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5)
- 2023(9621)
- 2022(7567)
- 2021(6991)
- 2020(5727)
- 2019(12597)
- 2018(12789)
- 2017(24752)
- 2016(13211)
- 2015(14926)
- 2014(14544)
- 2013(14171)
- 2012(13101)
- 2011(11735)
- 2010(12178)
- 2009(11630)
- 2008(11558)
- 2007(10888)
- 2006(9892)
- 2005(9190)
- 学科
- 济(54749)
- 经济(54699)
- 业(43048)
- 管理(42662)
- 企(35561)
- 企业(35561)
- 中国(21590)
- 方法(20278)
- 数学(17272)
- 数学方法(17165)
- 农(16675)
- 技术(16486)
- 业经(14355)
- 制(13938)
- 财(13307)
- 银(12192)
- 银行(12170)
- 技术管理(12046)
- 行(11765)
- 融(11001)
- 金融(11001)
- 贸(10916)
- 贸易(10904)
- 易(10613)
- 农业(10388)
- 地方(10104)
- 体(9192)
- 策(8758)
- 产业(8688)
- 理论(8624)
- 机构
- 学院(192151)
- 大学(192146)
- 济(85247)
- 经济(83495)
- 管理(75059)
- 研究(64754)
- 理学(63143)
- 理学院(62558)
- 管理学(61784)
- 管理学院(61419)
- 中国(52261)
- 财(42303)
- 京(40650)
- 科学(34747)
- 财经(32797)
- 所(31732)
- 江(29938)
- 经(29683)
- 中心(29293)
- 研究所(27932)
- 经济学(26696)
- 农(26636)
- 北京(26492)
- 财经大学(24267)
- 州(24042)
- 经济学院(24012)
- 范(23873)
- 师范(23683)
- 业大(23638)
- 院(23226)
- 基金
- 项目(116978)
- 科学(93579)
- 研究(90507)
- 基金(84577)
- 家(72442)
- 国家(71836)
- 科学基金(62102)
- 社会(59230)
- 社会科(56231)
- 社会科学(56217)
- 省(45853)
- 基金项目(44238)
- 教育(41364)
- 划(38287)
- 自然(37032)
- 编号(36691)
- 自然科(36227)
- 自然科学(36213)
- 自然科学基金(35622)
- 资助(32727)
- 成果(30607)
- 创(30375)
- 创新(27372)
- 发(26330)
- 重点(26322)
- 部(26308)
- 课题(26036)
- 国家社会(24765)
- 制(23429)
- 教育部(23032)
共检索到30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俊
文章通过回顾产业演化的研究文献和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演进历程,发现制度和金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在从体制、融资和规制三个方面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财政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信息化、能力扩散等举措,以进一步推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度 金融 演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云鹏 胡晴晴 吉小东 宋金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是影响区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市场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在区分地区与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并采用变换权重矩阵的方式对所得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显著存在,但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分时期来看空间估计结果,2010—2015年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但在2016—2019年期间,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发挥作用;当区分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并不一致。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区域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判断,对各区域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并高效推进市场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 服务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 服务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国交通运输网络规模研究"课题组 李连成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致存在一个稳定的远景规模,对于任何运输需求波动的应对都将是在这一网络的基础上进行调节和完善,而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拆除或建设。决定一国交通基础设施远景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我国将在2040年左右进入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大致稳定的时期,此后对运输需求的波动主要是通过交通技术进步手段应对。根据测算,我国铁路远景规模为18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铁路为3万公里;公路远景规模为59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5万公里,普通国道网规模为26.5万公里。为科学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网...
关键词:
运输经济 基础设施 网络规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郜建人 李世蓉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现状和现行管理体制的不足,针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了建立项目分类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并重点阐述了构建项目分类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淑珍 王艳 高煜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自主创新,抑制了模仿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和减轻环境治理负担等路径间接影响区域创新。此外,公路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小于铁路建设,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本文基于省份与CHFS匹配面板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家庭创业决策。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经济集聚、弱化市场分割和加速知识溢出,以及提高家庭储蓄和扩张社会资本等。在农村、中西部和创新引导的地区、低附加值行业以及在机会型、有车和风险厌恶的家庭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创业效应更强。最后引入信息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发现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家庭创业决策存在协同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晶晶 李清彬
基于我国29个省市1986-2008年度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反复试验估计,较为稳健的结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促进关系,并且城市化进程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要大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同时,城市化率增速对交通基础建设增速呈现"U"型特征,而交通基础建设增速对城市化率增速呈"倒U"特征,这进一步深化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促进中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简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交通基础设施 U型 倒U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姬中洋
根据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中部地区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且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对低消费群体和高消费群体影响较为显著,在西部地区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仝允桓
关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融资政策的思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仝允桓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投资和融资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财源政策和资金筹措方法是解决我国交通建设长期投资不足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总结我国各地交通建设投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寻找一条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而目前我国有关交通基础设施效率测算的相关研究未能很好地考虑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些不足,可考虑引入环境污染项作为"坏"产出构建方向距离函数,进而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并基于空间视角分析国内流通需求对环境约束下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受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率下降影响,我国整体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无效;尽管早期东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明显,但这一差距正在逐...
关键词:
环境约束 ML指数 空间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雁兵 张梦婷 俞峰
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生产要素区间自由流动、经济空间格局优化重塑和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本文通过匹配交通基础设施、地理空间矢量、工业企业数据,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主干力量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铁路、民用机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资源再配置效应。高速铁路对城市资源配置的提升效应约为3.10%,高速公路对城市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高达2.14%,普通铁路和民用航空作用不显著或不稳健;(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要素流动、市场准入、生产转移三种机制影响城市资源再配置效率。中国正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本研究从学理上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助于通过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还有助于挖掘其资源再配置效应,同时发挥"有形之路"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助力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