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3)
2023(8224)
2022(7343)
2021(6983)
2020(6149)
2019(14311)
2018(14371)
2017(29384)
2016(16361)
2015(18779)
2014(19104)
2013(19002)
2012(18315)
2011(16794)
2010(17093)
2009(16479)
2008(16647)
2007(15401)
2006(13658)
2005(12588)
作者
(48947)
(41043)
(40787)
(39241)
(26212)
(19461)
(19025)
(15960)
(15297)
(14897)
(13743)
(13532)
(13158)
(13058)
(13011)
(12907)
(12836)
(12029)
(11966)
(11927)
(10326)
(10292)
(10038)
(9450)
(9320)
(9286)
(9249)
(9135)
(8358)
(8319)
学科
(67638)
经济(67571)
管理(45416)
(44710)
(33696)
企业(33696)
方法(31426)
数学(28392)
数学方法(28101)
(22301)
中国(19837)
(19077)
(15563)
(15453)
贸易(15447)
(15065)
农业(13998)
(13310)
地方(13230)
业经(13204)
(12983)
银行(12957)
(12417)
(11514)
(11220)
金融(11218)
(10737)
财务(10710)
财务管理(10676)
(10160)
机构
学院(243533)
大学(242709)
(104499)
经济(102186)
管理(91606)
研究(85096)
理学(77607)
理学院(76750)
管理学(75524)
管理学院(75055)
中国(66703)
(51856)
(51136)
科学(50923)
(45194)
(45055)
研究所(40448)
财经(39482)
中心(39236)
(38308)
业大(36012)
农业(35859)
(35595)
北京(33355)
经济学(31889)
(31540)
师范(31249)
(30372)
(29803)
经济学院(28944)
基金
项目(148790)
科学(115245)
研究(110935)
基金(105650)
(91480)
国家(90691)
科学基金(75540)
社会(67925)
社会科(64279)
社会科学(64257)
(58223)
基金项目(55142)
教育(51192)
(49641)
自然(47876)
编号(47180)
自然科(46626)
自然科学(46606)
自然科学基金(45772)
资助(45102)
成果(40275)
(34115)
重点(33762)
(33228)
课题(32728)
(30019)
(29042)
教育部(28698)
科研(28653)
创新(28152)
期刊
(118601)
经济(118601)
研究(75397)
中国(45999)
(41376)
(38599)
学报(36196)
科学(33045)
管理(31859)
农业(27962)
(27529)
金融(27529)
大学(26766)
教育(25213)
学学(25113)
技术(20398)
业经(20225)
财经(19514)
经济研究(19278)
(16713)
问题(16639)
(14774)
(14544)
理论(13216)
技术经济(12647)
国际(12356)
统计(12248)
商业(12177)
实践(11921)
(11921)
共检索到37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路马晓河一、中长期粮食供求预测与判断(一)需求趋势分析一般地说,粮食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价格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等。这里我们从人口、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程度三个主要因素入手进行分析。1....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路马晓河一、中长期粮食供求预测与判断(一)需求趋势分析一般地说,粮食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价格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等。这里我们从人口、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程度三个主要因素入手进行分析。1....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彬  
由于收入提高、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中长期的粮食产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目前,从国外进口粮食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因此,有关中长期我国粮食进口的问题,有必要给予关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蓝海涛  王为农  
1998年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总体状况经历了“很安全”——“不安全”——“安全”的“V”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祖国补  潘耀国  
一、我国粮食前景严峻,必须以长期的观点看待粮食问题 农村改革以来,粮食问题上有些变化是始料未及或没有估计透的。在农村改革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粮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人民吃饭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几年之内这一目标奇迹般地实现了,而且相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卖粮难”的新问题。事情变化之快,主要是由于农村政策的改革,使农民久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释放,使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发挥了空前的巨大效应。但是,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否真的研究透彻了,显然仍不能划上句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良国  李宁辉  杨建仓  
近几年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暂时性出现了缺口 ,但利用库存和市场调节 ,基本达到了粮食的产需平衡。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的产需关系在总体上仍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恢复性增长时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粮食供求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仅对我国粮食供求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和系统研究,力求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履让   蒋修文   肖春阳  
目前,我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3-4倍的人口,那么,我国农业是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1400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长时期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只是略有增加,而同期我国耕地总数只增长了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其贡献各占50%左右。自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产途径基本上只是依靠提高单产,并且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负贡献近20%,提高单产所做的贡献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靖华  顾国达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重谱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重谱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张艳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晓英  
粮食作为一种重要商品,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2003年~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但粮食价格仍在上涨。粮食价格进入持续上涨周期的原因以及今后中长期粮食价格走势如何,值得深入分析探讨。一、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及原因分析我国粮食价格在经历了1997年~2002年的连续下跌之后,2003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方  纪飞峰  
2008年以来,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粮食自给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我国将迎来15亿人的人口峰值对粮食需求量的巨大推动,以及城镇化率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对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及结构的重要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在未来三五十年是否依然可以继续保持乐观形势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影响要素,构建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变化的可能情景,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