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9)
2023(15497)
2022(13176)
2021(12576)
2020(10436)
2019(23939)
2018(24126)
2017(47054)
2016(25344)
2015(28799)
2014(28439)
2013(27949)
2012(25531)
2011(23143)
2010(23525)
2009(21597)
2008(21055)
2007(18714)
2006(16598)
2005(14550)
作者
(72039)
(59398)
(59333)
(56448)
(37889)
(28483)
(26916)
(23215)
(22477)
(21332)
(20223)
(19854)
(18847)
(18791)
(18349)
(17933)
(17715)
(17469)
(16997)
(16996)
(14758)
(14591)
(14477)
(13560)
(13350)
(13239)
(13225)
(13197)
(11914)
(11617)
学科
(103949)
经济(103849)
管理(75753)
(73677)
(61897)
企业(61897)
方法(48222)
数学(41931)
数学方法(41226)
中国(29311)
(28192)
业经(24558)
(23880)
技术(21869)
地方(20787)
(20176)
(20027)
(18498)
农业(18492)
贸易(18485)
理论(18389)
(17973)
(16901)
银行(16864)
(16277)
(16143)
(15221)
金融(15218)
环境(15131)
产业(14660)
机构
学院(361815)
大学(361211)
管理(146729)
(144950)
经济(141800)
理学(127259)
理学院(125950)
管理学(123646)
管理学院(122998)
研究(115503)
中国(86686)
(76930)
科学(70562)
(66855)
(56664)
财经(53670)
(52113)
中心(52080)
(51905)
业大(51510)
研究所(51337)
北京(49077)
(48569)
(47229)
师范(46846)
经济学(43087)
(42901)
(42343)
农业(40405)
财经大学(39789)
基金
项目(242958)
科学(191758)
研究(181672)
基金(174434)
(150287)
国家(149003)
科学基金(128956)
社会(113646)
社会科(107757)
社会科学(107729)
(96362)
基金项目(92250)
教育(84217)
自然(82593)
自然科(80686)
自然科学(80670)
(80240)
自然科学基金(79221)
编号(75457)
资助(72187)
成果(61324)
重点(53964)
(53655)
(53152)
(52376)
课题(52310)
创新(49393)
项目编号(46842)
教育部(45985)
国家社会(45795)
期刊
(158639)
经济(158639)
研究(107550)
中国(67110)
管理(56173)
学报(51587)
科学(49306)
(48437)
(47409)
教育(44546)
大学(39936)
学学(37393)
技术(34148)
农业(33166)
(30715)
金融(30715)
业经(27971)
经济研究(25814)
财经(25492)
(21799)
问题(20986)
技术经济(19137)
科技(18860)
图书(18798)
理论(18011)
商业(17380)
统计(17220)
(16937)
现代(16731)
实践(16428)
共检索到525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玉春  
以我国工业企业为对象,基于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的创新效率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结论折射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该重点考虑,率先对新技术实施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专利)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当然假如要走协同创新的路子,必须要明确合作目标、健全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玉春  
以我国工业企业为对象,基于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的创新效率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结论折射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该重点考虑,率先对新技术实施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专利)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当然假如要走协同创新的路子,必须要明确合作目标、健全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蛙跳式创新发展路径,后者走以新兴产业占优为突破口的多元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以前沿边际产业干预为着力点的功能性产业政策推进路径,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信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方能成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体现在从局域到全国,再到国外的扩散过程中。从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可以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最终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领先企业;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注重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内扩散;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向产业外扩散,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的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建民  魏大鹏  
自主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技术追赶和渐进性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的共性技术方面存在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自主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以及政策法规体系导向不明、创新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培养"社会学习理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路径选择来实现产业自主创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关义  刘希  
商业模式的构建与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道,最值得变革的就是商业模式,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取决于创新管理。在市场经济当中,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综述出发,结合《中国好声音》栏目的商业创新模式案例,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林  何冰妮  李佳  
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资源短缺、集群污染等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工业园区是我们现阶段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有效结合的最好的实现形式,在分析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机遇和挑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志锋  
我国市场化的全面展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向纵深方向扩展要求深化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推进城市管理模式转变。面对城市管理变革的时代要求,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四大取向,即民主、节约、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从型塑城市政府新型职能、创新政绩考核机制、培育城市多元治理主体三个方面对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俊华  
该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和趋势,结合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境况,探索我国产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低端锁定到高端攀升、从单个创新到集群创新、从地域根植到全球布局的战略转换途径的内在诱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提出创新驱动下产业发展的动力转换路径、全球价值网络支撑下的产业高端攀升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的传统产业技术跃迁路径、产业界限日趋模糊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都是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晓燕  
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应是“有效竞争”。通过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促进存量的优化组合 ,使产业组织形成“在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持产业内企业间适度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态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静芳  李渝萍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组织形式。在产业集群中开展一系列探寻技术创新机会和维持技术创新能力的活动,推动企业之间合作互动,建立技术联盟、获取新技术、建立供应链中生产商、供应商、终端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集群内企业资源高度分享,是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因,对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模块化组织与龙头企业网络组织是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的较好选择,而且创新模式的演变因产业特性而异,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刘东  
在大量实地观测和深入调查工作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可能的一般创新行为模式及创新动力的生成机制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基于不同分工形态和相互依存状态的企业网络类型差异,影响了网络内微观创新动力的获得能力,技术不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的交互作用加剧了这种影响力的复杂性。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于现阶段我国多数地方产业集群内创新动力的获得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构建与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相匹配的内外创新分工合作网络,是改变我国地方集群内普遍"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现象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素芬  
基于目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优化我国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避免各主体的价值冲突和管理体制的滞后。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优化产学研组织模式的金融创新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骁  郭树华  
我国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多元化创新手段实现弯道超车,并突破西方垄断芯片企业对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所造成的“卡脖子”窘境,已经成为当前业内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手段,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探讨我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表明:芯片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技术创新规律,还需要沿着成熟、可靠、稳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玉春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在中短期内实现中长期过程的升级、实现无衰退的升级、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及资源环境与标准新规"倒逼"机制均对产业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即"科技创新——产业占优——政策调控——需求拉动——有效退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玉春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在中短期内实现中长期过程的升级、实现无衰退的升级、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及资源环境与标准新规"倒逼"机制均对产业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即"科技创新——产业占优——政策调控——需求拉动——有效退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