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4)
- 2023(8979)
- 2022(7579)
- 2021(7227)
- 2020(5820)
- 2019(13112)
- 2018(12999)
- 2017(26155)
- 2016(14395)
- 2015(16199)
- 2014(16342)
- 2013(16350)
- 2012(15657)
- 2011(14353)
- 2010(14891)
- 2009(14203)
- 2008(14205)
- 2007(13310)
- 2006(12269)
- 2005(11363)
- 学科
- 济(61341)
- 经济(61272)
- 管理(40828)
- 业(39937)
- 企(30612)
- 企业(30612)
- 方法(21846)
- 农(21228)
- 中国(19764)
- 数学(18826)
- 数学方法(18486)
- 财(15716)
- 制(15450)
- 业经(15341)
- 地方(13927)
- 农业(13471)
- 贸(13032)
- 贸易(13025)
- 易(12685)
- 银(12536)
- 银行(12512)
- 行(12041)
- 策(11423)
- 学(11304)
- 产业(10819)
- 融(10625)
- 金融(10623)
- 税(9828)
- 体(9591)
- 技术(9372)
- 机构
- 学院(216525)
- 大学(213280)
- 济(92862)
- 经济(90768)
- 管理(79728)
- 研究(76529)
- 理学(66671)
- 理学院(65934)
- 管理学(64861)
- 管理学院(64453)
- 中国(60339)
- 财(47188)
- 京(45749)
- 科学(44087)
- 所(39656)
- 财经(35695)
- 江(35229)
- 研究所(35102)
- 农(34573)
- 中心(34383)
- 经(32015)
- 北京(29951)
- 范(29352)
- 师范(29137)
- 业大(28297)
- 州(28259)
- 经济学(28238)
- 院(27254)
- 农业(26801)
- 财经大学(25969)
- 基金
- 项目(129165)
- 科学(101361)
- 研究(100253)
- 基金(91022)
- 家(77908)
- 国家(77235)
- 科学基金(64634)
- 社会(62637)
- 社会科(59361)
- 社会科学(59347)
- 省(51285)
- 基金项目(46776)
- 教育(45645)
- 划(43348)
- 编号(42230)
- 自然(38797)
- 资助(38050)
- 自然科(37775)
- 自然科学(37756)
- 自然科学基金(37062)
- 成果(36702)
- 课题(30776)
- 发(30728)
- 重点(29514)
- 部(28971)
- 创(26869)
- 性(26485)
- 发展(25421)
- 项目编号(25211)
- 年(25139)
- 期刊
- 济(114663)
- 经济(114663)
- 研究(72542)
- 中国(43325)
- 财(34170)
- 农(33969)
- 管理(30799)
- 学报(28642)
- 科学(28192)
- 融(27108)
- 金融(27108)
- 教育(25981)
- 农业(22881)
- 大学(22108)
- 学学(20639)
- 业经(20515)
- 技术(18426)
- 经济研究(17963)
- 财经(17673)
- 问题(16120)
- 经(15411)
- 贸(13912)
- 国际(12085)
- 理论(11198)
- 技术经济(10978)
- 商业(10729)
- 现代(10721)
- 业(10299)
- 经济问题(10077)
- 统计(10030)
共检索到345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昌南
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绩效不高的原因可以从产业政策实施路径进行考察。从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讲,政府未必有愿望和有能力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的执行上考察,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产业政策的执行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出发,在执行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反应,削弱产业政策的效果;从产业政策的评估来考察,缺乏健全的评估体系,评估的结论也未必合理,对今后产业政策的制定也失去了可靠的合理的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敏 刘阳
目前我国经济已逐步参与到全球化分工体系中,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深入探寻产业和贸易协同发展的规律,验证现有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是否适应时代要求,发掘未来调整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综合分析我国产业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对贸易政策产生的相关效应进行阶段性、系统性的总结十分必要。为此,本文从产业和贸易政策的发展路径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少洪 全毅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实施的成效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本文旨在分析产业政策成功实施的一般条件,以及我国的产业政策实践经验,为我国入世后调整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有效实施 市场失效 政府失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律律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已基本形成体系,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这一政策体系在培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尚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振坤
该文在梳理国际产业政策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起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过程中产业政策边际效应的"U型"演进假说,并论述了产业政策在转型期边际效应走向衰微的逻辑必然性和走向产业政策制度陷阱的可能性。在此理论导引下,结合转型期我国产业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我国产业政策取向的总体转换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丁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理论论争 转型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理论论争 转型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超 孙晓琳 肖兴志
尽管对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重要选择,但政策目标与产业发展现状之间的政策实施偏差表明仍有必要对产业政策进行综合分析。以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基于供给、需求与环境分类的相关政策指数,并以此分析异质性产业政策与政策组合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稳健的促进了政府补贴的获取,但其同时抑制了企业私人投资。考虑企业异质性约束下政策影响后,本文发现供给型政策抑制了高生产率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趋势。考虑区域差异时,分析发现供给型政策对企业私人投资的抑制作用在中部更为明显。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策差异 政策组合 企业投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为超
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加入WTO的中国来说,传统的产业政策正面临巨大的障碍。因此,产业政策的内客和作用都应该与时俱进。今后,我国的产业政策应着重放在导向性功能上,以提供信息、建立市场秩序、维护经济安全等作为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
产业政策 障碍 转型 导向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纲
我国经过20 年的经济改革,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并不否定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失灵”和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仍需推行一定的产业政策。为了不影响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产业政策实施的范围应进行收缩并集中指向明显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选择产业政策手段时应逐步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含量”,相应提高间接引导性程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路林书
我国产业政策的总体方针应该是合理调整现有产业间的产业结构,适应现代生产力的要求,建立先进的产业组织,加强产业联系的引导、结合,创建一个好的外部条件,均衡、高速发展经济,以谋求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从总体上向产业结构要更高的社会总体效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希宋 夏志勇 赵寰
本文首先具体介绍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模糊合成运算 ,将复杂的多层次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 ,从而能够更直观、更合理地反映经济效益状况 ,为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与指导。
关键词:
支柱产业 产业政策 效果 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璟 牛慧恩
从省级经济区角度分析转型时期我国区域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包括实施主客体、中介机构、实施手段、综合调控机制、动态协调机制和协商反馈机制,并以甘肃省为例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