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0)
- 2023(12043)
- 2022(10034)
- 2021(9316)
- 2020(7392)
- 2019(16844)
- 2018(16532)
- 2017(32103)
- 2016(17344)
- 2015(19734)
- 2014(20016)
- 2013(19987)
- 2012(19299)
- 2011(17923)
- 2010(18662)
- 2009(17781)
- 2008(17649)
- 2007(16435)
- 2006(15208)
- 2005(13905)
- 学科
- 济(80626)
- 经济(80543)
- 业(52110)
- 管理(46987)
- 企(38396)
- 企业(38396)
- 农(34280)
- 中国(28629)
- 方法(25943)
- 地方(23969)
- 农业(22445)
- 业经(22428)
- 数学(21203)
- 数学方法(20924)
- 制(19187)
- 财(18429)
- 银(16452)
- 银行(16435)
- 行(16021)
- 策(15921)
- 贸(15413)
- 贸易(15395)
- 易(14929)
- 融(14761)
- 金融(14760)
- 发(14715)
- 学(13497)
- 和(12014)
- 地方经济(11962)
- 环境(11741)
- 机构
- 学院(264002)
- 大学(258819)
- 济(112607)
- 经济(109928)
- 管理(98267)
- 研究(94938)
- 理学(82106)
- 理学院(81158)
- 管理学(80003)
- 管理学院(79444)
- 中国(75158)
- 京(55948)
- 财(54904)
- 科学(54283)
- 所(48326)
- 农(45909)
- 江(43106)
- 中心(43003)
- 研究所(42891)
- 财经(41292)
- 范(37388)
- 师范(37099)
- 经(37092)
- 北京(36354)
- 业大(35036)
- 州(34828)
- 农业(34479)
- 院(33725)
- 经济学(33526)
- 省(30182)
- 基金
- 项目(158431)
- 科学(124324)
- 研究(123069)
- 基金(111211)
- 家(94925)
- 国家(93962)
- 科学基金(79543)
- 社会(78383)
- 社会科(74088)
- 社会科学(74074)
- 省(63833)
- 基金项目(57331)
- 教育(55607)
- 划(52793)
- 编号(52070)
- 自然(46779)
- 资助(45867)
- 自然科(45580)
- 自然科学(45565)
- 成果(44963)
- 自然科学基金(44710)
- 发(40517)
- 课题(37737)
- 重点(35470)
- 部(34934)
- 发展(33549)
- 展(32963)
- 创(32507)
- 性(31954)
- 国家社会(31515)
- 期刊
- 济(143114)
- 经济(143114)
- 研究(87666)
- 中国(60638)
- 农(48569)
- 管理(39031)
- 财(38994)
- 科学(35539)
- 学报(35385)
- 融(34467)
- 金融(34467)
- 教育(33725)
- 农业(32030)
- 大学(28055)
- 业经(26955)
- 学学(26189)
- 技术(23166)
- 经济研究(21593)
- 财经(20441)
- 问题(19375)
- 经(17641)
- 贸(15339)
- 业(14706)
- 国际(13549)
- 商业(13487)
- 技术经济(13123)
- 现代(13014)
- 理论(12755)
- 经济问题(12755)
- 世界(12708)
共检索到430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耘
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文化遗产开发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多个文化遗产开发项目时,各非遗开发、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甚至不惜代价实施恶意竞争策略。文章以古诺博弈模型为研究方法论,构建乡村旅游竞合博弈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围献策。
关键词:
古诺博弈模型 乡村文化遗产开发 竞合博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玉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按照文化遗产的属性划分,农村文化遗产是由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乡村民俗遗产等关联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以促进农村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原真保护等策略,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文化遗产 整体性 保护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娟 柯平
文章从宏观政策和微观认知两个维度探索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通过梳理我国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既有基础与政策依据;运用专家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获取研究者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见解;基于理论、政策与研究者见解,文章从研究环境塑造、研究者主题选择、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础建设、研究机制构建五个方面构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数字人文 学科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志娟 李治
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既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更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创新性的传承非遗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营养、经济动力、治理基因,面对非遗核心价值背离和传承群体流失、国家发展战略导致保障措施不力和乡村非遗的发展空间持续微缩的困境,推进乡村非遗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融合、强化政策落实增强非遗传承的战略性、创新非遗资源耦合支撑助推产业发展将成为传承非遗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选择。
关键词:
非遗 乡村振兴 治理基因 非遗资源要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玺 毛蕾
澳门于2005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揭开了澳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一页。世遗旅游成为博彩之外澳门重点推介的旅游产品及线路。为了了解澳门世遗文化旅游3年中的发展,并为其进一步深度开发献计献策,笔者借助问卷调查并辅以参与式隐匿观察的方式研究了访澳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感知。调查发现,世遗旅游整体知名度较高,但游客感知的差异性较大;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集中度高,但单个景点的亮点不突出;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需求差异度高,遗产旅游产品的层次性不强;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体验满意度不高,配套服务及设施亟待完善。为此,笔者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文化遗产 开发策略 澳门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谭必勇 陈艳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环境下,相关文化机构如何实现对文化遗产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开发。【方法/过程】从社交媒体应用所带来的"长尾"群体入手,分析社交媒体五大特性对于开发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的价值,并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起点出发,探究资源客体可采取的对应措施。【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可通过参与主体与资源客体两个方面的优化来实现文化遗产的"长尾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肖文建 黎杜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量与日俱增,如何长久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管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长久保存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科学、长久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保护 长久保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鑫 蔡籽焓
河北省冀中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大部分散落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乡村,其所蕴含的商品属性和文化价值因难以激活而无法能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急迫需要重要的抓手。而乡村文化旅游可以成为这一抓手,让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具有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兴旺等积极作用。但是因主体认知偏差、传承断层断档及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造成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守文化立场,坚定以人为本,坚持创造性转化,通过提升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及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传承保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本文针对乡村部分红色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受到的建设性的破坏,从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所处的现状及其原因,希望能对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实施合法有效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红色文化遗产 内涵 现状 原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杰 杨绍骏 谭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高质量融合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为了助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乡村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利用价值,最后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经济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研 吴红娜
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河北省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然而,其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当前,文化旅游是继承发展非遗文化的承载体和基本方式,但两者并未实现深度融合。基于此,本文从现实层面出发,依托河北省非遗文化资源,探寻“非遗+旅游”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力图通过新路径切实促进非遗文化和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利娟 张建忠
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提出的一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形式。2016年山西省三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阳城县润城镇便是其中之一。润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具备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结合驱力理论、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从开发目的、资源分析、市场形象定位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梳理润城镇古堡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思路,并提出打造仿古式文化旅游度假景区,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活化古堡空间功能,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借助节庆、赛事和民俗演艺活动,搭建复合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利益共享等润城镇古堡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策略。以期为山西省及其他类似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