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2)
2023(8999)
2022(7843)
2021(7230)
2020(6497)
2019(14982)
2018(14964)
2017(30642)
2016(16854)
2015(19190)
2014(19479)
2013(19657)
2012(18807)
2011(17126)
2010(17410)
2009(16445)
2008(16539)
2007(15262)
2006(13198)
2005(12112)
作者
(51272)
(42776)
(42689)
(41048)
(27118)
(20504)
(19655)
(16692)
(15826)
(15421)
(14434)
(14172)
(13658)
(13581)
(13395)
(13351)
(13340)
(12654)
(12508)
(12211)
(10757)
(10681)
(10520)
(9752)
(9616)
(9608)
(9587)
(9484)
(8742)
(8584)
学科
(76692)
经济(76621)
(47810)
管理(45534)
(37069)
企业(37069)
方法(36534)
数学(32608)
数学方法(32349)
中国(21845)
(21421)
(19930)
(16500)
业经(15736)
(15535)
(14860)
贸易(14854)
地方(14777)
(14455)
农业(13794)
(13313)
银行(13283)
(12688)
(12309)
财务(12290)
财务管理(12255)
(12003)
金融(12001)
企业财务(11685)
产业(11201)
机构
大学(256796)
学院(256115)
(111034)
经济(108813)
管理(96115)
研究(87061)
理学(82701)
理学院(81775)
管理学(80467)
管理学院(79992)
中国(65792)
(54217)
科学(53138)
(52249)
(45502)
(45079)
财经(41875)
研究所(41193)
中心(39499)
业大(38308)
(38179)
(37825)
农业(35853)
经济学(35509)
北京(34438)
(32481)
经济学院(32433)
师范(32124)
财经大学(31057)
(30558)
基金
项目(163237)
科学(127807)
基金(118374)
研究(118018)
(103269)
国家(102452)
科学基金(86264)
社会(75154)
社会科(71362)
社会科学(71340)
(63748)
基金项目(62849)
自然(55063)
教育(54002)
(53938)
自然科(53716)
自然科学(53696)
自然科学基金(52784)
资助(49409)
编号(47645)
成果(39348)
(37226)
重点(37217)
(36328)
(33622)
课题(32833)
教育部(31589)
科研(31498)
创新(31459)
(31392)
期刊
(120344)
经济(120344)
研究(75348)
中国(45049)
学报(40901)
(40508)
(40073)
科学(37116)
管理(33580)
大学(30373)
学学(28838)
农业(27075)
(24723)
金融(24723)
教育(22685)
财经(21523)
技术(20888)
业经(20376)
经济研究(20103)
(18579)
问题(17505)
(14243)
(14033)
技术经济(13765)
商业(13190)
统计(13096)
理论(13034)
(11789)
(11713)
实践(11589)
共检索到37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杨  刘延平  
本文从提高产(行)业的增加值总量来提升就业水平的角度而言,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发展潜力;而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个就业的支柱行业尽管就业潜力有限,但应巩固、维持其目前的就业规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守川  田大洲  
本文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职业结构和技能层次结构的变动效应,以期为职业培训需求的确定提供准确的方向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通过职业结构变动而引发职业培训需求,转岗培训、新技能培训将是我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无法通过技能层次结构变动引致培训需求,我国技能培训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技术等级和技术职称晋升制度本身;在政策建议方面,要加强涉农职业向非农职业转变的培训,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要考虑行业属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源  马煜天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抑制了就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几乎不能解释就业的各变量;资本深化和重工业化是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这与现阶段我国处于重工业化过程的现实相一致;产业结构演化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路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依次上升顺序,而是跨越式的上升路径,这与我国提出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艳婷  
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非农产业就业吸纳力不足是四川省就业结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促进四川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二是积极发掘第二产业就业的潜力与发展空间;三是大力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四是加速四川城镇化进程,为劳动力转移与非农产业发展提供载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彬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行业构成变化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就业特征,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结构受产业结构转换质量的制约。作者认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质量和水平,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加大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玲  朱永杰  
基于北京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数据,先进行北京市三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分析,进而对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应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中的主导行业来促进就业,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梅如笛  
一国产业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关系已成为学术热点问题。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整体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因果关系。三次产业的优化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轩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现在,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投资规模的扩张并不等同于投资质量的提升,低效益投资、低技术含量投资、污染生态环境等盲目投资现象应当引起政府和跨国投资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除了追求投资规模外,更要注重投资质量。投资质量要求对东盟直接投资要注重提高母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等等。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的逆向作用,有利于调整我国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提高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质量。本文尝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流通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如何更好促进这种关联性,推动流通产业产出结构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压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课题,客观阐述了流通产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进而深入分析流通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颖君  
本文利用结构偏差系数测算了我国1990-2006年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引入相关系数矩阵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解答了"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问题。本文认为,"民工荒"并不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