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7)
2023(16420)
2022(13975)
2021(13281)
2020(11212)
2019(25537)
2018(25664)
2017(49452)
2016(26631)
2015(29895)
2014(29427)
2013(28837)
2012(26622)
2011(23869)
2010(24345)
2009(22877)
2008(21714)
2007(19407)
2006(17304)
2005(15414)
作者
(75193)
(61883)
(61590)
(58592)
(39408)
(29585)
(28131)
(24115)
(23585)
(22247)
(21125)
(20862)
(19683)
(19631)
(19353)
(18961)
(18391)
(18106)
(17896)
(17666)
(15488)
(15122)
(15082)
(14211)
(14039)
(13849)
(13803)
(13753)
(12437)
(12318)
学科
(97067)
经济(96947)
管理(79984)
(78614)
(65605)
企业(65605)
方法(43084)
数学(36938)
数学方法(36557)
中国(35486)
(30504)
银行(30454)
(30248)
金融(30240)
(29494)
(29306)
(26706)
(26308)
业经(23974)
技术(20899)
(20641)
地方(20631)
(18969)
财务(18894)
财务管理(18849)
理论(18750)
(18606)
贸易(18588)
(18124)
企业财务(17953)
机构
大学(366189)
学院(365058)
管理(145186)
(144870)
经济(141470)
理学(123909)
理学院(122572)
管理学(120640)
管理学院(119964)
研究(119874)
中国(100619)
(78483)
(73350)
科学(72073)
(59607)
财经(57392)
中心(56753)
(55913)
(54533)
研究所(53743)
(52038)
业大(51816)
北京(50249)
(46225)
师范(45765)
(44865)
(43995)
农业(43713)
经济学(43344)
财经大学(42818)
基金
项目(241916)
科学(189713)
研究(180488)
基金(173954)
(150401)
国家(149083)
科学基金(128203)
社会(112515)
社会科(106530)
社会科学(106504)
(95353)
基金项目(92235)
教育(82581)
自然(82229)
自然科(80323)
自然科学(80300)
(79670)
自然科学基金(78880)
编号(74662)
资助(71324)
成果(61520)
(53622)
重点(53524)
(53049)
课题(51619)
(51082)
创新(49399)
项目编号(46847)
科研(45837)
教育部(45710)
期刊
(159514)
经济(159514)
研究(114626)
中国(75840)
(55451)
管理(55200)
学报(55146)
(51164)
金融(51164)
(50299)
科学(50266)
教育(43156)
大学(42031)
学学(39438)
农业(33901)
技术(31757)
财经(27839)
业经(26498)
经济研究(25621)
(23638)
问题(20408)
理论(19879)
图书(18618)
科技(18410)
实践(18230)
(18230)
技术经济(17621)
(17434)
现代(16627)
商业(16516)
共检索到556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森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创新模式,一经产生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倒闭、跑路、运营违规等问题频发,致使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严格监管。当前,我国采用的是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辅助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自律的"三位一体"监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发生违规行为。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较多,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现有的监管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监管效率低下。对此,需要对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本文从协同监管理论入手并根据新治理理论,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下融入了社会监管资源,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与能力,构建了监管效率更高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也积累大量的风险和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在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从健全相关法律、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征信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安全水平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文虎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蕴藏风险的累积与暴露,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和主要类型,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并从监管主体、目标和原则、监管思路以及具体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屹山  王大明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随之加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核查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诸多过度创新的风险问题。以不真实披露风险概率测度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度创新风险、以监管机构核查概率测度金融监管机构的核查力度为基础,构建监管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融资数量、项目周期、利率等微观决定因素影响监管机构核查力度。另外,加大对不真实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监管机构抽查频度等也可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过度创新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屹山  王大明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随之加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核查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诸多过度创新的风险问题。以不真实披露风险概率测度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度创新风险、以监管机构核查概率测度金融监管机构的核查力度为基础,构建监管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融资数量、项目周期、利率等微观决定因素影响监管机构核查力度。另外,加大对不真实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监管机构抽查频度等也可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过度创新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范逸男  任晓聪  
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特征明显,这与我国目前金融业分业监管制度背道而驰。现阶段的金融监管模式无法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监管需求相匹配,制定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政府监管之间的"驱动-反应"协同互动模式,通过明确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以监管资源碎片化及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引出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包括创新监管主体、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科技及可竞争的监管市场;最后通过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体系框架,并着重分析该协同监管体系内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以协调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为开展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提供现实基础和可靠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斐  
以消费为驱动是当前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消费方式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和鞋底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刺激消费市场的变革性力量。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市场宏观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消费市场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除了传统金融固有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因此,走科学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之路势在必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斐  
以消费为驱动是当前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消费方式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和鞋底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刺激消费市场的变革性力量。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市场宏观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消费市场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除了传统金融固有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因此,走科学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之路势在必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黎来芳  牛尊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有效推动了金融行业格局和服务理念的变化,完善了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对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应健全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创新过程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的协调机制;建设征信体系,实现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黎来芳  牛尊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有效推动了金融行业格局和服务理念的变化,完善了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对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应健全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创新过程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的协调机制;建设征信体系,实现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斐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亟待加强监管。2006~2014年间宏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国家监管将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最主要风险。应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适合跨界监管的监管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服务机制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的一种创新,凭借快捷高效、模式多样化等特点迅猛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在爆发式扩张的同时也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必须对其进行监管。当前存在监管能力落后、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完善法律法规,同时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让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文龙  
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石。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时,支付机构若严格依据法规管理商户风险,必然会影响支付业务收入和创新业务收入,提高支付机构的管理成本和监管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地方政府发展当地互联网金融政策的效力。因此,支付机构的最优选择是,在粗放式拓展支付市场业务的同时,更为努力地进军互联网金融。但这些行为会直接引致现实中支付机构的系列违规操作,导致较高的洗钱风险漏洞,并对金融风险积累埋下隐患。因此,注重互联网支付机构的业务实质,开展功能监管、风险监管很有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