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0)
2023(6886)
2022(5857)
2021(5339)
2020(4292)
2019(9882)
2018(10066)
2017(19675)
2016(10631)
2015(12207)
2014(12478)
2013(12661)
2012(12582)
2011(11761)
2010(12273)
2009(11547)
2008(11316)
2007(10246)
2006(9681)
2005(9183)
作者
(33265)
(27522)
(27315)
(25929)
(17455)
(13128)
(12489)
(10664)
(10407)
(10022)
(9517)
(8991)
(8955)
(8924)
(8541)
(8519)
(8048)
(8043)
(7945)
(7926)
(7188)
(6813)
(6741)
(6347)
(6319)
(6218)
(6211)
(6171)
(5658)
(5452)
学科
(54258)
经济(54210)
(27101)
管理(26503)
中国(20700)
(18531)
企业(18531)
地方(17750)
方法(16791)
(16513)
数学(14806)
数学方法(14725)
业经(12099)
(11923)
银行(11905)
(11654)
(11599)
(11213)
金融(11213)
(11203)
贸易(11190)
农业(10927)
(10811)
(10372)
(10327)
地方经济(10091)
(8800)
环境(8545)
发展(7680)
(7657)
机构
学院(163203)
大学(161552)
(72084)
经济(70496)
研究(62435)
管理(57433)
中国(49546)
理学(47300)
理学院(46684)
管理学(46052)
管理学院(45730)
(36154)
科学(36019)
(35396)
(32985)
研究所(29200)
(28118)
中心(27411)
财经(26637)
(26280)
北京(24292)
(23945)
(23123)
师范(22918)
(22134)
经济学(22074)
(21824)
农业(21784)
业大(21748)
经济学院(19884)
基金
项目(94201)
科学(72957)
研究(72157)
基金(65288)
(56265)
国家(55735)
科学基金(45867)
社会(45204)
社会科(42875)
社会科学(42866)
(37814)
基金项目(33967)
教育(32243)
(31645)
编号(30078)
资助(27405)
(27166)
自然(26893)
自然科(26145)
自然科学(26138)
成果(25840)
自然科学基金(25617)
发展(22348)
课题(22251)
(21943)
重点(21482)
(20978)
(19198)
(18436)
国家社会(18116)
期刊
(91715)
经济(91715)
研究(57594)
中国(37867)
(27756)
(24361)
管理(23371)
学报(22766)
(22592)
金融(22592)
科学(21936)
教育(20033)
农业(19192)
大学(17306)
业经(16659)
学学(16068)
经济研究(15035)
技术(14112)
财经(13205)
问题(12828)
(11392)
(11337)
国际(10298)
(9666)
商业(9269)
理论(8763)
技术经济(8404)
世界(8278)
经济问题(8230)
现代(8033)
共检索到274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崔雪婧  程家森  林杨  谢甲涛  付艳苹  
对我国14个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病害鉴定,结果发现:采后病害种类主要为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和黑腐病,尤其以青绿霉病为主;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病害类型不同,青绿霉病在宽皮类柑橘中发生频率较高,而酸腐病为脐橙的主要病害;贮藏2个月的病害发生率与采前1周雨日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晴天采收有利于降低采后病害的发生。同时,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柑橘品种依据其主要病害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艳  刘克敏  Nicolas Desneux  牛长缨  
在自然条件下调查湖北地区柑橘园中蚜虫种类,监测蚜虫及其自然天敌优势种群发生动态。连续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柑橘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橘蚜和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全年可见,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本地天敌有蜘蛛ArAneAe、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草蛉chrysopidAe、寄生蜂、蝽类penTATomidAe,当地蚜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和食蚜蝇对蚜虫有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平生  吴耀琪  钟振芳  
本文调查有机稻区主要天敌类群(蜘蛛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消长动态及其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稻田以肖蛸、球腹蛛,青翅蚁形隐翅虫、绒茧蜂为优势种群,这些天敌迁入稻田迅速、发生量均高于常规稻田。其中有机稻田蜘蛛、青翅蚁形隐翅虫、绒茧蜂平均分别为272,37.8,8头/百株,分别比常规稻田多86.6,11.7,7.5头/百株。同时,在移栽后40 d内,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发生量均低于其防治阈值,表明此时不必进行施药防治,以免杀伤天敌。因此有机耕作有利于自然天敌的恢复和保护,更能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廷富  文国琴  王守长  宋波  
【目的】从采后霉烂柑橘上分离青霉病原菌,并筛选、鉴定病原中寄生的青霉病毒。【方法】以柑橘园腐烂的柑橘为材料,挑取分生孢子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根据总基因组电泳图谱筛选具有基因组额外核酸片段的病毒菌株,并使用RT-PCR扩增额外片段测序鉴定相应病毒。【结果】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分组,分离到两类菌落特征差异明显的青霉菌(共25株),其中具灰绿色菌落的青霉16株,具暗黄绿色菌落的青霉9株。扩增两类青霉的代表菌株(DY10和DY18)的ITS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分别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青霉菌株总基因组电泳筛选发现,DY9、DY11、DY12、DY17菌株中存在约6000 bp的基因组额外片段,推测可能为指状青霉病毒1 (PdV1)同种不同病毒株的基因组。根据PdV1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测序序列与PdV1基因组同源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9.7%,将所分离的病毒鉴定为PdV1同种的不同病毒株。【结论】本研究从腐烂柑橘上分离鉴定意大利青霉16株和指状青霉9株,并从指状青霉菌株中筛选、鉴定出4株与维多利亚病毒属(Victorivirus) PdV1同种的不同病毒株,为柑橘绿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潜在的生防病毒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学亮  郭小密  
从柑橘果实分离的假丝酵母Candidaspecis CWW-4菌株对贮藏柑橘绿霉病菌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生防效果与病原菌和绿霉菌的浓度以及接种时间有关,在25℃下当接种绿霉菌浓度为1×104个/mL时,1×108cfu/mL拮抗酵母能较好的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假丝酵母先于病原菌24 h接种,5 d后可完全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在4℃和25℃下,拮抗酵母菌接种1 d以后可在果实的伤口处快速繁殖,伤口处无论是否接种病原菌其数量都分别增加20倍和60倍以上。采用不同的处理液处理果实,发现假丝酵母悬浮液和培养原液对绿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抑制效果差。25℃离体条件下,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封剑文  张新法  关志山  杜建辉  
在福建邵武地区杉木无性系采穗圃中,对4~6年生的采穗母株进行了连续3a的定株观测,以了解不同处理下母株萌芽、生长规律,并进行了采穗圃施肥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芽发生有较强的规律性,8月下旬全面清条后,9月为孕芽期,10月为芽条速生期,11月为芽条生长缓慢期,直至停止生长。母株全年萌生能力最强为4~5月,其次为8~9月;而萌条生长速度较快在6~7月,9月次之,且与月均温相关密切。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尿素与施复合肥均比对照显著增产,且两肥种的增产效应无显著差异;以3月初和8月底两次施肥效果最好,全年四次产条量总的增产率为54.0%~56.9%,每次施用量以每公顷187.5~225kg的尿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封传红  刘万才  陆明红  向运佳  
根据2000-2009年全国153个县点稻区提供的水稻主要病害测报资料,结合水稻病害发生面积等因素,统计各调查点10年期间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并以病害发生程度为病害区划的主要指标。利用arcview3.3软件,采用地理统计学方法中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形成了我国水稻主要病害的分布区划图。结果显示,稻瘟病和纹枯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水稻稻瘟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部分地区,纹枯病重发生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和华中优势产区,而稻曲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江西北部、福建西南的局部地区,总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相对较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萌  杨书珍  刘寒寒  张美红  彭丽桃  
为初步分析柑橘采后病原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碳代谢调控因子CreA的功能,克隆到意大利青霉的creA基因。PicreA基因全长1 236 bp,无内含子,PiCreA蛋白由411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转录因子典型的锌指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iCreA蛋白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亲缘性最高。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到PicreA基因面对不同碳源诱导具有不同的表达响应。对于单糖一般在短时间内诱导得到较高表达,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碳源葡萄糖诱导PicreA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推测发生了PicreA的自我抑制;而在去抑制碳源木糖环境中,PicreA的表达量略有下降并逐渐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对于非糖类的去抑制碳源乙醇,PicreA基本维持稳定的较高表达状态。PicreA基因在整个意大利青霉侵染柑橘过程中稳定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胡春锦  黄思良  柯仿钢  
采用细菌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15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防治采后柑橘炭疽病上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活菌悬浮液在PDA平板上对柑橘炭疽病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灭菌发酵液和去除菌体的发酵液均无抑菌效果;连续8次在人工培养基上转代培养,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生长的抑制力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菌株1505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柑橘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刺伤接种的防效为48.8%,自然发病的防效为46.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鹏  张彦博  胡美英  陈少华  瞿菲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柑橘采后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的拮抗酵母菌,为柑橘的采后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从园艺果园采集不同的水果样品,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生防酵母菌株,并进行鉴定;采用PDB液体培养试验和刺伤接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浮液对离体和活体柑橘绿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获得1株拮抗酵母菌HP-10,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及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离体和活体抑菌试验表明,菌株HP-10悬浮液能有效抑制绿霉病菌孢子的萌发;用108CFU/mL HP-10悬浮液处理病原菌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王鑫腾  
【目的】中国种植甘薯约670万hm2,年产量1亿t,因贮藏不当,霉烂变质15%左右。论文研究甘薯采后呼吸类型、贮藏温度和贮藏期主要病害,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主要病害和采后生理的影响,为甘薯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陕西省主栽品种秦薯5号为试材,采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分别在(10±0.5)、(11±0.5)、(12±0.5)、(13±0.5)℃温度下贮藏,通过比较腐烂指数确定贮藏温度。对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根据病原菌孢子繁殖情况确定噻苯咪唑(TBZ)熏蒸用量,以目前采用的甘薯杀菌剂甲基托布津粉剂作对照。贮期用DNS比色法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贤达   张立杰   吴兴明   程德明   李健  
【目的】研究不同果形柑橘果实的裂隙发生规律,开启认识柑橘采前因田间水分失调导致膨胀裂果的新视角。【方法】根据柑橘果壳结构分层特征,将果壳视为密闭压力容器,依据压力容器壁应力分析方法,阐释各类果形果壳膨胀应力分布与果皮裂隙发生规律。【结果】果壳形态直接影响膨胀应力分布与裂隙规律。(1)椭圆形果实:果形指数FSI<1时,果壳的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因而扁椭圆形果实裂隙多位于果顶,如早熟温州蜜柑C.reticulata Satsuma品系;果形指数FSI>1时,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即长椭圆形果实裂隙多呈纵裂,如‘奈维林娜’脐橙(C.sinensis Navelina Navel);果形指数FSI=1,近圆球形果壳裂隙多位于果壳最薄处dmin,果顶应力与赤道应力比值与其对应部位果壳厚成反比σTopMid=dMid/dTop,如‘甜春桔柚’(Spring-sweet Tangelo)裂隙多位于果腰赤道部的果皮最薄处呈环状横裂,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Newhall Navel)的裂隙多始于脐顶最薄处。(2)果形近心形文旦柚类果实的果顶凹处易构造膨胀“应力集中”条件,且与砂囊椭球顶部膨胀应力极大点重合,以致果实顶部呈规律性的裂隙,如‘度尾文旦’柚(Citrus grandis Duweiwendan)。(3)在田间水势陡增时,高糖果实的体积膨胀比与裂果率均大于低糖果实。【结论】柑橘果壳裂隙始于果壳膨胀应力最大处,裂隙延伸方向与最大应力方向垂直。果形越偏离球形、果壳厚差异越显著,膨胀应力分布越不均匀,裂果率越高。遇田间水势陡增时,高含糖量果实裂果率大于低含糖量果实裂果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法辉  夏长秀  方贻文  郑薇薇  张宏宇  
为提高柑橘品质,2011年在中国江西省南部地区各县柑橘主产区及赣南柑橘研究所试验基地,调查引起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根据形态特征共鉴定了11种,主要种类有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Bagnall)、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分别占53.25%、18.46%、15.46%,其中为害幼果并引起柑橘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主要是八节黄蓟马。调查发现八节黄蓟马在土壤中越冬,在柑橘花期、幼果期蓟马数量达到顶峰,取食产卵为害花瓣、幼果部位,随着果实膨大,在果蒂周围形成银灰色疤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国忠  张志善  李志清  申艳普  郭加虎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发现根蘖苗繁殖方式仍是目前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局部空气污染以及施肥等枣树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枣树的抗病性降低。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PCR技术检测植原体结果显示 ,病园内存在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树 ;由此判断 ,高比例的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病及不利于枣树生长的环境应力是导致许多地区病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