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7)
2023(10230)
2022(8765)
2021(8162)
2020(6986)
2019(16160)
2018(15932)
2017(32139)
2016(16746)
2015(18941)
2014(18685)
2013(18484)
2012(16942)
2011(15091)
2010(14829)
2009(13662)
2008(12913)
2007(11300)
2006(9707)
2005(8261)
作者
(46163)
(38451)
(38346)
(36584)
(24206)
(18314)
(17555)
(15176)
(14678)
(13391)
(12873)
(12755)
(11962)
(11899)
(11869)
(11402)
(11364)
(11341)
(11053)
(10935)
(9397)
(9250)
(9074)
(8749)
(8681)
(8658)
(8263)
(8105)
(7737)
(7448)
学科
(77426)
经济(77356)
管理(49775)
(49761)
(40731)
企业(40731)
方法(39077)
数学(35188)
数学方法(34793)
中国(20014)
(19893)
(18473)
业经(17059)
(14681)
贸易(14672)
地方(14377)
(14326)
(14078)
农业(12800)
技术(12526)
产业(12149)
环境(11382)
(11358)
银行(11350)
(10980)
财务(10943)
财务管理(10917)
(10891)
(10870)
(10711)
机构
学院(242647)
大学(241639)
(109420)
经济(107576)
管理(102271)
理学(89582)
理学院(88806)
管理学(87557)
管理学院(87111)
研究(73216)
中国(55345)
(49354)
(48760)
科学(41568)
财经(40725)
(37130)
经济学(34701)
中心(34642)
(33826)
业大(33103)
(32983)
(32502)
经济学院(31805)
研究所(30747)
财经大学(30666)
北京(29900)
(28637)
师范(28380)
经济管理(28129)
商学(27724)
基金
项目(168211)
科学(135213)
基金(124878)
研究(124370)
(107203)
国家(106387)
科学基金(93518)
社会(82608)
社会科(78812)
社会科学(78794)
基金项目(66451)
(65247)
自然(59095)
自然科(57773)
自然科学(57759)
教育(56945)
自然科学基金(56716)
(54486)
资助(50968)
编号(49314)
(38658)
成果(37586)
重点(37393)
(36925)
(35788)
国家社会(35011)
教育部(33893)
人文(33572)
创新(33466)
课题(32937)
期刊
(109426)
经济(109426)
研究(67477)
管理(37428)
中国(36492)
(36174)
科学(30553)
学报(30265)
(27656)
大学(24501)
学学(23352)
技术(23100)
(20266)
金融(20266)
财经(19896)
农业(19467)
业经(19286)
教育(18411)
经济研究(18404)
(17202)
问题(16032)
技术经济(13688)
统计(13636)
商业(12727)
(12550)
(12543)
理论(12542)
实践(11278)
(11278)
决策(11211)
共检索到33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志鹏  李建斌  熊世峰  
部门的经济发展受部门自身的最终需求拉动,也受其它部门的最终需求影响。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结构性变动体现了这一时期该部门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发展的竞争力强弱。为测定各部门剔除进口品影响后的经济发展受最终需求拉动的主要部门,本文将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原归因矩阵分离出增长态归因矩阵,给予其数学性质和经济含义,并根据增长态归因矩阵建立了基于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我国部门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1992-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18个部门的计算结果来看,第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地位显著,其中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个部门受自身最终需求影响而发展的竞争力一直很强,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岩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成德宁  韦锦辉  
环境规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环境规制标准的严格程度,更取决于环境规制的类型。在细分环境规制类型的基础上构建评估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类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竞争力具有负面效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隐性环境规制则有助于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空间效应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加强将对本地的产业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临近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则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隐性环境规制加强将有助于提升本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但对临近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因而政府应组合使用各种环境规制,并尽可能地选择灵活性强的隐性环境规制手段,以有效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子明  戴朝霞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柴敏  
本文通过具体、深入地实证分析,揭示出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从而在出口商品结构上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但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和科技的全球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维持现有比较优势止步不前,而应当通过技术创新,利用内生比较优势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在动态中向更高一级的比较优势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袁维海  
自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以来 ,运用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奥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单从量的扩张的角度 ,我国企业显然已经规模壮大 ,实力增强 ,但直面新的挑战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生产集中度低 ,工艺装备落后 ,结构矛盾异常突出。一句话 ,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发展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战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通过中外优势企业总资产、销售收入、技术、产品、管理及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揭示出我国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挑战经济全球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赵捷  
·90年代以来,技术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我国的技术贸易逆差来源主要是硬件技术而不是软件技术。·传统的基础工业技术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而高技术及新兴产业的技术贸易逆差在减少或正成为顺差的主要来源。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较快,而传统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第一,在引资政策方面要实现从利用优惠政策向采用竞争政策的转型。以优惠政策创造的低成本"洼地"红利空间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同时也意味着以扭曲要素价格的方式引进资源和配置生产要素面临困难。未来引进外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引资政策上必须实现由原有的优惠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转型。因为竞争是市场的核心和灵魂,唯有实施竞争政策,才能在市场的基础上引导资源在产业间、产业内以及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有效克服资源配置中的行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铭  
论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张铭(一)今后,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民族工业将受到外来经济的冲击,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增强民族工业的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缺乏活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田东文  
本文分析了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并与相邻概念作了对比。在大量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国际上典型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科技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对比和实证分析, 从静态和动态,现实和潜在, 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多个方面和角度比较了各个样本国家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水平和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强弱之点,提出了强化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方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耿弘  孙学玉  
本文从政府的视角,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其一,发挥市场自组织与政府调控的双重作用;其二,铲除地区、部门间壁垒,完善兼并机构、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其三,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广告、R&D投入力度,合理使用经费,提高非价格竞争力;其四,合理地利用WTO规则,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及贸易保驾护航,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颖  
文章提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分析了我国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从内部因素考察主要是我国产业结构老化且不合理;从税收因素考察是产业间税负不合理,税收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等,并在借鉴国外以税收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税收政策调整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柳卸林  赵捷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永华  
当前,各国都把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协调化作为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并以此来提升一国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