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1)
2023(5368)
2022(4749)
2021(4624)
2020(4066)
2019(9084)
2018(9463)
2017(18464)
2016(10568)
2015(12470)
2014(12903)
2013(12760)
2012(12269)
2011(11209)
2010(11676)
2009(11199)
2008(11223)
2007(10348)
2006(9574)
2005(9051)
作者
(33121)
(27232)
(27091)
(26050)
(17256)
(12817)
(12521)
(10566)
(10304)
(9980)
(9195)
(9119)
(8919)
(8765)
(8580)
(8481)
(7896)
(7892)
(7879)
(7846)
(7073)
(6817)
(6720)
(6315)
(6218)
(6137)
(6094)
(6023)
(5682)
(5480)
学科
(39128)
经济(39066)
管理(28235)
(24325)
(17866)
企业(17866)
中国(15423)
(13682)
方法(13427)
(13354)
(11858)
数学(11546)
数学方法(11333)
(10205)
(9895)
银行(9878)
地方(9673)
(9513)
(9413)
(9213)
贸易(9204)
(8959)
农业(8253)
(8159)
金融(8151)
业经(7929)
(7431)
制度(7006)
(7006)
税收(6926)
机构
学院(155983)
大学(155423)
(59991)
经济(58245)
研究(58141)
管理(52374)
中国(46912)
理学(42354)
理学院(41760)
管理学(40937)
管理学院(40637)
(35772)
科学(35298)
(33489)
(31343)
(28255)
研究所(27568)
(26330)
中心(26119)
财经(24665)
北京(23952)
业大(22292)
(22127)
农业(21998)
师范(21891)
(21856)
(21370)
(21303)
(19029)
技术(17994)
基金
项目(88634)
研究(67128)
科学(66890)
基金(60145)
(52831)
国家(52376)
科学基金(41905)
社会(38861)
社会科(36510)
社会科学(36501)
(34829)
基金项目(31067)
教育(30867)
(30573)
编号(29576)
成果(26636)
自然(26145)
资助(25727)
自然科(25331)
自然科学(25318)
自然科学基金(24771)
课题(21967)
重点(20372)
(19865)
(19287)
(17749)
(17743)
项目编号(17250)
(17127)
科研(16406)
期刊
(77881)
经济(77881)
研究(54676)
中国(36752)
(26726)
(25837)
学报(25223)
教育(22276)
科学(22009)
管理(20611)
(19656)
金融(19656)
大学(18638)
农业(17524)
学学(17249)
业经(13521)
技术(13249)
财经(12566)
经济研究(11884)
问题(11683)
(10841)
(10215)
国际(8909)
图书(8689)
理论(8572)
(8352)
现代(7680)
实践(7679)
(7679)
(7342)
共检索到263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雯  曾刚  
文章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探索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从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和方法上,浅议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文  李慧明  
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和演变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长期和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方法,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和依据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开发区的发展侧重以稳态经济思想为指导,重点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效率理论为指导,限制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禁止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和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框架及对应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波  邓远建  黄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方式和效率。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支持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指出中国金融支持的趋势和特点、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观念转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差异服务四个方面提高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金融支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金鹤  崔登峰  
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规划法律、规划机构、规划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区域规划的目标与重点,倡导规划编制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区域规划运作体系,创新协调与合作机制,完善法律与政策保障,适度控制区域开发强度,鼓励区域规划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路路  蔡玉梅  郑新奇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导国土空间开发的宏观和战略性规划。随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实施评价研究亟待展开。以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对象设计了总体框架,探讨了结果—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设计思路,分别从规划目标实现程度、分区功能落实情况、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和规划社会影响评价4个方面,选择3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确定了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侯晓丽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刚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是我国实施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省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采用2006年的统计数据,选取20个统计指标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三个角度,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承载力和承载压力,进而构建承压度指标作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整体承载压力相对较大,建议作为优化开发区;而吉林、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建议作为重点开发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海霞  李慧玲  
基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探讨了该区域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建设中,面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移、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兵地融合等五方面的发展困境。提出只有建立并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要利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移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产业是西部地区扭转贫穷落后状况的根本途径;在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关键要解决持续稳定的利益补偿长效机制的构建,防止移民再度开垦引发的过度开垦;在唯一保留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新疆,其主体功能区建设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形成兵、地融合经济发展的合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可云  刘琼  
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主体功能区"从一个概念和构想变成了跃然纸上的规划,但要把规划文本转换成新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细化以及制度基础的完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  高国力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来调整完善分类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围绕这一战略性思路,本课题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概念和界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拓展、深入的研究,着力于构建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高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东  陆玉麒  
总结了当前国内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与主题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区划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外经验借鉴、区划的方法论等基本问题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攻破方向。研究认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理论基础,空间均衡模型是该理论基础最为直接的应用,重点深刻解析了空间尺度效应和区域功能属性对于主体功能区划指标因子体系的构建、指标间的优化组合所带来的影响,加强G IS的空间叠置和聚类等空间分析技术在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尺度与区域功能属性之间的矛盾为区域功能区的定位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杜艳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穆琳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