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8)
- 2023(16416)
- 2022(14212)
- 2021(13363)
- 2020(11289)
- 2019(25556)
- 2018(25734)
- 2017(49144)
- 2016(26954)
- 2015(30514)
- 2014(30392)
- 2013(29606)
- 2012(27326)
- 2011(24764)
- 2010(25167)
- 2009(23437)
- 2008(22951)
- 2007(20552)
- 2006(18307)
- 2005(16466)
- 学科
- 济(100617)
- 经济(100473)
- 管理(84495)
- 业(77289)
- 企(65333)
- 企业(65333)
- 方法(42781)
- 数学(36153)
- 数学方法(35740)
- 中国(30169)
- 财(28599)
- 农(28436)
- 制(25222)
- 业经(24218)
- 学(24035)
- 技术(21173)
- 地方(21108)
- 环境(19119)
- 银(18983)
- 贸(18980)
- 贸易(18965)
- 银行(18931)
- 理论(18521)
- 易(18441)
- 农业(18332)
- 行(18095)
- 体(17559)
- 和(17406)
- 务(17343)
- 财务(17266)
- 机构
- 大学(383285)
- 学院(381800)
- 管理(148769)
- 济(148733)
- 经济(145257)
- 研究(128721)
- 理学(127555)
- 理学院(126073)
- 管理学(123998)
- 管理学院(123294)
- 中国(97372)
- 京(83068)
- 科学(79817)
- 财(73341)
- 所(64817)
- 农(61007)
- 研究所(58595)
- 中心(57802)
- 江(57582)
- 财经(57358)
- 业大(56558)
- 北京(53001)
- 经(51815)
- 范(50708)
- 师范(50199)
- 农业(47649)
- 院(47274)
- 州(46444)
- 经济学(44126)
- 财经大学(42427)
- 基金
- 项目(255446)
- 科学(200291)
- 研究(189200)
- 基金(183169)
- 家(159571)
- 国家(158226)
- 科学基金(135202)
- 社会(117662)
- 社会科(111296)
- 社会科学(111270)
- 省(100597)
- 基金项目(97442)
- 自然(87216)
- 教育(86661)
- 自然科(85028)
- 自然科学(85005)
- 划(84728)
- 自然科学基金(83467)
- 编号(77909)
- 资助(74131)
- 成果(64401)
- 重点(57317)
- 部(55896)
- 创(55873)
- 课题(54495)
- 发(54464)
- 创新(51585)
- 制(49065)
- 科研(48100)
- 项目编号(47932)
- 期刊
- 济(169428)
- 经济(169428)
- 研究(115796)
- 中国(79190)
- 学报(60599)
- 管理(57308)
- 财(56012)
- 科学(55395)
- 农(55310)
- 教育(47352)
- 大学(45781)
- 学学(42911)
- 农业(37869)
- 融(35101)
- 金融(35101)
- 技术(33135)
- 业经(28395)
- 财经(28010)
- 经济研究(26163)
- 经(23875)
- 问题(22163)
- 科技(19983)
- 图书(19872)
- 业(19640)
- 理论(18907)
- 技术经济(18029)
- 版(17538)
- 现代(17457)
- 实践(17216)
- 践(17216)
共检索到573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穆琳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 市场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德凡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方式构成,政府补偿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补偿是补充手段,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为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解决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以生态公共产品交易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量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扶持生态产品生产厂商、构建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现代生态补偿机制。为保证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行,应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保障体系,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作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杜艳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 生态补偿 标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 生态补偿 标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斌
国务院于2010年颁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功能定位角度,对我国国土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将被限制、禁止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这些地区来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新才 王云峰
我国传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有限,直接导致补偿效率较低。为发挥企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推进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可把生态补偿方式由转移支付转变为政府购买,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生态服务交易,实现补偿资金的集约利用和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地区居民提供可靠的收入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并发挥相应效应需要一套完整的配套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措施贯穿于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各个环节中,是构建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生态补偿 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冷清波
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 流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仕钧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协调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的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阐述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启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合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以落实成为全新命题。总体来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较为清晰、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以及补偿标准日渐完善,但还面临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缺乏与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深度融合、尚未明确规定补偿目标的具体程度、未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全覆盖、测算方法对生态系统差异性考量不足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以驱动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目标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并从推动补偿政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强化环境保护目标,拓展覆盖范围,优化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开发模式,对于地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地理学参与社会实践的重大突破。其次,它孕育着重大的理论内涵,是地理学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思维的重大发展。从"功能区"的理论视角入手,从区域功能的角度来辨识和构建区域是地理学传统区域观的重大发展,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主体功能区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概念的层面,必须与具体的机制和配套政策相结合才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而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科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外部性、自然格局、区域结构、区域本底性质等地学基础要素是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 丁四保
由于流域上下游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使得水生态安全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影响全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