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5)
- 2023(4331)
- 2022(3725)
- 2021(3369)
- 2020(3045)
- 2019(6882)
- 2018(7033)
- 2017(15168)
- 2016(8029)
- 2015(9109)
- 2014(9250)
- 2013(9477)
- 2012(9163)
- 2011(8335)
- 2010(8548)
- 2009(8256)
- 2008(7984)
- 2007(7338)
- 2006(6693)
- 2005(6125)
- 学科
- 济(42583)
- 经济(42555)
- 业(22834)
- 管理(20408)
- 方法(18580)
- 企(16965)
- 企业(16965)
- 数学(16763)
- 数学方法(16687)
- 中国(14693)
- 农(11651)
- 制(9730)
- 业经(9372)
- 产业(9245)
- 财(8790)
- 地方(8704)
- 贸(8049)
- 贸易(8044)
- 易(7844)
- 银(7578)
- 银行(7568)
- 行(7331)
- 农业(7307)
- 结构(7204)
- 体(6861)
- 融(6585)
- 金融(6585)
- 技术(6393)
- 学(6208)
- 体制(5926)
- 机构
- 学院(126580)
- 大学(125857)
- 济(61823)
- 经济(60784)
- 管理(48907)
- 理学(42091)
- 研究(42028)
- 理学院(41699)
- 管理学(41241)
- 管理学院(41021)
- 中国(32528)
- 财(28832)
- 京(26332)
- 财经(23097)
- 科学(22938)
- 所(20832)
- 经(20831)
- 经济学(20553)
- 经济学院(18873)
- 研究所(18618)
- 中心(18123)
- 江(18098)
- 财经大学(17157)
- 北京(17115)
- 农(16649)
- 业大(15684)
- 范(15231)
- 师范(15091)
- 院(15003)
- 州(14489)
- 基金
- 项目(77406)
- 科学(61771)
- 研究(58687)
- 基金(56741)
- 家(47980)
- 国家(47638)
- 科学基金(40804)
- 社会(39602)
- 社会科(37857)
- 社会科学(37851)
- 省(30101)
- 基金项目(30012)
- 教育(26023)
- 划(24791)
- 资助(23749)
- 自然(23665)
- 编号(23290)
- 自然科(23054)
- 自然科学(23047)
- 自然科学基金(22647)
- 成果(18932)
- 发(18499)
- 部(18080)
- 重点(17369)
- 国家社会(16751)
- 课题(16270)
- 创(16215)
- 教育部(15768)
- 发展(15701)
- 人文(15696)
共检索到187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波 汪波 朱琳
文章在回顾1978—2017年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历程的基础上,运用摩尔结构变化值法测度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两者演进历程还是波动度,大体均可分为三个阶段,产业结构变动度和就业结构变动度的均值分别为1.67度和1.41度;同时就业结构总体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种类型而就业结构经历了四种,基于双重二元结构与制度变迁假说阐释了上述变化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杨 刘延平
本文从提高产(行)业的增加值总量来提升就业水平的角度而言,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发展潜力;而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个就业的支柱行业尽管就业潜力有限,但应巩固、维持其目前的就业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述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徐爱东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演变机制 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建军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关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两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首先,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同时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做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基本一致,而中国就业结构的转换要滞后于产业结构。其次,选取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差,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第二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好,促进劳动力就业作用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空间还很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产业结构演变和就业结构转换逐步趋于同步。最后,在分析研究的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晗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机制,两者相互调整和演进升级的过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研究1978—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劳动力也逐渐由低效率生产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生产部门。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4—2018年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最终转化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产业结构,但在2015年以后,就业结构也将演变为"三二一"的优化格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雨露 李正升 曹洪华 娄阳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评价指标、综合协调系数及产业结构匹配度等方法,对1991-2015年间湖北省咸宁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具体行业的从业人口需求进行测算,最后选取2006-2015年数据,基于GM(1,1)模型对咸宁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作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三产业逐渐放缓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第三产业主导就业人口的吸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此外,二、三产业的不对称性开始加剧,其产业、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逐年降低,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琴 胡玉萍 薛留根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琴 胡玉萍 薛留根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琴 李长春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城市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借用建立在相似系数公式基础上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计算方法,以重庆市为例,从时间、空间上分别测算了1985—2011年间及"一圈两翼"战略下2008年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结果显示:城市或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协调系数整体了解和掌握;长期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整体协调性较差,协调系数呈现明显的波浪性变动;从空间上看,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颖君
本文利用结构偏差系数测算了我国1990-2006年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引入相关系数矩阵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解答了"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问题。本文认为,"民工荒"并不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差系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王辉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江 封晓庆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