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6)
- 2023(5762)
- 2022(4878)
- 2021(4408)
- 2020(3780)
- 2019(8596)
- 2018(8824)
- 2017(18645)
- 2016(10232)
- 2015(11291)
- 2014(11509)
- 2013(11948)
- 2012(11758)
- 2011(10782)
- 2010(11036)
- 2009(10097)
- 2008(10004)
- 2007(9168)
- 2006(8358)
- 2005(7618)
- 学科
- 济(48918)
- 经济(48874)
- 管理(27694)
- 业(26015)
- 企(19567)
- 企业(19567)
- 方法(19563)
- 数学(17243)
- 数学方法(17107)
- 中国(14373)
- 农(13544)
- 环境(11996)
- 学(11212)
- 制(11114)
- 业经(10685)
- 财(10288)
- 地方(9800)
- 产业(9486)
- 贸(9059)
- 贸易(9054)
- 银(9021)
- 银行(8995)
- 易(8815)
- 行(8721)
- 农业(8470)
- 融(8149)
- 金融(8148)
- 体(7759)
- 和(7584)
- 结构(7341)
- 机构
- 大学(159225)
- 学院(158085)
- 济(71056)
- 经济(69764)
- 管理(58197)
- 研究(57011)
- 理学(49726)
- 理学院(49136)
- 管理学(48392)
- 管理学院(48112)
- 中国(43275)
- 京(34231)
- 科学(33838)
- 财(33461)
- 所(29574)
- 研究所(26797)
- 财经(26593)
- 农(25784)
- 中心(24376)
- 经(23936)
- 江(23587)
- 经济学(22967)
- 业大(22111)
- 北京(22105)
- 范(21094)
- 经济学院(20935)
- 师范(20884)
- 农业(20426)
- 院(20345)
- 财经大学(19647)
- 基金
- 项目(98669)
- 科学(77836)
- 研究(72926)
- 基金(71960)
- 家(62624)
- 国家(62192)
- 科学基金(51860)
- 社会(47188)
- 社会科(44940)
- 社会科学(44930)
- 基金项目(38204)
- 省(38101)
- 划(32763)
- 教育(32329)
- 自然(31895)
- 自然科(31022)
- 自然科学(31009)
- 自然科学基金(30477)
- 资助(29396)
- 编号(28704)
- 成果(24131)
- 发(23746)
- 重点(22818)
- 部(22796)
- 课题(20429)
- 创(20397)
- 国家社会(19618)
- 发展(19428)
- 教育部(19308)
- 创新(19250)
共检索到236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覃盈盈 廖尧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年以来我国20个产业类型的直接碳排放、完全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流入流出等指标的变迁,结合国内外产业低碳发展历程并利用工具变量进行多维度分析,得到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益启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碳排放结构和排放总量日趋稳定,关键行业正主导碳减排进程;完全碳排放具有乘数效应;多数行业碳排放强度已显著下降,但行业间差距仍大;承担行业最终碳排放的行业和“两高”行业不重合,本质是“传导性高碳”行业;碳减排过程呈现显著的环境规制和技术规制等。要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必须着眼于关键高碳行业和关键技术,建立更加全面的政策、金融、科技体系,支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传导性高碳行业碳截流机制;协调好环境规制和技术规制力度;统筹协调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新型能源,从变革行业生产方式的高度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加速碳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大安
产业结构失调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探索产业结构失调的真实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的战略思路,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从现有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量文献来看,人们主要是从体制因素探寻产业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从调整机制或是从资源配置角度探讨产业结构调整所出现的各种疏漏和摩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卫 郝亚林
产业融合可以带来更好的产业绩效和巨大的经济增长效应 ,同时也在“新经济”背景下 ,国际范围内产业融合导致的全球性产业结构变动 ,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着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面对工业化和“新经济”的双重挑战 ,产业竞争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动。构建并发展基于传统产业、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将是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静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的持续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介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兴起和发展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测量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价值估价方法、实施总量控制和初始合理分配相结合的配额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定价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定价理论 实践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星宏 万春林 邓翔 周璇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积极减排趋势的影响下倍加重视气候治理问题,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执行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在碳排放治理水平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由气候政策、碳交易体系和低碳文化等重要因素构建的欧盟碳排放政策框架,并从碳排放水平和全球影响等对欧盟碳排放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吸取欧盟治理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碳排放 气候政策 EU ETS 低碳文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忠利
我国政府正在加紧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而韩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市场也已经正式启动。研究韩国碳排放交易制度,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而且能够为中韩两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连接做好准备。韩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整体立法安排、监管机构设置、碳排放交易二级市场监管、被监管实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设置等方面都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阳华
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进生产组织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与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有所区别。文章系统研究了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推行的"工业4.0"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并比较了该计划与其它版本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德国经验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重新认识工业和工业化的意义,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姜锋 万晓丽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刘辉煌
我国已进入高碳经济时期,了解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情况尤为重要。国内在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中,仅有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只限于简单地检验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未考虑其他经济因素与排放之间的关系。文章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贸易、FDI因素,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作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杰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惠红 吴铜 龙桂箱 张仁军
旅游通常被认为会增加碳排放,但山区避暑游是从高碳排放的客源地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地的旅游,可能具有减碳效应,因此需要测算山区避暑游的减碳量,研究其减碳机理。以川渝地区为案例,从客源地和目的地整体视角出发,研究山区避暑游的减碳效益和机理。四川盆地盆中夏季炎热,但周边高山夏季凉爽,就近山区避暑游是盆中成渝地区居民夏季旅游的主要形式。基于推拉理论,构建了山区避暑游旅游流预测模型,得到旅游流数据;再以空调使用、旅游交通和房屋建筑改造的碳排放量为测算指标,计算山区避暑游的减碳量。研究表明:(1)游客去山区避暑游,由于旅游交通和建筑改造,碳排放量会增加,且排放量并不低。(2)从客源地和目的地整体视角测算比较,川渝山区避暑游是减碳的,并且减碳效益明显,在7-8月份之间,最高可实现的减碳量为35.82万~115.92万t。山区避暑游的减碳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山区避暑游对促进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山区避暑游 减碳效益 旅游流 碳测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爱国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和社会问题,作为经济监督与经济控制的有效手段,现代审计理所当然地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审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碳审计就是现代审计领域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新举措,是一种全新的环境规制工具。本文在系统分析碳审计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国外碳审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范了碳审计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基本属性,提出了"积极主动、抓大放小、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科学发展、绿色考核、以人为本、借智发展、加大宣传、培育意识"的开展我国碳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碳审计 环境规制工具 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产业特性不同,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律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垂直型产业间转移、水平型产业内转移和协作型产品内转移三种类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三种产业转移类型对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影响有所不同,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低端环节固化,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条件和分工收益来看其差别却不大。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实质上实现产业升级面临诸多阻碍,但是产业间转移规律的差异,尤其是国家根植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网络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我国跳出国际产业转移陷阱、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韩国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出口主导型政策和重化工业化政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韩国在加入GATT后的初期,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为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化促进了韩国的经济起飞。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到位,又使韩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得到了加强,第二、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应加强自主创新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政策 中国 韩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毅
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而这恰为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当前国际主要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主要指欧盟碳交易市场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