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1)
2023(13988)
2022(12033)
2021(11111)
2020(9367)
2019(21597)
2018(21456)
2017(41491)
2016(22886)
2015(26258)
2014(26775)
2013(26780)
2012(25976)
2011(24055)
2010(24846)
2009(23535)
2008(23804)
2007(22000)
2006(19866)
2005(18062)
作者
(72228)
(60594)
(60413)
(57289)
(38232)
(29051)
(27637)
(23533)
(22779)
(22043)
(20749)
(20380)
(19462)
(19263)
(18863)
(18524)
(18510)
(17782)
(17445)
(17436)
(15597)
(15157)
(14815)
(13779)
(13746)
(13721)
(13555)
(13481)
(12544)
(12412)
学科
(105754)
经济(105633)
(62180)
管理(60049)
(45166)
企业(45166)
方法(42223)
(38816)
数学(36750)
数学方法(36345)
中国(32329)
地方(26869)
农业(25479)
业经(24513)
(24100)
(22525)
(21828)
(19848)
贸易(19832)
(19157)
(18817)
银行(18763)
(18110)
(17702)
金融(17699)
(16600)
环境(15233)
(15069)
理论(14708)
地方经济(14010)
机构
大学(352075)
学院(351478)
(142804)
经济(139489)
研究(126485)
管理(126299)
理学(106982)
理学院(105562)
管理学(103510)
管理学院(102842)
中国(96870)
科学(79139)
(76698)
(69841)
(68018)
(67204)
研究所(60578)
中心(57414)
(56529)
业大(54613)
农业(54197)
财经(52658)
(50248)
师范(49750)
北京(49143)
(47383)
(45153)
(44096)
经济学(43775)
(40857)
基金
项目(219035)
科学(169885)
研究(159829)
基金(155372)
(135843)
国家(134594)
科学基金(112340)
社会(100160)
社会科(94485)
社会科学(94453)
(87092)
基金项目(82210)
教育(73450)
(73430)
自然(70735)
自然科(69023)
自然科学(68996)
自然科学基金(67770)
编号(66101)
资助(63849)
成果(56529)
(52122)
重点(49798)
(48390)
课题(46967)
(44327)
发展(41652)
科研(41511)
创新(41468)
(40997)
期刊
(173047)
经济(173047)
研究(108059)
中国(76630)
(69025)
学报(60393)
科学(54589)
(50928)
农业(46099)
管理(45559)
大学(45153)
学学(42372)
教育(41649)
(37691)
金融(37691)
业经(30709)
技术(29430)
财经(26366)
经济研究(26263)
问题(23635)
(22741)
(22300)
(19221)
(18629)
技术经济(17892)
图书(17772)
商业(16998)
统计(16890)
理论(16871)
世界(16035)
共检索到550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娟  
30年来,围绕着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农村改革给我国乡村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进程中,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在逐步式微,能够统一思想的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国家基层权力与村民自治间的不协调,都在一定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彦峰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微观经济主体的内生动力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乡村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关于我国村干部的研究成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波  张惠琴  张宇翔  汪鑫  
村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组织领导者和带头人,尽管理论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村干部素质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检验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迄今还不多见。本文以全国百强县四川双流县、国家级贫困县四川阆中市、中等水平县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后税费时代村干部的职能重心发生重大变化后,村干部的素质特征与农村经济发展显著相关,村干部的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因素均对村级治理能力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素质中村支书受教育程度与任职年数、村主任受教育程度与特殊经历也是影响村级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民主选举能够通过选举出高素质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提高村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村内经济能力进而改善村庄综合治理能力;而民主监督与非正式制度对村干部的约束未能显著提升村级治理能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仁杰  何爱平  
利用CHIPS2002的村级调查数据,本文验证了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村长和村支书为代表的村干部的高等教育背景与企业管理经验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本文发现村干部个人素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民收入:第一,高素质的村干部更有利于带动村庄引进外部投资,更能为村庄提供良好的支农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高素质的村干部与上级政府部门的交流更加密切,这种政治关联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显著影响。另外,在基层民主制度下进一步考察村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基层民主制下选拔出来的学历高、懂管理的高素质村干部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于通过完善村干部选拔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来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巧  戴维奇  
乡村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自从19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以来,被认为是拉动乡村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影响的两面性以及乡村旅游自发展以来所产生的众多问题又值得人们注意。文章以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将其抽象为一个较完整的模型,并着重指出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月丹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根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仍面临政治素养不过硬、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充足等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切实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队伍结构、注重人才培育等方法,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水平,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引领乡村的全面振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俞健  
为了解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以广西贫困村为例,分别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乡镇干部发放问卷287份,实际回收268份,村干部发放问卷378份,实际回收327份,共595份。对调查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乡镇干部偏向于从农村发展的内因上找原因,而村干部更倾向于从外因上找原因。因此,思想观念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文化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喜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代表党中央承先启后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这项伟大工程,农村任务最为繁重和艰巨。改变我国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业,解决长期在家养畜农耕的农民的致富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干部直接面对农民,处于农村建设小康阵地的前沿,有一支素质较高、特别能战斗的农村干部队伍,对农村的改革和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富有现实意义。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以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龙,陈厚滋  
由亚太经社会人口司计划生育处负责人尹克巴尔·阿兰先生提议并立项资助,经国家计生委人事司、外事司联系落实,由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负责设计、组织、实施的我国基层计生委职工素质状况的调查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已经完成。 本次县、乡两级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素质调查采用的是分两阶段不等概整群抽样调查,抽样单位为县级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钢  黄祖光  
为了使国家机关干部素质评价更臻合理,应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建立国家机关干部素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为国家机关干部素质评价开辟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谷向东  李铮  
本文通过对近年北京市竞争性选拔中年轻处级领导干部应试者的报名情况与素质测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轻领导干部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定的权力倾向;他们的公文写作能力、执行能力、工作计划性、时间管理能力较强,在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危机管理和关心下属方面有待加强。本研究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李丹阳  阳清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李丹阳  阳清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