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5)
2023(15698)
2022(13497)
2021(12801)
2020(10910)
2019(24977)
2018(24909)
2017(48455)
2016(26156)
2015(29197)
2014(29073)
2013(28992)
2012(26799)
2011(24147)
2010(24479)
2009(23212)
2008(21970)
2007(19632)
2006(17481)
2005(15842)
作者
(77648)
(63840)
(63756)
(60507)
(40758)
(30852)
(29189)
(25003)
(24375)
(23138)
(21907)
(21671)
(20395)
(20276)
(20158)
(19993)
(19104)
(19008)
(18570)
(18334)
(15861)
(15758)
(15715)
(14644)
(14499)
(14373)
(14285)
(14203)
(13030)
(12668)
学科
(97861)
经济(97736)
管理(74770)
(74339)
(60838)
企业(60838)
方法(45767)
数学(39617)
数学方法(39179)
中国(34198)
(30585)
银行(30527)
(30461)
金融(30460)
(29569)
(29357)
(26131)
(25348)
业经(22841)
(22824)
地方(19887)
(19520)
财务(19449)
财务管理(19403)
(19081)
贸易(19064)
(18618)
企业财务(18529)
理论(17710)
农业(17444)
机构
大学(371961)
学院(368081)
(144581)
管理(142637)
经济(141187)
研究(125319)
理学(122140)
理学院(120767)
管理学(118571)
管理学院(117932)
中国(103472)
(80656)
科学(78393)
(72554)
(64314)
(62680)
中心(58762)
研究所(58408)
财经(57399)
业大(56081)
(54156)
(52127)
北京(51725)
农业(49709)
(46261)
师范(45676)
(45490)
(44790)
经济学(43878)
财经大学(43105)
基金
项目(246349)
科学(191731)
基金(178461)
研究(176654)
(156974)
国家(155691)
科学基金(132064)
社会(109252)
社会科(103440)
社会科学(103411)
(95602)
基金项目(94476)
自然(87942)
自然科(85870)
自然科学(85842)
自然科学基金(84312)
(81543)
教育(80527)
资助(74982)
编号(71592)
成果(58807)
重点(55375)
(54220)
(51903)
(50893)
课题(49429)
科研(47805)
创新(47549)
教育部(45968)
大学(45574)
期刊
(156695)
经济(156695)
研究(113521)
中国(72134)
学报(62774)
(56044)
科学(55461)
(54425)
管理(52868)
(51398)
金融(51398)
大学(46850)
学学(44238)
农业(38046)
教育(37466)
技术(30028)
财经(28149)
经济研究(25510)
业经(24791)
(23875)
问题(20302)
理论(20085)
(19407)
实践(18416)
(18416)
图书(18337)
科技(17256)
技术经济(17013)
(16920)
现代(16533)
共检索到55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玉峰  
互联网金融市场比较脆弱、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与机制存在不足、金融体系固有的周期性、过度渗透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企业规避监管的能力更强、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滞后、市场参与者培育还不成熟等原因,使互联网金融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文章认为,应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从微观监管转向宏观监管,处理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几组关系,加强对重点机构与平台的监控,加强防范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玉峰  
互联网金融市场比较脆弱、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与机制存在不足、金融体系固有的周期性、过度渗透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企业规避监管的能力更强、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滞后、市场参与者培育还不成熟等原因,使互联网金融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文章认为,应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从微观监管转向宏观监管,处理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几组关系,加强对重点机构与平台的监控,加强防范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景  卓武扬  
2015年以来频发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表明了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有其特殊性,体现出更加强烈的传染性、负外部性和隐蔽性,风险的可控性也更低。究其成因,有来自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突出、互联网企业舆论掌控能力强等外因,也有互联网金融市场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分业、分段式监管模式的缺陷等内因。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坚持宏观审慎理念,将系统重要性机构或平台作为监管重点,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注重功能监管、线上线下结合监管,并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利琴  王艺  郭微微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稳定遭遇挑战。为探究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与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内嵌金融分层网络的多主体模型,从实体经济视角分析中国金融风险的演化特征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根源于缺乏消费基础的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而这种过度负债的违约极易带来风险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向传染与负向反馈;金融机构底层资产的高度同质化、金融网络的高连通度均会加剧风险传染的程度与范围;单一的严格控杠杆政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结合逆周期监管的适度杠杆监管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认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和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监测方式及政策工具加以介绍,并对宏观审慎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文虎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蕴藏风险的累积与暴露,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和主要类型,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并从监管主体、目标和原则、监管思路以及具体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本身及其风险的特殊性,给金融监管带来了难题。表现在:对市场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对监管者来说,这也分散信息和转移信息,导致其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非金融与金融因素的混合,使得监管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加之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隐蔽了监管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监管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抑或根本无法获得。因此,如何进行监管创新,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宏皓  
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如何规避风险、加强监管成为难题。本文从政府、互联网行业自身、投资者三方面探讨了风险规避方法,并就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实例说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边卫红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债务持续增加和金融体系风险不断积累相伴而行,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总根源。本文在评价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及其缺陷的基础上,从实体经济债务视角研究提出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完善路径和具体措施。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上,应增加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偿债压力的监测;在宏观审慎监管上,应基于实体经济债务优化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标准、扩大贷款价值比应用来控制结构性风险、设置债务偿付能力指标来降低贷款违约风险。理论分析和监管实践表明,以上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利于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深入性、有效性,对我国下一步完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体系具有明确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曹彬  李鑫  
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市场,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强烈"鲶鱼效应"。但互联网金融由于存在虚拟化、信息技术装备依赖、安全系统欠缺或失误以及法律监管与缺失等问题,其风险管理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笔者在考查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类别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从互联网技术特点、虚拟化、业务操作过程、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等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与监管对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鹏  
本文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等。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银行、众筹融资的监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磊  庄文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其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风险,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防范其风险的同时又能保证其发展的活力是文章考虑并阐述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从对问题的提出到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对中国金融监管产生的冲击入手,来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在面对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时应当如何改革,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在经过分析探讨后认为监管当局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但在监管同时要做到不能扼制金融创新,打击金融发展活力,因此监管当局要坚持引导创新,规范发展,适度监管,控制风险的原则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