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5)
- 2023(14664)
- 2022(13209)
- 2021(12493)
- 2020(10936)
- 2019(25367)
- 2018(25754)
- 2017(51001)
- 2016(28076)
- 2015(31668)
- 2014(32046)
- 2013(32015)
- 2012(29887)
- 2011(27202)
- 2010(27278)
- 2009(25602)
- 2008(25354)
- 2007(22756)
- 2006(19969)
- 2005(17867)
- 学科
- 济(113186)
- 经济(113058)
- 管理(77465)
- 业(75688)
- 企(61045)
- 企业(61045)
- 方法(54352)
- 数学(47707)
- 数学方法(47198)
- 农(32673)
- 中国(29740)
- 财(29291)
- 学(26002)
- 地方(23883)
- 制(23378)
- 业经(23345)
- 贸(22241)
- 贸易(22231)
- 易(21538)
- 农业(21167)
- 和(17754)
- 理论(17679)
- 银(17530)
- 务(17497)
- 银行(17466)
- 财务(17422)
- 财务管理(17374)
- 环境(17018)
- 行(16616)
- 企业财务(16402)
- 机构
- 大学(407577)
- 学院(404677)
- 济(159397)
- 管理(157272)
- 经济(155692)
- 研究(137473)
- 理学(135830)
- 理学院(134259)
- 管理学(131822)
- 管理学院(131116)
- 中国(101980)
- 科学(88771)
- 京(87322)
- 财(74810)
- 农(73576)
- 所(72037)
- 研究所(65737)
- 业大(64997)
- 中心(62041)
- 江(60367)
- 财经(59406)
- 农业(58125)
- 北京(55517)
- 经(53696)
- 范(53599)
- 师范(53096)
- 院(49167)
- 州(48770)
- 经济学(47284)
- 财经大学(43925)
- 基金
- 项目(270682)
- 科学(209956)
- 基金(194037)
- 研究(193885)
- 家(170511)
- 国家(169108)
- 科学基金(142684)
- 社会(118578)
- 社会科(112104)
- 社会科学(112068)
- 省(107475)
- 基金项目(104011)
- 自然(95088)
- 自然科(92748)
- 自然科学(92718)
- 自然科学基金(91048)
- 划(90214)
- 教育(88844)
- 资助(80976)
- 编号(80269)
- 成果(65630)
- 重点(60946)
- 部(59480)
- 发(57603)
- 创(55083)
- 课题(55079)
- 科研(52310)
- 创新(51468)
- 计划(50526)
- 教育部(49954)
- 期刊
- 济(175738)
- 经济(175738)
- 研究(117817)
- 中国(74770)
- 学报(70379)
- 农(66634)
- 科学(62309)
- 财(56291)
- 管理(55234)
- 大学(51430)
- 学学(48419)
- 农业(45248)
- 教育(41876)
- 融(34063)
- 金融(34063)
- 技术(33705)
- 业经(29569)
- 财经(28560)
- 经济研究(27676)
- 经(24200)
- 问题(23893)
- 业(23338)
- 图书(21427)
- 理论(21392)
- 技术经济(20093)
- 版(19746)
- 实践(19688)
- 践(19688)
- 科技(19358)
- 贸(18941)
共检索到593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永同 谢伟 王常柏
作为世界第一小麦生产、消费大国,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为此,掌握小麦供给反应特征,对于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保障粮食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聚焦我国主产区小麦供给反应特点,分析小麦播种对价格、替代物价格及非农就业机会等相关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同时,运用Nerlove模型兼析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与收购价格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应该发挥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建立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利用期货价格引导农户种植等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恕洲 何刚 余保华
为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影响,以小麦为例,通过搜集筛选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借助于AR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两年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受粮食最低收购价刺激的反应程度。回归预测分析表明,当前小麦播种面积与粮食最低收购价变动呈正相关,但受其刺激的反应程度并不十分明显。与之相比,其受科技进步水平、收入及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最后,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恕洲 何刚 余保华
为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影响,以小麦为例,通过搜集筛选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借助于AR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两年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受粮食最低收购价刺激的反应程度。回归预测分析表明,当前小麦播种面积与粮食最低收购价变动呈正相关,但受其刺激的反应程度并不十分明显。与之相比,其受科技进步水平、收入及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最后,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洁 张照新 徐欣
粮食最低收购政策运行两年来,在粮食市场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为例,对河南省两年来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政策效果、存在问题和影响等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小麦 最低收购价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姗姗 龙方
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一项重点,具有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的角度出发,以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小麦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分析我国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整体偏低,需提高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保护小麦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模型的因果识别下回归结果显著,即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了粮农的增产增收协调指数,且经过稳定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对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应增强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弹性,采取渐进式改革实现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双目标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为进一步改善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外推总体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文以安徽省蒙城县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抽选,基于样本的地面调查与遥感调查冬小麦播种面积数据构建3种统计估计量(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和回归估计量),选取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CV为外推总体效率评价指标,对3种估计量外推研究区冬小麦播种面积总体的效率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样本内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地面调查精度高于遥感调查,但两种调查方式下的样本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样本的地面调查与遥感调查结果间存在极显著的正比例关系;3种估计量中,比率估计量外推总体的效率最高(相对误差和CV值最小),其次是回归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测算了1998—2008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替代作物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和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强,长期内小麦播种面积能够针对小麦价格以及替代作物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比小麦价格影响程度小。因此,政府应在稳定农资价格的基础上,保持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定生产者预期,防止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在制定小麦及其替代作物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影响,避免政策相互冲突。
关键词:
小麦 供给 价格 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珂 柳乐 张俨娜 苗茹 杨阳
【目的】使用遥感技术对2017—2020年河南省冬小麦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高精度的提取,然后对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进行高频度的监测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选取的Landsat 8影像数据根据NDVI最大值进行合成,然后进行特征构建,添加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以及一个新特征NDVI增幅,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样本数据按照构建的特征进行训练提取河南省2017—2020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信息;经过精度验证后对提取的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种植区域生成掩膜,对掩膜区域(冬小麦种植区域)结合MODIS高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使用NDVI同期差值法对2020年2—4月份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结果】使用GEE云平台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快速制图;使用随机森林方法加入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后再加入新特征NDVI增幅,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提取精度以及降低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基于混淆矩阵计算的平均总体分类精度为95.2%、平均kappa系数为0.909、冬小麦的平均分类精度为95.3%,与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相比,本文方法提取的2017—2019年河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相对误差均低于3%,河南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域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6%;使用MODIS影像数据结合NDVI差值模型能够对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河南省冬小麦在返青初期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到生育后期大部分区域长势与往年及2019年持平,总体上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进行高精度的提取以及高频度的长势监测,且能够为地方政府或者一些农业部门在安排指导农事活动上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来刚 郑国清 陈怀亮 邹春辉 刘忠阳 程永政
针对目前省域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所存在的监测精度与成本之间相互制约的现实问题,该文以冬小麦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年我国发射升空HJ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通过分区解译,得出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年际变化率。结合两年冬小麦地面样方进行精度检验表明,利用HJ-CCD影像来进行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全覆盖监测是可行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杨洋 张世龙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9—2019年中国14个小麦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BM模型对小麦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生产效率整体上偏低,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前小麦主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均呈下降态势,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后小麦主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呈稳定波动变化态势,但政策执行省份和非执行省份的生产效率有明显差异,前者呈上升态势,后者呈下降态势。在双重差分方法的因果识别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引入竞争性政策、排除省份宏观经济发展因素和安慰剂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超 周应恒
研究目的是探究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作用机理。从蔬菜供给的微观主体—农户的角度,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1994—2007年间我国蔬菜主产省的蔬菜播种面积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蔬菜种植户的蔬菜播种面积决策受蔬菜和其他替代农作物生产的相对比较收益、该地区非农就业水平的较大变化和以往农户蔬菜生产决策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农民种植决策的选择是一个长期的周期过程以及以往决策的滞后影响,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其带来的长期效果,而不能过分关注当前的短期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柏林
解放后,由于耕地、复种指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制约,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以致影响总产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保证粮食供需平衡,我国必须稳定现有粮食播种面积。
关键词:
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亚恒 曲春红 刘现武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爽
本文选取2004-2010年全国287个市区粮食品种的数据,借鉴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主产区早籼稻、混合麦两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反应模型,以检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的农户粮食完善供给的作用。实证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粮食供给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收购 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户供给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 韩一军 付文阁
为了估计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利用2009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小麦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通过将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GARCH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对平抑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并从政策执行区和非执行区的视角比较政策在不同地区维护小麦市场价格稳定方面的效果,对模型结果和价格传导路径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对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并通过期现货市场间的联系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但政策对期货价格波动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政策在平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农户供给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最低收购价格下降对农户稻谷种植面积的影响——基于小农户和规模户比较的视角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分区综合整治研究
粮食播种面积对价格波动反应的实证分析及其对策建议——以江苏和安徽两省数据为样本
农户双季晚稻播种面积对稻谷价格变动的反应分析——基于省级面板Nerlove模型
欧盟国家制芽大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稻谷收购价格形成机制及稳定价格的政策建议——兼评《稻谷收购市场定价研究》
最低收购和价格补贴政策能提升农户福利效应吗?——基于小麦主产区5省份1996—2016年面板数据的测算
促生产、保民生的粮食价格调控举措——以河南省近两年小麦托市收购调研资料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