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2)
2023(13766)
2022(11726)
2021(10836)
2020(9420)
2019(21325)
2018(21035)
2017(40876)
2016(21722)
2015(23943)
2014(23375)
2013(22890)
2012(20992)
2011(18616)
2010(18493)
2009(16909)
2008(16195)
2007(14089)
2006(12166)
2005(10553)
作者
(61352)
(50947)
(50728)
(48256)
(32012)
(24439)
(23266)
(20032)
(19221)
(17731)
(17056)
(16933)
(16031)
(15779)
(15716)
(15419)
(15366)
(15094)
(14694)
(14628)
(12490)
(12351)
(12323)
(11591)
(11576)
(11367)
(11118)
(10996)
(10146)
(9966)
学科
(86253)
经济(86166)
管理(62181)
(59623)
(47898)
企业(47898)
方法(44126)
数学(39576)
数学方法(39135)
(25921)
贸易(25909)
(25252)
(25199)
中国(23743)
(22363)
业经(17881)
(16518)
(16033)
财务(15995)
财务管理(15962)
企业财务(15123)
(14789)
银行(14750)
农业(14560)
(14558)
金融(14557)
(14080)
地方(14059)
(14019)
技术(13617)
机构
大学(304701)
学院(302116)
(131259)
经济(128951)
管理(120276)
理学(104904)
理学院(103879)
管理学(102186)
管理学院(101641)
研究(98121)
中国(74844)
(62337)
(60610)
科学(57772)
(49795)
财经(49165)
(47729)
业大(46192)
中心(45824)
(44889)
研究所(43447)
(41428)
经济学(40719)
农业(39705)
北京(38666)
经济学院(37293)
财经大学(36900)
(36065)
(35315)
师范(34843)
基金
项目(208524)
科学(164243)
基金(154651)
研究(147889)
(136490)
国家(135441)
科学基金(116116)
社会(96480)
社会科(91920)
社会科学(91893)
基金项目(81983)
(78774)
自然(76131)
自然科(74480)
自然科学(74456)
自然科学基金(73145)
(67950)
教育(67881)
资助(63149)
编号(58279)
(47163)
重点(46722)
成果(45672)
(43975)
(43788)
国家社会(41316)
科研(41221)
创新(41204)
教育部(40682)
人文(39636)
期刊
(130493)
经济(130493)
研究(84271)
中国(48730)
学报(48530)
(45726)
管理(42876)
科学(42732)
(42646)
大学(37223)
学学(35334)
农业(29213)
(28413)
金融(28413)
技术(24921)
财经(23523)
教育(23412)
经济研究(22777)
(21688)
业经(21163)
国际(20621)
(20169)
问题(19251)
(15735)
统计(15528)
理论(15032)
商业(14812)
技术经济(14503)
(14094)
实践(13602)
共检索到433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新平  朱晓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贸易都有着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本增效仍面临着巨大考验,如何有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进而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结合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空间特征,探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通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的方式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互影响,而不是某一地区的单独作用,单一地区的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还会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赵忠秀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eder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从总体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各地强弱不一。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部门之间相对边际生产率的差距使其直接影响为负。将时间滞后效应纳入模型分析后证实溢出效应滞后期明显,且逐渐衰竭,在滞后4~5期时转为负向。最后,空间效应模型证实空间效应明显,但同样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晶晶  李清彬  
基于我国29个省市1986-2008年度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反复试验估计,较为稳健的结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促进关系,并且城市化进程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要大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同时,城市化率增速对交通基础建设增速呈现"U"型特征,而交通基础建设增速对城市化率增速呈"倒U"特征,这进一步深化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促进中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简要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传超  冯其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高铁)、航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定量方式厘清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对我国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而促进对外贸易转型意义重大。可通过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中的定量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以量化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效应的显著性为因变量,应用64篇重要文献的594个效应值,从样本特征、研究方法、国际贸易测量方法、基础设施测量方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样本结构、模型说明、出版性质、文献权重九个层面入手检验调节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结果会受到各研究特征的影响,即随着调节变量的改变,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会产生差异。其中,当文献检验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出口衡量国际贸易水平、以公路和铁路衡量基础设施、检验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不包含汇率时,有助于促使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或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基础设施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世界各国基础设施网络无缝对接的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化运作的高效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投资建设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泉午  廖勇海  
文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物流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公路密度增加显著提升了物流规模,铁路密度的影响没有公路显著。通过东中西部地区比较分析,发现铁路密度增加对东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公路密度增加对东中西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物流规模的扩张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部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茂林  许召元  胡翠  喻崇武  
本文利用199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增长阶段中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多种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具体表现为,1994~1999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但较弱的促进作用;2000~2011年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2012年以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已经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和分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都体现出这一阶段性特征。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实际基础设施的能力降低,而且基础设施的直接产出近年来开始下降;二是投资形成固定资本形成的比率显著降低,大量投资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直接投入或大量补助,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增加了全社会的资本错配程度。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寿峰  王艺明  
本文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非参数Tn检验方法,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非线性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经济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智颖  钱崇秀  陈苗臻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存在最优规模;城镇化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优规模,以及最优规模下的经济增长率;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开放度、教育以及交易效率等水平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质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彭郁  
利用1990—2013年全国各省区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城乡收入公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各省区城乡收入公平的改善有正面影响,忽视区域间的间接效应将低估这一影响。在将研究期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铁路和各等级公路对改善城乡收入公平的作用大小依次递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彭郁;  
利用1990—2013年全国各省区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城乡收入公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各省区城乡收入公平的改善有正面影响,忽视区域间的间接效应将低估这一影响。在将研究期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铁路和各等级公路对改善城乡收入公平的作用大小依次递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猛  王有鑫  许春招  
文章在探讨国际贸易影响能源效率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年~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以及出口企业的"出口中学习"行为,可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而进口能以最终产品、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为载体,实现技术溢出,进而提高能源效率。考虑贸易结构的分组估计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一般贸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要大于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和加工贸易,这种差异是由不同贸易模式的技术、市场和价值链特征所决定的。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能源效率提升的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游伟民  
选取2000-2008年西部地区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和环境政策则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而技术效应对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施洁  史学贵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1999-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工业效率,对我国基础设施与工业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检验了基础设施分项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的提升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分项例如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均存在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交通和邮政基础设施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此外,各区域基础设施分项水平对各区域工业效率的影响也不一致,反映出基础设施水平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荷芬  马淑琴  徐英侠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将基础设施投入引致的要素积累效应纳入H.Oniki和H.Uzawa(1965)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广义基础设施投入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理论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对80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及其分群组在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能源和通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变量与服务贸易结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基础设施变量中,研发基础设施具有正向作用,医疗、教育和环保基础设施却呈负向作用,同时研发、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变量均有显著的滞后效应;进口贸易有利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而FDI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用不显著。对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发展数字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可对我国数字贸易乃至出口贸易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出口贸易绩效,利用LSDV估计法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根据特征事实,样本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态势,仅2021年出现小幅下滑,且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区均值呈阶梯状分布,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出口贸易绩效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呈上下波动态势,地区均值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递减态势,省份均值在东部地区普遍较高,在西部地区普遍较低,且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差异大小不同,东部地区差异最大,西部地区差异其次,中部地区差异最小。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出口贸易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强于在东部地区,在2002—2011年不显著,在2012—2021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融合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其提升作用增强。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贸易基础;缩小数字基础设施地区差异,释放数字贸易红利;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驱动数字贸易高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