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6)
- 2023(14884)
- 2022(12555)
- 2021(11496)
- 2020(9580)
- 2019(22115)
- 2018(21634)
- 2017(40072)
- 2016(22888)
- 2015(25792)
- 2014(25790)
- 2013(25055)
- 2012(23564)
- 2011(21586)
- 2010(22105)
- 2009(20370)
- 2008(20143)
- 2007(18427)
- 2006(16504)
- 2005(14753)
- 学科
- 济(90216)
- 经济(90114)
- 管理(55937)
- 业(54835)
- 企(40967)
- 企业(40967)
- 方法(39428)
- 数学(35456)
- 数学方法(35144)
- 中国(33224)
- 农(29837)
- 财(23641)
- 贸(21478)
- 贸易(21471)
- 教育(21020)
- 易(20977)
- 学(20923)
- 农业(19866)
- 业经(19837)
- 地方(19544)
- 制(17250)
- 理论(14480)
- 银(14437)
- 银行(14372)
- 发(14159)
- 出(13970)
- 行(13773)
- 技术(13530)
- 环境(13471)
- 融(13395)
- 机构
- 大学(335274)
- 学院(329701)
- 济(131085)
- 经济(128121)
- 研究(119002)
- 管理(116930)
- 理学(100883)
- 理学院(99527)
- 管理学(97708)
- 管理学院(97075)
- 中国(83426)
- 科学(74401)
- 京(72491)
- 农(63501)
- 所(61483)
- 财(60714)
- 研究所(56141)
- 中心(52880)
- 业大(52714)
- 范(51699)
- 师范(51159)
- 江(50931)
- 农业(50404)
- 财经(48305)
- 北京(46018)
- 经(43896)
- 院(42309)
- 师范大学(41838)
- 经济学(41341)
- 州(39719)
- 基金
- 项目(218149)
- 科学(170991)
- 研究(157995)
- 基金(156007)
- 家(138980)
- 国家(137442)
- 科学基金(114471)
- 社会(99846)
- 社会科(94365)
- 社会科学(94334)
- 省(85979)
- 基金项目(82714)
- 教育(77921)
- 划(74930)
- 自然(73546)
- 自然科(71808)
- 自然科学(71780)
- 自然科学基金(70480)
- 编号(64294)
- 资助(62482)
- 成果(53952)
- 重点(50798)
- 部(49380)
- 发(48618)
- 课题(47061)
- 创(45243)
- 创新(42126)
- 科研(42050)
- 教育部(42025)
- 国家社会(40992)
- 期刊
- 济(142490)
- 经济(142490)
- 研究(105047)
- 中国(68995)
- 农(58831)
- 学报(58786)
- 教育(57090)
- 科学(50928)
- 财(45269)
- 大学(43996)
- 学学(40591)
- 农业(39708)
- 管理(38968)
- 融(27938)
- 金融(27938)
- 技术(27737)
- 业经(24100)
- 财经(23961)
- 经济研究(23178)
- 问题(21503)
- 经(20659)
- 业(20476)
- 贸(17999)
- 版(17287)
- 技术经济(15305)
- 科技(14991)
- 商业(14952)
- 业大(14898)
- 国际(14746)
- 统计(14477)
共检索到495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楚红丽
城市和县乡村地区不同收入/支出组的家庭,其义务教育阶段的静态或动态收入弹性均小于1,这一缺乏弹性的表现可能说明义务教育属于"必需品",是无法替代或者替代品较少的"正常商品"。动态收入弹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则是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教育价格的增加而增加。至于价格弹性方面,静态价格弹性无论城乡均为正数且大于1,而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不过受不同家庭收入、教育价格及教育阶段的影响,发生了或富有弹性或缺乏弹性的变化。静态或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表明教育需求者对教育价格变动的反应为同方向变动,意味着教育商品不符合需求法则,教育的价格提高并没有使人们的教育需求降低反而使其升高。结合相关研究,考虑是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湘萍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赵树贤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在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的选取上,多以家庭收入状况或家庭基本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或支出情况、家庭类型(如,双亲家庭或单亲家庭)、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在地区及宗教信仰、孩子的数量、在读的年级(教育等级)、孩子的性别等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偏好也是需要考察的影响因素。在选取可操作性的定义描述社会制度、文化和个人偏好时可能需要依据各国国情展开具体的探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史瑶
采用2007和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教育支出专项调查数据,本文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和不平等进行分析,通过两年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增加的同时,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校内教育支出得到了严格控制,低收入家庭支出的学杂费、书本费占收入比重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各收入分位家庭的校外教育支出大幅增加,并体现出"刚性"特点。校内教育支出下降带来的"减负"无法弥补校外教育支出的"增负";家庭收入越低,教育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大,低收入家庭承受的负担日益加重。此外,我们还发现外地农业户口的家庭并没有平等地从义务教育政策受益,相比其他户口类型的家庭,他们需要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颖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雪涵 张羽
本文运用济南市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数据,旨在探讨目前我国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现状以及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家庭教育支出方面,家庭经济收入不显著影响与教育相关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教育支出越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越高,家庭教育支出越低;女生的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高于男生;而在与学校相关的支出上面,男女生无显著差别。在家庭教育负担率方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报告的家庭教育负担率成正相关,但与作者计算的家庭教育负担率无显著相关性;农村家庭自我报告的教育支出和教育负担率较高,但在作者计算的教育支出和负担率上,农村和城市户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楚红丽
在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集中研究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家庭教育消费支出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家庭为子女教育而自主选择的消费项目,更是得到学术研究者和市场调查公司的关注。面对新的家庭教育消费的现实情况,讨论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概念、内容及其结构,可以为市场了解居民教育消费的结构与热点提供信息和帮助,为国家制定家庭福利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杰 张韵琪 詹鹏
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化是缓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公共教育支出、父代收入对子代教育水平影响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探讨市场化教育对公共教育支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教育水平的影响包含直接和间接机制:一方面,能够直接促进子代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效应);另一方面,有助于削弱父代收入与子代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间接效应)。研究还发现,市场化教育具有调节效应,会减弱公共教育支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文章建议,充分利用公共教育支出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公共教育资源投入,规范市场化教育,提升低收入家庭的发展能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择校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斌 廖彬
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是防范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随机分班形成因果识别设计,就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一补”(即发放生活补助金)资助政策的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班级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受“一补”资助对于同班其他同学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外溢效应。经济困难家庭的精准识别对于“一补”资助形成外溢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一补”精准资助之所以产生外溢效应,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资助能显著提升班级同学的学习努力水平,改善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融合度与凝聚力。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有效手段。建议教育资助政策未来应进一步降低资助门槛,提升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精准识别度,并依据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实行有差别资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主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同龄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具有吸引与示范作用。一个区县同龄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越高,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可能性越高;与完成义务教育者相比,初中辍学者更有可能外出务工。与同龄人外出的影响不同,家人外出有助于降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风险,促进其接受较高的教育。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辍学 教育决策 外出务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光辉 彭伟辉
家庭对教育的需求是择校行为的根本原因,从外在表现看主要是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择校是一个双向选择行为,即生择校和校择生。适度允许择校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但要合理设计制度,避免优质教育资源主要被社会少数群体占有。
关键词:
择校 教育需求 社会福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泖 刘辉 郑东辉
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以钟启泉教育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和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在该领域特别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现将该项目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此,除了分享,更重要的是"增值",希望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评价,研究评价,开展新的评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敏 Murray Print
现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参与能力的下一代合格公民。当前,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有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三种学习模式,侧重关心民主法则及其实现过程、公民的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十大议题。通过分析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的政策文本,可知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虽然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平衡和衔接,但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已形成立体的课程依存与支撑结构。这种在正式课程间建立关联是我国实践公民教育的一次课程创新,它顺应了现代公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