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0)
2023(4275)
2022(3650)
2021(3532)
2020(3024)
2019(6929)
2018(7276)
2017(14283)
2016(8232)
2015(9629)
2014(9653)
2013(9552)
2012(9481)
2011(8631)
2010(9183)
2009(8657)
2008(8762)
2007(7933)
2006(7364)
2005(6880)
作者
(25327)
(21090)
(20797)
(20156)
(13468)
(9986)
(9691)
(8099)
(7956)
(7848)
(7290)
(7002)
(6917)
(6839)
(6697)
(6618)
(6433)
(6248)
(6177)
(6061)
(5610)
(5358)
(5210)
(4896)
(4859)
(4835)
(4811)
(4800)
(4412)
(4381)
学科
(28804)
经济(28748)
管理(18156)
(17327)
方法(12341)
中国(11823)
(11673)
企业(11673)
数学(10871)
数学方法(10742)
(10502)
(8518)
(7340)
银行(7322)
(7291)
(7173)
(7110)
(7061)
贸易(7054)
(6899)
农业(6135)
(5985)
金融(5983)
业经(5907)
理论(5769)
教育(5583)
(5037)
(4890)
(4820)
制度(4815)
机构
大学(124522)
学院(123186)
(47317)
经济(46090)
研究(45237)
管理(40766)
中国(35222)
理学(33825)
理学院(33343)
管理学(32664)
管理学院(32438)
(27685)
科学(27658)
(25595)
(24560)
(22356)
研究所(22140)
(20126)
中心(19782)
财经(19728)
(18545)
北京(18404)
师范(18340)
(17744)
农业(17723)
业大(17399)
(16229)
(15814)
经济学(14807)
师范大学(14786)
基金
项目(71838)
研究(55340)
科学(54008)
基金(48789)
(42776)
国家(42332)
科学基金(33532)
社会(32091)
社会科(29984)
社会科学(29975)
(28199)
教育(27178)
基金项目(25241)
(24619)
编号(24255)
成果(22187)
资助(20746)
自然(20293)
自然科(19720)
自然科学(19708)
自然科学基金(19351)
课题(18064)
重点(16888)
(16731)
(15963)
(14785)
(14757)
(14522)
项目编号(14131)
教育部(13940)
期刊
(57454)
经济(57454)
研究(40913)
中国(26686)
(20895)
学报(20342)
教育(20219)
科学(17977)
(17474)
管理(15608)
大学(15006)
(14644)
金融(14644)
农业(14400)
学学(13760)
技术(11364)
财经(9789)
业经(9395)
经济研究(9122)
问题(8523)
(8376)
(7852)
图书(7379)
(7086)
理论(6943)
国际(6883)
实践(6271)
(6271)
职业(6253)
(6043)
共检索到19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关键。近些年,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多地广泛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对互助养老模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类型进行了总结、提炼,比较分析了几种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关键。近些年,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多地广泛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对互助养老模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类型进行了总结、提炼,比较分析了几种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关键。近些年,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多地广泛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对互助养老模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类型进行了总结、提炼,比较分析了几种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伟  
在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方式,是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实践。受到当前村庄内生组织动力不足的影响,通过制度设计提供的互助养老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养老事务的行动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组织建设型互助、社区服务型互助和院舍照料型互助三种模式。然而,由于村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有差异,不同的互助养老模式之间存在衔接失衡的问题,这会影响到村庄养老秩序的维持和再生产。农村互助养老制度的不完整性、模糊化与区域非均衡性,制约农村互助养老合作中信任机制的达成。村社集体统合能力的弱化,限制了互助养老行动主体的合作。因而,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多层供给有效衔接,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秩序达成,应进一步完善互助养老的制度建设,如优化农村互助养老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网络建设与促进多元养老政策的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康  李放  沈苏燕  
在农村互助养老整体绩效不佳背景下,对农村互助养老绩效内涵以及实践逻辑的关注有助于厘清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复杂变化,促进实践中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提高。基于合作生产视角,从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解构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内涵,结果绩效主要表现为互助养老效率、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和互助养老效益,过程绩效主要表现为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着眼于个体行动、行动者间合作生产福利过程及其所处外部治理环境,结合跨案例资料的比较分析,从宏观结构、中观机制、微观嵌入以及情境影响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生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是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水平需要优化政府治理环境、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建构合作生产供给机制以及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文超  杨华磊  
本文阐述"时间银行"的基本概念,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社区三个层面分析"时间银行"的主要作用,总结我国"时间银行"设立、运作的三种模式:社区自发建立、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依托第三方组织建立,从政府、组织管理、公众三个层面剖析国内"时间银行"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相关能力难以适应服务对象需要;相关服务换算面临一定困难;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较为缓慢。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健康发展:一是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法定程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时间银行"服务;二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借鉴国外"时间银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社会组织特色,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三是加强对"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培训,通过招募会员成为协调者的方式,积极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完善对服务对象的评估机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四是借鉴养老机构的做法,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强度划分护理等级,根据护理等级确定存兑系数;五是加强"时间银行"之间、"时间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建联盟、协会等方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时间银行"组织信息化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坤  王青松  
人口老龄化、"银发中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常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难题。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和"未富先老"的客观现实,传统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有鉴于此,近年来,作为新型养老模式的互助养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问题也随之凸显:互助养老存在认同度低、缺乏法律政策支撑、配套设施不完善和参与主体单一等诸多困境,亟需优化我国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促进互助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刘亚琪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和社区重建思想的新型就地养老方式,对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时间维度对唐朝的农社、宋代的义庄、清朝的太监庙和姑婆屋、"大跃进"时期的福利生产养老组织等互助养老雏形进行了梳理,并从横向空间维度对当代涌现的政府主导、民间支持和精英带动3种互助养老类型及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立足互助传统、整合社区资源、拓展互助范围、创新互助形式4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互助养老从"民间互助"向"规范互助"、从"一元互助"向"多元互助"、从"老老互助"向"代际互助"、从"志愿互助"向"储蓄互助"转变的发展思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一个乡镇11年互助养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助养老本质上是立足于村社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动员、以公共意志为准则的民主化管理、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嵌入,以及以互助组织为中介的资源链接构成互助养老持续运作的核心经验。相较于机构养老和行政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互助养老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当前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资源条件,逐步推广互助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寇尚乾  
教学督导制度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督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方式上重"督"轻"导",运行机制仍不够畅通。因此,高校教学督导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督导队伍专业化水平,构建"督导并重、以导为主"的督导模式和科学高效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红  
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是推动互助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实践经验,结合内生发展理论,对恩施X乡“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进行解构,识别内生式互助养老的实践路径,明确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追求“老有所为”的老年精英具有触发互助养老行为的原始动力。“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内生老年精英为关键组织主体,以能体现老龄群体集体意志的组织架构为实践载体,以扎根于熟人社会的邻里道义为伦理保障,促使留守老龄群体达成自组织互助养老的集体行动。内生式互助养老能够在老龄群体内部形成可持续运行的实践机制,以差序化的分类动员机制激活内生主体源动力,以组织化的圈层互助机制培育稳定的互助能力,以公共规范的长期驱动机制建设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使养老从家庭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视野,获得村庄公共道德的监督和保障。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的长效实践,为低成本、高福利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可行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吴欢欢   刘芳  
互助养老实践打破了纯福利型和纯市场化养老模式存在的弊端,但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半市场化社区互助养老把市场和社区要素同时纳入,依托村社集体发挥公共角色功能,为高龄老人推荐低龄老人资源,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半市场化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合适选择。在半市场化社区养老实践中,村社集体不但能够对内外部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和社会动员,还可以介入养老服务过程,进行居间协调公证、监督养老服务质量、保护照料双方合法权益,强化互助养老的公益属性。半市场化社区互助养老以集体统筹为核心,通过统合政府、市场和家庭等多元主体的角色,为村庄老年人搭建起低成本、高福利的互助养老公共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刘冰冰  
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但农村互助养老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交换理念。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内在的行为逻辑,总结其实施困境,并对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主要包含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济、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以及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三点内容。同时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出发点在于为农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在于对服务供给主体需求和相对资源的满足情况,以期为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吴欢欢   刘芳  
互助养老实践打破了纯福利型和纯市场化养老模式存在的弊端,但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半市场化社区互助养老把市场和社区要素同时纳入,依托村社集体发挥公共角色功能,为高龄老人推荐低龄老人资源,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半市场化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合适选择。在半市场化社区养老实践中,村社集体不但能够对内外部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和社会动员,还可以介入养老服务过程,进行居间协调公证、监督养老服务质量、保护照料双方合法权益,强化互助养老的公益属性。半市场化社区互助养老以集体统筹为核心,通过统合政府、市场和家庭等多元主体的角色,为村庄老年人搭建起低成本、高福利的互助养老公共平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连阁   王权   张志坚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当前以照料需求为主的养老等问题,互助养老被寄予厚望。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新农保对互助养老的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的农村老年人,其互助行为增加了52.4个百分点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减少农业劳动时间和提升幸福感是新农保促进农村老年人互助行为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健康较好、收入程度较高以及东部地区农村老年人,新农保对相对弱势的健康较差、收入程度较低以及中西部农村老年人互助行为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助于互助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模式的构建从而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的愿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