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67)
- 2023(21541)
- 2022(18297)
- 2021(16724)
- 2020(14173)
- 2019(32222)
- 2018(31939)
- 2017(61628)
- 2016(33270)
- 2015(37231)
- 2014(37038)
- 2013(36764)
- 2012(34227)
- 2011(30846)
- 2010(31267)
- 2009(29175)
- 2008(28873)
- 2007(25818)
- 2006(23299)
- 2005(21173)
- 学科
- 济(157840)
- 经济(157675)
- 业(108863)
- 管理(105678)
- 企(93941)
- 企业(93941)
- 方法(64538)
- 数学(53570)
- 数学方法(52954)
- 中国(41104)
- 农(41044)
- 财(39530)
- 业经(39490)
- 地方(33597)
- 学(29002)
- 制(28883)
- 农业(28334)
- 贸(26309)
- 贸易(26291)
- 务(26074)
- 财务(25987)
- 财务管理(25936)
- 易(25422)
- 企业财务(24604)
- 技术(24544)
- 和(24412)
- 理论(24351)
- 环境(23496)
- 银(23064)
- 银行(23015)
- 机构
- 学院(485075)
- 大学(484828)
- 济(207803)
- 经济(203602)
- 管理(192141)
- 理学(164461)
- 研究(164150)
- 理学院(162685)
- 管理学(160031)
- 管理学院(159138)
- 中国(126425)
- 京(104132)
- 科学(97391)
- 财(96588)
- 所(82114)
- 财经(76564)
- 农(75950)
- 中心(73842)
- 研究所(73789)
- 江(73105)
- 经(69410)
- 业大(68547)
- 北京(66480)
- 经济学(63283)
- 范(61775)
- 师范(61218)
- 院(59654)
- 农业(58961)
- 州(58694)
- 经济学院(56805)
- 基金
- 项目(316138)
- 科学(249954)
- 研究(233161)
- 基金(230189)
- 家(199213)
- 国家(197508)
- 科学基金(170873)
- 社会(149212)
- 社会科(141544)
- 社会科学(141510)
- 省(122580)
- 基金项目(121004)
- 自然(109488)
- 自然科(106993)
- 自然科学(106965)
- 教育(106235)
- 自然科学基金(105082)
- 划(102547)
- 资助(95477)
- 编号(94537)
- 成果(76517)
- 重点(70369)
- 发(70009)
- 部(69962)
- 创(66539)
- 课题(64762)
- 创新(61731)
- 国家社会(61687)
- 教育部(60484)
- 科研(59824)
- 期刊
- 济(239165)
- 经济(239165)
- 研究(148971)
- 中国(93776)
- 管理(76929)
- 财(75254)
- 学报(70279)
- 农(69104)
- 科学(66979)
- 大学(54679)
- 学学(51491)
- 教育(49466)
- 农业(47363)
- 融(46661)
- 金融(46661)
- 技术(45133)
- 业经(38917)
- 财经(38742)
- 经济研究(38098)
- 经(33423)
- 问题(31085)
- 技术经济(26841)
- 业(26085)
- 贸(24556)
- 统计(24258)
- 图书(23235)
- 现代(23160)
- 理论(23008)
- 商业(22871)
- 世界(22091)
共检索到73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虹 亚琨
本文根据中国1994—2010年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数据计算所得行业碳排放量,利用Eviews 6.0软件分析了各行业碳排放量与GDP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各变量为非平稳序列,但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与工业及建筑业碳排放量间互为格兰杰原因。短期内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呈先增后减趋势,长期逐渐趋于平稳。工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利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受结...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碳排放量 脉冲响应 函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瑾 袁继婷 字丰军
基于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对交通运输效率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中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客周转效率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交通运输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随货物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旅客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强;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规模下,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减排效应随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而持续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瑾 袁继婷 字丰军
基于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对交通运输效率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中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客周转效率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交通运输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随货物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旅客周转效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强;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规模下,货物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旅客周转效率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减排效应随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而持续降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花静 孙楠
本文在了解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甘肃1978-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弹性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灰色关联度 弹性分析 甘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欧国立 王妍
区别于以往着重从现象出发研究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视角,文章基于广义技术进步这一本质动力探索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重均衡理论和STIRPAT模型,使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数据,分析交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呈增长趋势,而一般广义技术进步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水平却有所放缓;(2)技术进步会普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整体处于"高碳"路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基于此划分出不同情况下交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的影响路径;(3)无论是哪种情况下,均未能呈现一般广义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双减排"的最优化路径。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成华 戈艳艳 王金磊 张金凤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模式的创新,加强"五通"逐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识。其中,设施联通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本文将贸易引力模型扩展,应用到交通运输业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基于浙江省出口到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果:一是发展水路运输是浙江省贸易增长的有效运输模式,港口效率每提高10%,出口量将平均增加12.6%,且影响显著;公路运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影响略小;二是在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公路通车里程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未来应在突出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交通多式联运,从而有利于促进出口增长。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运输效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昌友 王遐见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交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在1997~2010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公路建设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依次递减;铁路运输业比公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高速公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34个百分点,铁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02个百分点;2001~2010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年均带动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约为经济增长率的8%。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颖 齐亚伟 徐志琴
本文在电子信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测度2005~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电子信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我国信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整体上处于低耦合低协调状态。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信息产业 交通运输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滨霞 周东海 蒋远营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持续走高,雾霾、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能源消费迅速激增的背景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6年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四个诱发因素,采用贝叶斯MCMC估计方法,建立多元时变参数TVP-SV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时变成因。结果表明,CO_2对四个驱动因素的弹性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能源强度在碳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私家车因素对碳排放的传导强度逐年增强,而客运和货运的传导强度逐渐减弱;在减排方面,私家车数量的影响比货运和客运更为关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物流 低碳化 新能源 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彪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充分研究的课题。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普遍认为有三种可选方案:一是滞后型发展战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运输需求没有弹性。长期以来,我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种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失败的战略,不能再采用了。二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摆在超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玮 朱金福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这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从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出发,选择统计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1个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的综合得分,用最优分割法对其分类,按照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被分成四类地区,归纳了各类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一系列结论。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区域差异性 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