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5)
- 2023(8577)
- 2022(7036)
- 2021(6591)
- 2020(5368)
- 2019(12041)
- 2018(12138)
- 2017(23366)
- 2016(13024)
- 2015(14752)
- 2014(15188)
- 2013(14772)
- 2012(14242)
- 2011(13084)
- 2010(13585)
- 2009(12778)
- 2008(12879)
- 2007(12173)
- 2006(10992)
- 2005(9689)
- 学科
- 济(49966)
- 经济(49898)
- 业(38456)
- 管理(35209)
- 农(28447)
- 企(27899)
- 企业(27899)
- 中国(19180)
- 农业(18574)
- 方法(17608)
- 制(16442)
- 业经(16011)
- 财(14655)
- 数学(14017)
- 数学方法(13868)
- 地方(11556)
- 体(11554)
- 银(11296)
- 银行(11276)
- 行(10905)
- 策(9984)
- 学(9532)
- 贸(9335)
- 贸易(9328)
- 融(9220)
- 金融(9213)
- 发(9191)
- 易(9121)
- 理论(8872)
- 教育(8714)
- 机构
- 学院(191409)
- 大学(187965)
- 济(74967)
- 经济(72933)
- 管理(69528)
- 研究(66129)
- 理学(58265)
- 理学院(57599)
- 管理学(56720)
- 管理学院(56331)
- 中国(52112)
- 京(40318)
- 财(39938)
- 科学(37620)
- 农(34967)
- 所(33052)
- 江(31227)
- 中心(30069)
- 财经(29893)
- 研究所(29282)
- 范(27336)
- 师范(27097)
- 经(26744)
- 业大(26177)
- 农业(26159)
- 北京(25810)
- 州(24997)
- 院(23880)
- 经济学(22085)
- 财经大学(21569)
- 基金
- 项目(114828)
- 研究(90603)
- 科学(88900)
- 基金(79708)
- 家(68356)
- 国家(67613)
- 社会(56569)
- 科学基金(56125)
- 社会科(53087)
- 社会科学(53076)
- 省(46128)
- 教育(41858)
- 基金项目(41251)
- 编号(39927)
- 划(38333)
- 成果(35307)
- 自然(32416)
- 资助(32041)
- 自然科(31564)
- 自然科学(31553)
- 自然科学基金(30976)
- 课题(28800)
- 发(26080)
- 重点(25778)
- 部(25682)
- 性(24149)
- 年(23683)
- 项目编号(23354)
- 创(23290)
- 国家社会(22427)
共检索到307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凤姣 洪芳林 贾楠
[目的 /意义]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二维层级体系,指引以标准化增强城乡文化均衡可及建设的治理实践。[方法 /过程]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推荐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围绕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要求、基本内容、管理运维、评价改进提供规范指向,为均衡可及发展政策锚点下的多元实践样态探索提供支持。不同省市形成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非遗乡村”文化治理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多元实践模式发展。[结果 /结论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形成以国家标准为经、地方标准为纬的标准体系框架。现有标准体系尚缺乏乡村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指标、缺失乡村文化参与的多元共治规范和缺少乡村文化场景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公共部门应从全域治理标准体系、专项治理标准内容、数字治理标准进路和场景治理标准向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标准体系 发展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晶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荣国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如何提升培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培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更未能形成培育质量标准体系。只有依据我国相关政策文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突出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推理,构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标准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质量标准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建明 蔡晓霞 宋涛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征,在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知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现有乡村旅游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的总体目标,及构建包括基础标准、综合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的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架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标准 体系构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赵文宁 顾朝林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镇化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规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艳娜 黄大勇
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从旅游系统、农业和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个方面来进行构建,具体可从宏观到微观分解为四个层次。本文共设置了32个指标和相应的权重,并设定了各指标的标准。本指标体系及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量化分析和有效评定,以促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示范区 指标体系 权重 评价标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只有坚持建立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引入管理学中“绩效”的概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治理的定量绩效评价体系,为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汤同
作为教育扶贫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治理举措,辍学治理一直是我国推进教育权利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议题。从政策历时性演进来看,我国乡村地区辍学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保障贫困家庭儿童入学机会的普惠性治理阶段和提升弱势儿童群体教育质量的专项式治理阶段、增强文化弱势学生学习信心的内生型治理阶段,并具有以县域政府治理为主导、以目标责任绑定为核心、以统一量化标准为依据等制度特质。针对因情感、心理等内生因素导致的隐性辍学问题,乡村地区辍学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加大协同互通的统筹治理,深化智志双扶的长效治理,探索乡村教育的在地化治理。
关键词:
乡村地区 控辍保学 辍学 教育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滨
以河北省承德市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问题,通过提出基于多维复合目标标准化模型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给出针对问题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姬超
乡村治理事关我国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随着我国城乡结构的演变,新的农村主体类型不断出现,农村和城镇、村民和干部、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各类主体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城乡结构演变之所以能够对乡村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其主要原因在于:(1)中老年人构成了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2)乡村治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不一致,导致治理主体在事实上的缺位;(3)村民与村干部的地位、信息不对等,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干部自治的风险进一步增加;(4)农村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的紧张关系由此产生。矫正和修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从根本上调整非均衡的城乡发展结构,也要充分重视基层政治行为背后的经济和社会等多维度动因,实现农村发展主体和治理主体的一体化。通过制度调适,将农村利益相关的各个主体纳入治理体系,提高地方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化农村的发展动力,从而激发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结构 治理主体 制度调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三级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丽 靳娇娇
随着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此背景下,组织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总结组织冲突的类型,分析其对乡村治理秩序的影响机理,进而确定乡镇政府、村支部和村委会等正式组织和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代表的非正式组织的角色定位,对构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组织冲突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吴素舫 柯平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渗透,设计出能有效指导文化行业大数据具体标准制定方向的框架体系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论述我国文化行业大数据标准规范构建的迫切性及分析我国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继而构建我国文化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应用与服务标准。
关键词:
文化大数据 标准规范体系 文化大数据标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研究目的:以集体行动困境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研究结果:(1)单一治理模式容易造成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需多中心治理体系支撑,包括关键要素、治理机制和角色定位;(2)多中心治理的关键要素包括清晰界定边界、资源禀赋适配、市场自由、嵌套式治理与发展、监督与制裁、冲突解决和共建共治共享;(3)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是关键要素长久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多中心治理的重要机制;(4)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作为核心利益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利益目标承担相应的角色职责,找准角色定位。研究结论:随着乡村社会结构不断变迁和重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尤其重要。建议建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担当集体和自发村民”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实现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