28个主要省域的碳排放总量、三次产业比重、单位GDP碳排放量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以下结论:第二产业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全国有16个地区二次产业与碳排放强度关联度最大,但第二产业并不是影响地区碳排放量增大的绝对因素;第三产业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效应并不明显,全国有11个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夏 代春艳 辜转
本文将产业结构作为溢出途径,采用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显著增加了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分地区来看,在考虑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之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碳排放来说,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影响并不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我国开放、共享、绿色发展背景下,引导对外直接投资时,不仅要考虑对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也要充分考虑对国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二氧化碳排放 溢出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慧敏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业结构 CO2排放 省级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