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1)
2023(8930)
2022(7170)
2021(6625)
2020(5274)
2019(11962)
2018(11591)
2017(23620)
2016(12778)
2015(14147)
2014(14125)
2013(14054)
2012(13517)
2011(12569)
2010(12983)
2009(12542)
2008(12316)
2007(11344)
2006(10655)
2005(9411)
作者
(35496)
(29638)
(29430)
(28449)
(18724)
(13784)
(13570)
(11219)
(11117)
(10852)
(9956)
(9702)
(9376)
(9368)
(9214)
(9031)
(8640)
(8542)
(8535)
(8432)
(7501)
(7186)
(7183)
(6836)
(6794)
(6729)
(6609)
(6554)
(6014)
(5855)
学科
(53694)
经济(53626)
(39523)
管理(35720)
(30123)
(26589)
企业(26589)
农业(19745)
方法(19170)
中国(19064)
数学(17302)
数学方法(17120)
(16523)
(16007)
业经(15932)
(11915)
(11712)
银行(11709)
(11434)
贸易(11427)
地方(11384)
(11324)
(11241)
(9789)
(9661)
金融(9661)
及其(9626)
(9398)
政策(8652)
收入(8633)
机构
学院(188586)
大学(184900)
(82792)
经济(80894)
管理(71427)
研究(63545)
理学(60203)
理学院(59596)
管理学(58799)
管理学院(58404)
中国(51711)
(43007)
(38089)
科学(33378)
财经(32579)
(31472)
(30721)
中心(30109)
(29628)
(29352)
研究所(26910)
经济学(25687)
(25426)
师范(25302)
北京(24441)
(23837)
财经大学(23682)
业大(23535)
经济学院(23202)
农业(23126)
基金
项目(113091)
研究(90658)
科学(89512)
基金(81263)
(68161)
国家(67448)
社会(59659)
科学基金(57540)
社会科(56272)
社会科学(56260)
(43685)
基金项目(41477)
教育(41148)
编号(38878)
(36277)
成果(34033)
资助(33249)
自然(32185)
自然科(31345)
自然科学(31337)
自然科学基金(30763)
课题(27065)
(26297)
(25905)
重点(24831)
(24586)
国家社会(24584)
(23782)
教育部(23080)
人文(22866)
期刊
(102412)
经济(102412)
研究(62762)
中国(38999)
(35854)
(30722)
(26927)
金融(26927)
管理(25622)
农业(23169)
学报(23143)
科学(23057)
教育(21175)
业经(20541)
大学(19298)
学学(17992)
财经(16175)
经济研究(16110)
技术(14491)
问题(14144)
(13924)
(11494)
农业经济(10653)
农村(10500)
(10500)
理论(9923)
国际(9443)
商业(9416)
经济问题(9362)
现代(9194)
共检索到298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乡村治理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过程异化、治理保障不到位等治理瓶颈。因此,提升与改善乡村治理方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构建和完善"三治融合"、多元共治、外部保障等机制,破解乡村治理困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志刚  张贇  
构建包含多元主体,以及农业信息化运用、农村电商上下行与电商物流服务多元情境的理论框架,基于微观数据和文本资料,讨论农户农业信息化运用水平不足和农村电商经济不振双重困境的原因并寻求破解之路。研究发现,政府涉农信息供给质量不高与农村电商物流规模经济不足是问题肇始。对政策文本和案例文本的分析发现,政府农业信息化部署逻辑和地方农村物流规模经济改善工作均存在偏倚。具体地,政府自上而下、强调供给的农业信息化部署特征和对高门槛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偏好,降低了涉农信息供给质量。各地普遍追求公共设施资源、邮政资源的物流成本均摊效益,轻视了规模经济增长中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性,在上行渠道接洽与寄递资源配置上合作不深、创新不足。应修正政府农业信息化部署“重供,轻需,高槛”的有偏逻辑,在改善农村物流规模经济工作中注重农产品上行,谋求多元合作和寻求更大创新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顺武  董鹏斌  
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着数字产业升级困难、数字专业人才匮乏、数字乡村建设缓慢、数字监管激励欠缺以及数字治理规范性不足等现实困境。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现实要求,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择要如下:一是建构数字产业发展制度以奠定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二是夯实数字人才制度以保障乡村人才振兴的人力资源;三是健全数字文化制度以涵养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文力量;四是创新数字监管以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监管能力;五是完善数字治理以优化乡村组织振兴的治理结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异常复杂,须以体系化的思维进行擘画以遂行纲举目张的路径抉择图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勇  何晓云  
基于TOE分析框架,构建了包括8个观测变量和30个测量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检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效果。通过对14个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够重塑乡村治理场域,实现乡村治理结构再造,拓展居民参与渠道,赋能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从而助力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但同时,数字技术也会造成一定的乡村治理负担,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功能“收缩”导致内容生产的行政化,数字技术的社区分化引发内容生产与需求的分离,数据指标硬化和治理内耗引致数字技术的悬浮化,治理主体间的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技术的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重新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超越对“数字技术”过度技术化和行政化的追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已经全面铺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治理体制"类"科层化、治理过程规范化、治理方式技术化的逻辑;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领导能力精英化、服务能力社区化、公共管理能力专业化的逻辑。但我国存在东中西区域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两个层面的限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匹配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会产生一些"意外的后果"。基于这一客观现实,需要对当前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进行反思,并重视简约治理传统。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有必要从改革乡村关系、推动自治下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多个方面达成国家政权建设与简约治理传统的协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汉泽  
近年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扶贫资金的使用却与贫困农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离。文章考察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分配与使用等各个环节,指出除了制度因素与项目制的意外后果之外,在其使用环节,乡村治理转型以及精英捕获是造成扶贫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了精英捕获的产生机制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扶贫资源分权管理体系以及参与式识别、引进第三方组织监督等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宇阳  
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效率的重要路径。从嵌入性视角出发,在数字治理技术供给乡村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认知、行政、文化以及关系的嵌入。然而,由于数字鸿沟下农民数字认知不足、“数字锦标赛”下的“数字政绩”激励、“外生性”数字治理的地方排斥、“数字脱域”下“基层-农民”关系脱嵌等原因,当前我国乡村数字治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嵌入不足、行政嵌入过度、文化嵌入缺位以及关系嵌入弱化等多重困境。应该有序推进数字治理、普及乡村数字教育,改善乡村数字治理考核体系,促进乡村本土治理文化内容融入数字治理,多途径增进乡村数字治理中的“基层-农民”关系,以此塑造良好的嵌入性环境,真正实现有效乡村数字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博琛  
加强基层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要求。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村民自治虚置、乡村文化衰弱、法治氛围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感,并不断强化村民及基层组织干部的法律意识与生态意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李曦  
在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拓展至包括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村社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内的政府、农民、市场、社会等四维治理主体。随着治理环境多样、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关系多维,各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关系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多对利益关系间的交互形成了多种利益矛盾: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间的博弈、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抵牾、乡村治理文化与法律规则间的冲突。协调这些利益,单靠法律治理是不够的,需要将软法治理引入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选择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的治理价值,进而形成软法治理的双重参与机制、效力约束机制与耦合衔接机制,用以弥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规制困境,进而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磊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针对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着村民自治水平不高、政府越位干涉、乡村文化异化、村干部工作能力亟待提升等诸多困境这一现状,应该从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理顺乡镇与村委的关系、完善乡村文化繁荣机制、提升村干部乡村自治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欣然  
近年来,在国家对旅游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现实背景下,乡村旅游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在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特定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突发性因素影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尤其在旅游淡季非常不利于其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文章从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出发,全面分析乡村旅游季节性困境形成的原因,探索破解季节性困境的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欣然  
近年来,在国家对旅游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现实背景下,乡村旅游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在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特定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突发性因素影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尤其在旅游淡季非常不利于其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文章从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出发,全面分析乡村旅游季节性困境形成的原因,探索破解季节性困境的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勤  
乡村人才是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新时代乡村人才短缺、老龄化、学历层次偏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引、用、育、留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困境的破解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倩  马英  
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背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数字化程序的运用,给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效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综合实力。因此,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辨析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数字技术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的对策,完善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为实现智慧化乡村治理目标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