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0)
- 2023(14411)
- 2022(12608)
- 2021(11931)
- 2020(9950)
- 2019(22932)
- 2018(22992)
- 2017(45278)
- 2016(24945)
- 2015(28075)
- 2014(28463)
- 2013(28003)
- 2012(25973)
- 2011(23604)
- 2010(23749)
- 2009(22015)
- 2008(21546)
- 2007(19162)
- 2006(17250)
- 2005(15575)
- 学科
- 济(95639)
- 经济(95500)
- 管理(78166)
- 业(70755)
- 企(58771)
- 企业(58771)
- 方法(41813)
- 数学(36233)
- 数学方法(35789)
- 财(28546)
- 中国(27743)
- 农(27227)
- 制(24158)
- 业经(21791)
- 学(21053)
- 贸(18722)
- 贸易(18713)
- 环境(18664)
- 地方(18481)
- 易(18254)
- 银(17654)
- 银行(17610)
- 农业(17394)
- 务(17115)
- 财务(17035)
- 财务管理(16998)
- 行(16820)
- 和(16146)
- 企业财务(16083)
- 体(15837)
- 机构
- 大学(358580)
- 学院(357188)
- 济(144071)
- 管理(140921)
- 经济(140767)
- 理学(121001)
- 研究(119808)
- 理学院(119680)
- 管理学(117810)
- 管理学院(117162)
- 中国(90827)
- 京(76600)
- 科学(72495)
- 财(71648)
- 所(60135)
- 财经(55838)
- 农(55707)
- 研究所(54136)
- 中心(53849)
- 江(53254)
- 业大(51478)
- 经(50493)
- 北京(48896)
- 范(46236)
- 师范(45825)
- 院(43606)
- 农业(43480)
- 经济学(42818)
- 州(42734)
- 财经大学(41269)
- 基金
- 项目(235525)
- 科学(185377)
- 研究(175418)
- 基金(170726)
- 家(147381)
- 国家(146158)
- 科学基金(125424)
- 社会(109004)
- 社会科(103243)
- 社会科学(103219)
- 省(91586)
- 基金项目(90427)
- 自然(81301)
- 教育(80277)
- 自然科(79286)
- 自然科学(79270)
- 自然科学基金(77823)
- 划(77278)
- 编号(72548)
- 资助(70257)
- 成果(60498)
- 部(52584)
- 重点(52310)
- 发(50188)
- 课题(50142)
- 创(48793)
- 制(46082)
- 创新(45542)
- 教育部(45155)
- 项目编号(44858)
- 期刊
- 济(163045)
- 经济(163045)
- 研究(111004)
- 中国(68060)
- 财(54062)
- 学报(53510)
- 管理(53166)
- 农(51207)
- 科学(49839)
- 大学(40818)
- 教育(40187)
- 学学(38307)
- 融(35397)
- 金融(35397)
- 农业(34945)
- 技术(30331)
- 财经(27252)
- 业经(26969)
- 经济研究(25383)
- 经(23169)
- 问题(21613)
- 理论(18547)
- 图书(17682)
- 贸(17198)
- 实践(16929)
- 践(16929)
- 技术经济(16927)
- 业(16860)
- 现代(16738)
- 科技(16681)
共检索到534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交通运输碳排放具有占比较大、增速快、达峰慢等特点,交通拥堵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交通运输碳减排压力巨大,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公共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受制于出行总量不断增长的压力,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仍在不断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既面临挑战,又获得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文章认为,需要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为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专门立法,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同时促使相关法律支持配合;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使用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调整和提升法律定位;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
交通强国 交通低碳 节能减排 法律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区域差异化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出高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呈现出空间集聚特点。在参考情景下,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区域差异化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出高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呈现出空间集聚特点。在参考情景下,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物流 低碳化 新能源 减排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健全 蔡信威
文章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旅游发展都具有干扰性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均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门槛区间的提高,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在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具有正向增强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上述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宇 高隆昌 唐春勇
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 ,主要应做好 :( 1)建立和完善政府交通运输的公共政策 ;( 2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的法规制度 ;( 3)增强国内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 4)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红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effect of compiling price index of transportation in China,as well as the main problems worth discussing regarding price index of transportation in China.She also raises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compiling index of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价格指数 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滨霞 周东海 蒋远营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持续走高,雾霾、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能源消费迅速激增的背景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6年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四个诱发因素,采用贝叶斯MCMC估计方法,建立多元时变参数TVP-SV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时变成因。结果表明,CO_2对四个驱动因素的弹性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能源强度在碳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私家车因素对碳排放的传导强度逐年增强,而客运和货运的传导强度逐渐减弱;在减排方面,私家车数量的影响比货运和客运更为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翠
本文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运输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并计算了潜在的节能能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运输量还会处于高速增长期;②伴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也会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③在2050年,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占全社的比重、排放的CO_2占全社会的比重分别是16%和14%左右,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比重;④通过对节能潜力的分析,发现交通模式的改变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的作用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斌 郭杰 李忠奎 褚春超
以系统分析法、ASIF方法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分析框架,立足国情探讨了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提出了强化需求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加强低碳创新、提升低碳能力等六个方面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低碳发展 战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宝顺
1.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本身创造着使用价值和价值,又保证着整个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因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步进行,使交通运输的能力不能储存和调拨,因而必须以能力“闲置”的形式超前发展。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极为落后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努力,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