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6)
- 2023(12954)
- 2022(11206)
- 2021(10704)
- 2020(8901)
- 2019(20683)
- 2018(20769)
- 2017(41689)
- 2016(22694)
- 2015(25674)
- 2014(25912)
- 2013(25783)
- 2012(23872)
- 2011(21716)
- 2010(21921)
- 2009(20398)
- 2008(20002)
- 2007(17765)
- 2006(16056)
- 2005(14471)
- 学科
- 济(93609)
- 经济(93497)
- 管理(67045)
- 业(64419)
- 企(52611)
- 企业(52611)
- 方法(40480)
- 数学(35020)
- 数学方法(34553)
- 农(26974)
- 中国(26499)
- 财(23914)
- 业经(22003)
- 制(19754)
- 地方(19753)
- 学(18312)
- 贸(18100)
- 贸易(18093)
- 易(17599)
- 农业(17358)
- 银(16090)
- 银行(16058)
- 行(15334)
- 技术(14909)
- 策(14822)
- 理论(14707)
- 和(14641)
- 环境(14300)
- 务(14295)
- 财务(14226)
- 机构
- 学院(327449)
- 大学(327272)
- 济(134493)
- 管理(132176)
- 经济(131446)
- 理学(113349)
- 理学院(112173)
- 管理学(110469)
- 管理学院(109872)
- 研究(108842)
- 中国(83180)
- 京(70392)
- 科学(64925)
- 财(64146)
- 所(54531)
- 财经(50408)
- 中心(49064)
- 研究所(48859)
- 江(48585)
- 农(48118)
- 经(45497)
- 北京(45444)
- 业大(45306)
- 范(43428)
- 师范(43142)
- 州(39846)
- 经济学(39439)
- 院(39386)
- 农业(37280)
- 财经大学(37117)
- 基金
- 项目(213103)
- 科学(167539)
- 研究(161377)
- 基金(152982)
- 家(130754)
- 国家(129628)
- 科学基金(111557)
- 社会(100368)
- 社会科(95098)
- 社会科学(95074)
- 省(82982)
- 基金项目(81156)
- 教育(73621)
- 自然(70990)
- 划(69496)
- 自然科(69214)
- 自然科学(69199)
- 自然科学基金(67936)
- 编号(67775)
- 资助(63734)
- 成果(56366)
- 部(47541)
- 重点(46892)
- 课题(46475)
- 发(46391)
- 创(44080)
- 项目编号(41828)
- 教育部(40985)
- 创新(40956)
- 人文(40561)
- 期刊
- 济(153130)
- 经济(153130)
- 研究(103632)
- 中国(59242)
- 管理(49371)
- 财(46698)
- 学报(45022)
- 农(44357)
- 科学(43116)
- 教育(37471)
- 大学(34559)
- 融(33103)
- 金融(33103)
- 学学(32172)
- 农业(30675)
- 技术(28178)
- 业经(26572)
- 财经(24261)
- 经济研究(24015)
- 问题(20900)
- 经(20728)
- 理论(17735)
- 图书(17694)
- 技术经济(16507)
- 贸(16309)
- 实践(16200)
- 践(16200)
- 现代(15730)
- 商业(15432)
- 科技(15192)
共检索到490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律律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已基本形成体系,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这一政策体系在培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尚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理论论争 转型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理论论争 转型 市场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煜 曹大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国实现产业政策的低碳化转型,其中包括降低碳排放的狭义转型和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广义转型。其基本思路是,以产业组织政策为核心,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的发展为重要条件,通过加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普遍性减税、重点实施产业组织政策、大力实施新型产业政策,以及配套实施综合性产业结构政策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政策 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任继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制度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产业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定位、作用方式、工具手段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应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聚焦市场失灵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政策 市场失灵 产业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周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改革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重塑市场激励,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市场化产业政策就是尊重市场主导地位,推进市场化改革,用市场方式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就是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自主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政策转型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任继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制度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产业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定位、作用方式、工具手段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应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聚焦市场失灵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政策 市场失灵 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为超
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加入WTO的中国来说,传统的产业政策正面临巨大的障碍。因此,产业政策的内客和作用都应该与时俱进。今后,我国的产业政策应着重放在导向性功能上,以提供信息、建立市场秩序、维护经济安全等作为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
产业政策 障碍 转型 导向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丁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昌南
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绩效不高的原因可以从产业政策实施路径进行考察。从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讲,政府未必有愿望和有能力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的执行上考察,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产业政策的执行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出发,在执行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反应,削弱产业政策的效果;从产业政策的评估来考察,缺乏健全的评估体系,评估的结论也未必合理,对今后产业政策的制定也失去了可靠的合理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纲
我国经过20 年的经济改革,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并不否定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失灵”和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仍需推行一定的产业政策。为了不影响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产业政策实施的范围应进行收缩并集中指向明显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选择产业政策手段时应逐步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含量”,相应提高间接引导性程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路林书
我国产业政策的总体方针应该是合理调整现有产业间的产业结构,适应现代生产力的要求,建立先进的产业组织,加强产业联系的引导、结合,创建一个好的外部条件,均衡、高速发展经济,以谋求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从总体上向产业结构要更高的社会总体效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振坤
该文在梳理国际产业政策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起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过程中产业政策边际效应的"U型"演进假说,并论述了产业政策在转型期边际效应走向衰微的逻辑必然性和走向产业政策制度陷阱的可能性。在此理论导引下,结合转型期我国产业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我国产业政策取向的总体转换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原磊
产业政策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定产业、优化产业环境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产业政策存在多目标冲突、多主体博弈、影响市场秩序、缺乏政策评估等问题。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一场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全面协同变革,将对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运行机制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从聚焦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政策评估与调整四个方面推动我国产业政策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继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减少对国外技术供给的依赖,强调战略性产业的自育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相应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适用于外循环的既往产业政策"选产业、选技术、选企业"弊端增多、有效性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向"选有限产业、产业内普惠性支持"转变,促进政策实施范围有限聚焦,放弃对特定技术路线和具体企业的选择,逐渐放弃以往的行政干预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
关键词:
外循环 双循环 产业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