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7)
- 2023(11085)
- 2022(9944)
- 2021(9539)
- 2020(8131)
- 2019(19205)
- 2018(19465)
- 2017(38153)
- 2016(20724)
- 2015(23498)
- 2014(23424)
- 2013(23275)
- 2012(21618)
- 2011(19561)
- 2010(19571)
- 2009(17914)
- 2008(17318)
- 2007(15004)
- 2006(13255)
- 2005(11504)
- 学科
- 济(80509)
- 经济(80421)
- 管理(55102)
- 业(52380)
- 企(41773)
- 企业(41773)
- 方法(36482)
- 数学(31882)
- 数学方法(31545)
- 农(22637)
- 中国(21860)
- 学(18746)
- 财(18614)
- 地方(18033)
- 业经(16900)
- 贸(15447)
- 贸易(15437)
- 易(14979)
- 农业(14948)
- 制(14867)
- 和(13386)
- 环境(13076)
- 理论(12587)
- 银(12380)
- 银行(12333)
- 技术(12219)
- 行(11760)
- 融(11476)
- 金融(11472)
- 务(11241)
- 机构
- 大学(293416)
- 学院(291401)
- 管理(115120)
- 济(111343)
- 经济(108720)
- 理学(99835)
- 理学院(98655)
- 研究(97854)
- 管理学(96975)
- 管理学院(96457)
- 中国(72163)
- 京(63898)
- 科学(62588)
- 财(51468)
- 所(49647)
- 农(47529)
- 研究所(45391)
- 业大(45341)
- 中心(43889)
- 江(43044)
- 财经(41549)
- 北京(40954)
- 范(39691)
- 师范(39362)
- 经(37504)
- 农业(37245)
- 院(36090)
- 州(34944)
- 经济学(32087)
- 师范大学(31965)
- 基金
- 项目(199916)
- 科学(154806)
- 研究(146509)
- 基金(142448)
- 家(124327)
- 国家(123296)
- 科学基金(104277)
- 社会(88545)
- 社会科(83643)
- 社会科学(83620)
- 省(78254)
- 基金项目(77339)
- 自然(69067)
- 自然科(67293)
- 自然科学(67276)
- 教育(66397)
- 划(66234)
- 自然科学基金(66038)
- 编号(61558)
- 资助(58451)
- 成果(49888)
- 重点(44522)
- 部(43546)
- 发(42823)
- 课题(41876)
- 创(40804)
- 科研(38271)
- 创新(38031)
- 项目编号(37351)
- 大学(36908)
- 期刊
- 济(123217)
- 经济(123217)
- 研究(86112)
- 中国(50492)
- 学报(47613)
- 科学(43521)
- 农(42721)
- 管理(40754)
- 财(36338)
- 大学(35309)
- 学学(33055)
- 教育(32552)
- 农业(30097)
- 技术(24455)
- 融(23947)
- 金融(23947)
- 业经(21492)
- 财经(18904)
- 经济研究(18837)
- 问题(17256)
- 图书(17019)
- 经(15894)
- 理论(15402)
- 业(15303)
- 科技(14564)
- 实践(14333)
- 践(14333)
- 资源(14164)
- 现代(13579)
- 技术经济(13529)
共检索到42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淳焓 柳婧 蔡寿强 李正泉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的前沿课题。利用浙西南山地自动气象站和全国基本气象站资料,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曼-惠特尼U检验方法,提取影响浙西南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选取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亚热带东部39个山地探讨带谱的气候界限问题。结果表明:气温、季节强度和风是形成浙西南山地垂直带谱的主要气候因子;最冷月均温与落叶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低海拔分界线最为相关,最优区间分别为-0.8℃~-1.2℃和2.1℃~2.9℃,在浙西南山地高程1 600~1 700m和1 200~1 300m附近;年均温与暖性、温性针叶林带的分界最相关,分界区间为13.3℃~13.6℃,在浙西南山地高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现象。它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山地垂直人文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论述了研究山地垂直人文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
山地 人文事象 垂直分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翠环 余树全 周国模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有机质含量在与群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植被恢复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生态序列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设固定样地 ,加强定位研究以及加强群落演替过程中树种遗传机理方面的探索 ,优化次生演替数学模型等。参 67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被恢复 演替 亚热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辉良 曹福祥
使用RegCM-Miroc预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南岭山地2030~2050年的年均降水、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幅相对1980~2010年明显减少;气温的较快升高,增幅相对1980~2010年明显增加。
关键词:
山地气候模型 南岭山地 气候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 袁颖丹 张学玲 牛德奎 张文元 胡冬南 郭晓敏
【目的】以武功山不同海拔和干扰程度的山地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为退化山地草甸恢复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法)测定各处理区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运用SPSS21.0及SigmaPlot12.5进行多元统计及绘图,分析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分布特征。【结果】土壤pH值呈强酸性,均值为4.56,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均含量为3.11%;土壤速效氮(AN)含量中等,平均含量为38.96 mg/L;速效磷(AP)平均含量为5.01 mg/L;速效钾(AK)平均含量为46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速效性养分 海拔 干扰 土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怀良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怀良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辉 黄忠良 欧阳学军 张池 李林 周小勇
该文通过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植物样带,研究地上植物组成数量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植物样带共有木本植物93种,其中,乔木60种,灌木33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种.②植物样带土壤种子库出现木本植物3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25种.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183粒m2,其中,灌木平均数量为162粒m2,乔木平均数量为21粒m2,灌木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远远高于乔木;出现草本植物13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草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为215粒m2.③土壤种子库与地上优势种相关性比较:草本>灌木>乔木.土壤中,草本植物种子数量以先锋种为主;乔木中,演替中间种的种...
关键词:
群落组成 种子库 优势种 相似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智英 李玉辉 赵志模
舞草为云南热带、亚热带山区刀耕火种轮歇地的一种常见多年生先锋植物。野外调查表明蚂蚁与舞草具有互惠共生关系。在舞草群落地 ,蚂蚁会将舞草种子搬运到蚁巢。本文研究了刀耕火种过程中蚂蚁对舞草种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表面的舞草种子火烧 5min后 ,已完全丧失了生活力 ,而埋在地下 5、1 0cm的种子 ,经 5、30、6 0、90、1 2 0min火烧处理后与对照相比 ,都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离地表 5cm处的种子其萌发率明显高于 1 0cm处的种子 ,萌发时间则短于 1 0cm处的种子。蚂蚁搬运舞草种子能使其免遭于火烧毁伤 ,使舞草种群得以恢复与扩散 ,从而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演替。这可以视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艺 冯仲科 张晓丽 范永祥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在区域生态发展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计算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MODIS遥感产品MOD17A3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2000—2014年间NPP的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别从空间上与时间上研究森林植被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探究京津冀地区近15 a NPP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从空间分布整体情况来看,气温和降水量均对NPP有正相关影响。从时间相关性来看,NPP与年降水量为正相关关系,NPP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并根据所得结论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发展提出提高植被生产力的相关建议和对生态现状的改进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利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茶园土壤外,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0~10 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增加,30 cm以后表现下降的趋势;(2)次生林转变成农耕地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21.1%,而转变成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近48.5%;1m深度以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杉木林和早竹林;(3)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艳茹 彭少麟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7种主要优势种的根系形态,分析了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径级分配,初步验证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假设。结果表明:种间根系形态差异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有明显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林下层树种根系以须根为主。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比例不同,细根(20mm)比例在46.43%~81.26%之间,并且种类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物种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对测定的优势树种而言,该文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与地上冠层的分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其生态位宽度、种间相互作用、生境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根系 南亚热带 优势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昌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地处澜沧江下游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带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和乔木结构对该区域林下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生长与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林下3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灌木、层间植物和草本)的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灌木生长的作用大于草本,除坡度和乔木密度外,其余指标对灌木盖度或灌木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地形和乔木结构对林下不同生长型植被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按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灌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