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7)
2023(13456)
2022(11646)
2021(11123)
2020(9413)
2019(21908)
2018(21812)
2017(43409)
2016(22971)
2015(25860)
2014(25717)
2013(25650)
2012(23672)
2011(21228)
2010(21461)
2009(20328)
2008(19260)
2007(17068)
2006(15402)
2005(13978)
作者
(64805)
(53003)
(52951)
(50403)
(33816)
(25480)
(24402)
(20738)
(20340)
(19258)
(18273)
(17862)
(16861)
(16698)
(16600)
(16270)
(15870)
(15526)
(15276)
(15189)
(13227)
(12973)
(12785)
(12102)
(12077)
(11902)
(11815)
(11740)
(10639)
(10326)
学科
(87892)
经济(87792)
(64742)
管理(63925)
(52287)
企业(52287)
方法(42185)
数学(37140)
数学方法(36814)
(35304)
银行(35157)
(33549)
中国(32370)
(31853)
金融(31852)
(26268)
(26108)
(23374)
(21832)
贸易(21815)
(21403)
业经(20164)
地方(18390)
(16648)
财务(16585)
财务管理(16547)
(16469)
企业财务(15712)
农业(15453)
理论(15132)
机构
大学(321151)
学院(318451)
(131973)
经济(129019)
管理(128872)
理学(110025)
理学院(108918)
管理学(107307)
管理学院(106737)
研究(102466)
中国(92296)
(68382)
(66481)
科学(59397)
财经(52773)
(50199)
中心(49738)
(47893)
(47057)
(46040)
研究所(45237)
北京(44029)
业大(43479)
经济学(40954)
财经大学(39568)
(38919)
(38833)
师范(38605)
经济学院(37322)
农业(36955)
基金
项目(209441)
科学(164211)
研究(156494)
基金(152590)
(130405)
国家(129319)
科学基金(111664)
社会(98635)
社会科(93603)
社会科学(93580)
基金项目(81153)
(80177)
自然(71305)
教育(71005)
自然科(69604)
自然科学(69588)
自然科学基金(68337)
(67215)
编号(64873)
资助(64090)
成果(52767)
(47152)
重点(45853)
(44036)
课题(43458)
(43412)
教育部(41013)
项目编号(40697)
创新(40476)
人文(40290)
期刊
(140653)
经济(140653)
研究(104296)
中国(59775)
(57993)
金融(57993)
(48783)
管理(46033)
学报(44820)
(42191)
科学(41641)
大学(34617)
学学(32534)
教育(31118)
农业(27324)
技术(25857)
财经(25818)
经济研究(22940)
业经(22457)
(21759)
理论(19370)
问题(18819)
实践(17885)
(17885)
(16890)
图书(15946)
技术经济(15313)
国际(15176)
现代(14796)
商业(14433)
共检索到486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晔  杨培祥  谢富生  
文章基于交叉相关函数的信息溢出检验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两个板块之间的风险溢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市场之间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均值、波动率、1%下跌、5%下跌、1%上涨、5%上涨等六类信息溢出上皆显著,表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具有较高的市场一体化;单向的Granger因果检验只发现从银行板块到互联网金融的1%上涨和5%上涨信息溢出效应,未显示有从互联网金融到银行板块的任何单向溢出效应,表明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主要受到来自银行板块的风险溢出影响,处在一个被动吸收风险信息的位置,监管部门要重点防范传统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志超  颜美玲  
文章采用2013—2017年商业银行指数和互联网金融指数的日度收盘价数据,结合GARCH-Copula-CoVaR模型来度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为正且明显,而且其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异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较敏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婷  马慧子  王向荣  
基于18家互联网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指数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二元DCC-GARCH-CoVaR模型以探究互联网货币基金之间及其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互联网货币基金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互联网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更强。第三,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有正的风险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能够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所受到的风险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品  
立足技术溢出理论,本文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无导向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文本挖掘法"从金融功能的四个维度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结合2003~2012年3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具有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吸收能力最强,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较弱。因此,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其有序竞争,对于完善传统金融模式,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意义深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小茜  任莉莉  朱佳雪  
本文基于2007—2020年33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考察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对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显著扩张,存在扭曲负债结构和加剧存款竞争两种间接附加效应;第二,互联网金融监管能够有效抑制传统银行发行理财业务揽储、追逐超额收益的动机,并且对更具监管套利属性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作用更强;第三,支付结算、资源配置、财富管理和网络渠道四种互联网金融典型业态的发展均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小规模、高资本充足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及农商行、城商行更倾向于增加发行理财产品。对此,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导致传统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上升,小规模、非系统重要性的城商行、农商行的理财产品发行行为尤其值得关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理  彭承亮  何启志  文忠桥  
通过建立EGARCH-POT-Copula-CoVaR模型,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业对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第一,如果互联网金融业面临极端风险,其对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均存在明显的风险溢出效应,平均溢出比例较高,并且平均溢出效应和平均溢出比例均是证券业最高、保险业次之、银行业最小;第二,在现实中的互联网金融业风险集中爆发时间段内,溢出效应绝对值均增大,但是溢出比例却呈现出差异性,其对于证券业溢出比例增大,而对于银行业和保险业反而减小;第三,互联网金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股市泡沫,监管当局需要严格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引发的股市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作为金融新形态的互联金融聚集了多种传统金融风险和互联网环境下的特定风险,它的快速发展直接冲击着传统金融体系,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理论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加速着区域金融风险的积累。进一步的空间计量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对区域金融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利率存在不完全的正向中介效应。据此,从建立金融风险分段预警、提高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加强"穿透式"监管、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计量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才然  王宁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领域,大力开展第三方支付、销售理财产品、P2P借贷等业务,日益侵蚀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面对挑战,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思维创新求变,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风险与金融相伴相生,风险管控是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应重视相关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乃至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形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珂  张竞文  
以阿里余额宝、腾讯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互联网货币基金是否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是否会产生风险溢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运用GARCH-Co Va R模型研究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对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货币基金风险总体可控,货币基金产品对金融市场存在负溢出效应。其中腾讯理财通易理财比阿里余额宝有更高的风险溢出;阿里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易理财具有高收益、高波动性的特点;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溢出存在同周期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珂  张竞文  
以阿里余额宝、腾讯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互联网货币基金是否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是否会产生风险溢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运用GARCH-Co Va R模型研究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对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货币基金风险总体可控,货币基金产品对金融市场存在负溢出效应。其中腾讯理财通易理财比阿里余额宝有更高的风险溢出;阿里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易理财具有高收益、高波动性的特点;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与传统货币市场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源芳  袁秀文  籍生亮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Beta系数的单指数模型,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资本市场Beta系数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了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变化规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导致了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改变,Beta系数具有明显的跨期时变特征,互联网金融对资本市场风险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获取客户和流量能力,客户黏性高,能够对传统银行资产和负债等业务构成较大冲击,但由于大银行比中小银行具有更高的风控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因此大银行受到的冲击要明显小于中小银行,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安全防线及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王祺琦   胡旭阳  
文章基于“竞争分流”和“技术溢出”双重视角考察了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发展总体上推高了银行流动性创造;第二,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发展通过业务分流、价格竞争和风险承担等渠道,在资产端推高了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和贷款平均期限,从而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但在负债端推高了中长期存款占比和存款平均期限,从而抑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第三,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银行金融科技水平,进而促进其流动性创造功能的发挥。文章主要政策建议是金融管理当局应该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金融科技,同时全面监管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科技活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仓明  鞠玲玲  孟令杰  
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具体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测算出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整体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正向影响;其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产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对规模效率影响为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戴国强  方鹏飞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组  张晓朴  姚勇  
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因此其具备传统银行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及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风险、账户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几个部分。本文还指出了互联网银行要想成功地经营风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监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