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9)
2023(12862)
2022(11082)
2021(10047)
2020(8584)
2019(19860)
2018(19692)
2017(38881)
2016(20994)
2015(23936)
2014(24405)
2013(24670)
2012(23725)
2011(21795)
2010(22445)
2009(21332)
2008(21218)
2007(19212)
2006(17456)
2005(16354)
作者
(63968)
(53671)
(53357)
(50986)
(34204)
(25594)
(24516)
(20919)
(20167)
(19347)
(18360)
(17719)
(17332)
(17260)
(16857)
(16611)
(15999)
(15869)
(15438)
(15412)
(13779)
(13390)
(13133)
(12273)
(12254)
(12066)
(12041)
(11851)
(10966)
(10631)
学科
(112070)
经济(111964)
管理(57117)
(55873)
(42113)
企业(42113)
方法(40990)
数学(36177)
数学方法(35928)
中国(31894)
地方(28557)
(28432)
(22748)
业经(21975)
(20768)
(20050)
(19447)
贸易(19431)
农业(19254)
(18736)
(17911)
银行(17874)
(17269)
(17164)
金融(17162)
地方经济(16907)
环境(15052)
(14793)
(14648)
(13459)
机构
大学(319070)
学院(318544)
(144228)
经济(141213)
研究(117027)
管理(116601)
理学(98225)
理学院(97006)
管理学(95507)
管理学院(94898)
中国(90485)
科学(68884)
(68853)
(66819)
(61331)
研究所(54898)
(54232)
中心(51868)
财经(51835)
(50091)
(46670)
经济学(45404)
北京(44705)
业大(44322)
(42762)
师范(42388)
农业(42303)
(41104)
经济学院(40688)
(39915)
基金
项目(194146)
科学(151545)
研究(143497)
基金(138843)
(120202)
国家(119163)
科学基金(100222)
社会(91948)
社会科(87143)
社会科学(87119)
(76169)
基金项目(72769)
教育(65052)
(63997)
自然(61713)
自然科(60186)
自然科学(60167)
自然科学基金(59097)
编号(58405)
资助(57781)
成果(49149)
(47781)
重点(44192)
(43415)
课题(41422)
(39632)
发展(38960)
(38348)
国家社会(37707)
创新(37244)
期刊
(173397)
经济(173397)
研究(104289)
中国(68197)
(50613)
(50578)
学报(47161)
管理(44251)
科学(44032)
大学(35265)
(34993)
金融(34993)
农业(33945)
学学(33131)
教育(32998)
经济研究(28739)
技术(28078)
业经(27262)
财经(26537)
问题(23342)
(22961)
(19290)
技术经济(18100)
(17802)
国际(17070)
统计(16439)
商业(16383)
世界(15979)
理论(15806)
经济问题(14632)
共检索到507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党超  
利用我国1985-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因果检验理论,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它们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就全国以及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与交通发展水平在长期和短期中相互促进;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但交通业的发展无法促使本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交通运输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晓松  
一、引言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自Goldsmith撰文揭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来,许多文献都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做了讨论和实证分析。国外如kvine,R(1997)对金融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华芳  刘尔思  
利用中国197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值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则表明两者是单向因果关系,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敬水  姚晶晶  
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中,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作用,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但远低于物质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时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学超  卜全民  曹广喜  
文章利用1985—2007年的样本数据,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变量VAR模型的JJ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南京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但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的实证结果显示,南京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平均贡献度在1%左右。最后,针对实证结果,给出南京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寿峰  王艺明  
本文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非参数Tn检验方法,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非线性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经济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宗刚  任蓉  程连元  
文章从投资角度出发,将Sol ow模型中的资本进行分解,即交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等检验方法,采用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得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动趋势比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并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并持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芬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分析我国197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投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实证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投资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来是投资驱动型,但是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见效最快的是消费。政府应逐步形成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启动消费、影响投资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洵  黄民生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中心,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忽视其动态机制的现状,以泉州市为例,在运用能值分析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SDKC)对泉州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对曲线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SDKC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第二、三产业比重,出口依存度和政府影响力呈负相关,与第一产业比重、广义技术减排、外商投资呈正相关,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聂昀秋   马晓君   郑佳宁  
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2014—2021年我国各城市的数据要素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并将其纳入新结构新生产函数实证检验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显著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且该效应受到宏观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凸显了政策制定者在优化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作用。同时,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优化还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非线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以及资本累计效应是数据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条路径。上述结论为理解数据要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基础,在数字经济时代,优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应加大对数据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并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这些政策建议不仅有助于优化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嫘  方天堃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1978—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经济增长都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之一,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表现在短期内。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敏  姜彩楼  
借助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建筑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系数为0.2791。在短期,国民经济是引起建筑业增长的原因;在长期,建筑业是引起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继贵  叶阿忠  
通过构建半参数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研究了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动态扰动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和技术进步的非参数估计,分别存在"N"、"V"和倒"U"形的曲线关系;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未能降低碳排放强度,反而推动了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既会抑制经济增长,也会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