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2)
- 2023(5395)
- 2022(4723)
- 2021(4326)
- 2020(3640)
- 2019(8665)
- 2018(8761)
- 2017(17349)
- 2016(9298)
- 2015(10737)
- 2014(10972)
- 2013(10865)
- 2012(10298)
- 2011(9595)
- 2010(9859)
- 2009(9475)
- 2008(9237)
- 2007(8285)
- 2006(7753)
- 2005(7019)
- 学科
- 济(42775)
- 经济(42737)
- 管理(27668)
- 业(22379)
- 方法(17879)
- 企(17259)
- 企业(17259)
- 中国(16400)
- 数学(15971)
- 数学方法(15792)
- 环境(12607)
- 农(10281)
- 地方(9768)
- 财(9208)
- 制(8863)
- 学(8390)
- 划(7980)
- 业经(7893)
- 贸(7816)
- 贸易(7811)
- 易(7600)
- 银(7211)
- 银行(7202)
- 发(6999)
- 行(6938)
- 和(6900)
- 城市(6738)
- 农业(6354)
- 资源(6009)
- 融(5936)
- 机构
- 大学(145060)
- 学院(143996)
- 济(59926)
- 经济(58388)
- 管理(54442)
- 研究(50722)
- 理学(46286)
- 理学院(45715)
- 管理学(45033)
- 管理学院(44772)
- 中国(38948)
- 京(32477)
- 科学(31248)
- 财(28997)
- 所(25916)
- 研究所(23357)
- 财经(22887)
- 中心(22368)
- 北京(21138)
- 农(20940)
- 江(20795)
- 经(20598)
- 业大(19732)
- 范(19691)
- 师范(19545)
- 院(18821)
- 经济学(18270)
- 州(17357)
- 财经大学(16800)
- 经济学院(16659)
- 基金
- 项目(90970)
- 科学(71063)
- 研究(66136)
- 基金(65129)
- 家(56782)
- 国家(56376)
- 科学基金(47571)
- 社会(42087)
- 社会科(39925)
- 社会科学(39908)
- 省(35251)
- 基金项目(35111)
- 划(30298)
- 自然(30191)
- 自然科(29366)
- 自然科学(29358)
- 教育(29243)
- 自然科学基金(28742)
- 编号(26665)
- 资助(26499)
- 成果(21448)
- 重点(20563)
- 发(20443)
- 部(20009)
- 课题(18885)
- 创(17885)
- 国家社会(17348)
- 科研(17190)
- 创新(16880)
- 教育部(16692)
共检索到21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雪铭,刘敬华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特点,气候是构成这一系统最为密切直接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人们评判城市适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人适应气候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气候适居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春喜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 H P)建立了城市居住环境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将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指出了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有关注意事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涛 郑新奇
本文阐述了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关系 ,并对城市居住用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居住用地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维国 冯云
综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国内37个代表性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总结了影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仍是决定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城市综合宜居水平仍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彬 吴伟 刘勇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筛选出与人居环境有关的2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分布及其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的城市只有119个,只占城市总量的41.6%。各城市之间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最高综合得分与最低综合得分相差近5分,大部分城市综合得分集中在宽度为1的区间(-0.5,0.5)内。在地域差异方面,东部和西部城市优于中部城市,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综合水平 评价 区域分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杨艳昭 施慧 李鹏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则是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已有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完成了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条件规则的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进行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②西藏超过3/4的区域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藏西北地区;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16.78%,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昌都市澜沧江上游以及山南和林芝北部地区;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5.83%,集中分布在藏东南、一江两河和澜沧江上游的河谷绿洲地带;③西藏不同类型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有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人类生活的乡镇驻地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占比随着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代表高原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放牧点和古塔庙宇及文物古迹两类乡村居民点则反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西藏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和分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晋培育 李雪铭 冯凯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明 李雪铭
文章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在国内首次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相结合的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人居环境评价中,并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定,揭示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各城市在国内人居环境中的相对水平。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城市人居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基于松弛的SBM模型可综合评价决策单元的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运用改进的SBM模型对我国主要工业省市环境经济效率及其环境规制的经济影响测算的结果表明,主要工业省市环境与经济效率整体较低且稳中趋降,环境规制带来的经济损失则在上升,说明这些省市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有区别的环境规制政策和减排目标。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悦 毛政元 柯文岚
科学地评价人居环境有助于发现城乡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是支撑城乡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该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多源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集成木桶理论与互斥互吸模型融合评价指标,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人居环境时序演变的驱动因素,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福州市2012—2021年1 km栅格的多源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对于提升人居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应用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福州市人居环境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地带性以及从中心城市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分布结构,“东强西弱”与“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2)空间上相邻的人居环境单元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3)教育、医疗、购物与休闲等方面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与调整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指标融合 木桶理论 非线性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燕文
本文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给绿色住区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探讨了人居环境的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绿色住区指标体系的框架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绿色住区 人居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玉正 史军 崔林丽 梁萍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关键词:
人居生态质量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上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焰 封志明 杨艳昭
运用GIS技术,基于1km×1km栅格尺度,计算了中国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期与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大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整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递减的趋势;②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布在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东南部,舒适期长达12个月,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等高寒地区为全年气候不舒适区;气候舒适期超过半年(6个月)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强;气候舒适期为12个月的地区,面积不足全国的1%;...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爱前 郭冬 顾红春
本文通过构建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江苏省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的竞争力由强到弱的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扬州、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江苏 城市投资环境 因子分析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