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8)
- 2023(8155)
- 2022(6827)
- 2021(6239)
- 2020(5193)
- 2019(11740)
- 2018(11694)
- 2017(23190)
- 2016(12503)
- 2015(14176)
- 2014(14273)
- 2013(14481)
- 2012(14149)
- 2011(13037)
- 2010(13564)
- 2009(12923)
- 2008(12819)
- 2007(11769)
- 2006(10937)
- 2005(10423)
- 学科
- 济(60410)
- 经济(60342)
- 业(33774)
- 管理(31071)
- 中国(25507)
- 企(23034)
- 企业(23034)
- 方法(20118)
- 地方(18333)
- 农(17948)
- 数学(17676)
- 数学方法(17572)
- 银(15782)
- 银行(15769)
- 行(15269)
- 制(14635)
- 融(14070)
- 金融(14070)
- 业经(13352)
- 财(12791)
- 贸(12354)
- 贸易(12341)
- 易(11950)
- 农业(11889)
- 险(11074)
- 保险(10983)
- 发(10773)
- 地方经济(10383)
- 学(8958)
- 环境(8627)
- 机构
- 学院(186630)
- 大学(185441)
- 济(84018)
- 经济(82181)
- 研究(70114)
- 管理(67704)
- 中国(59461)
- 理学(55304)
- 理学院(54645)
- 管理学(53923)
- 管理学院(53560)
- 财(43095)
- 京(41323)
- 科学(38739)
- 所(36599)
- 财经(32493)
- 研究所(32210)
- 中心(31702)
- 江(29558)
- 经(29260)
- 农(29010)
- 北京(27922)
- 经济学(26142)
- 范(25197)
- 师范(24995)
- 院(24670)
- 州(24515)
- 财经大学(23939)
- 经济学院(23519)
- 业大(22759)
- 基金
- 项目(107415)
- 科学(84035)
- 研究(82773)
- 基金(76042)
- 家(64726)
- 国家(64119)
- 科学基金(53877)
- 社会(53053)
- 社会科(50221)
- 社会科学(50212)
- 省(41672)
- 基金项目(39257)
- 教育(36644)
- 划(35118)
- 编号(34450)
- 资助(32143)
- 自然(31557)
- 自然科(30732)
- 自然科学(30722)
- 自然科学基金(30159)
- 成果(29565)
- 发(29275)
- 课题(24795)
- 发展(24246)
- 部(24165)
- 重点(24130)
- 展(23855)
- 性(21787)
- 创(21693)
- 国家社会(21545)
共检索到314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峰 杨宜勇
人口预测是加强形势政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综合比对多种人口预测数据发现:我国人口总量下降拐点将在未来10年内出现;出生人口规模将波动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缩减先缓慢后加剧并伴之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口迅速增长且高龄老年人比重上升。未来人口变化的潜在风险:抚养比加大导致养老金存在穿底风险,地区间人口集疏分化严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存在问题,性别比例失衡带来婚姻挤压。对此,应在新时代转变人口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主动适应未来人口结构变化,预防和积极化解人口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人口政策 人口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在全球位势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也一直高于国际组织最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1997年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最近几年,对到本世纪末年中国工业的增长预测和到2010年的发展思路,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和预测。本文主要分析对这两个时期中国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变化,首先需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为参照,判断我国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水平,了解今后发展的可能速度与方向。第二,分析我国工业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今后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娜
2013年8月28日,国际财税协会①(International Fiscal Association)在哥本哈根召开年会(以下简称"哥本哈根年会"),庆祝其成立七十五周年。当国际财税协会于1938年在荷兰成立时,法国经济学家Maurice Laure还未发明增值税,大多数工业国家征收的是单一税率的销售税;个人所得税还处于普及期,很多国家刚刚开始实施公司所得税。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全世界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国家已经实施了增值税②,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建人
东亚发展中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估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陆建人一、东亚发展中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东亚发展中经济在90年代上半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90年代下半期至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中,东亚经济的高增长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下去?有哪些因素会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易信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低速常态化、消费引领化、结构高质化、空间均衡化、绿色低碳化等趋势特征,并在民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转型及去碳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形成巨大的投资潜力和需求空间。但有效投资潜力释放和空间扩大仍面临投资渠道不畅、融资渠道不足、投资能力不强、投资环境不优等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应顺应投资变动趋势,抢抓重点领域投资需求潜力大、空间足的机遇,聚焦薄弱环节,完善投资全链条的体制机制,充分挖掘投资潜力,增强有效投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惠永正
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周边的动荡局面,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和兴旺的局面,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这个大好的形势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二是十五大的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三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绪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回顾国家立法和政策实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纲要》颁布实施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八大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乐 邹文涛
稻谷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稻谷消费的结构和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转型期稻谷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稻谷消费模型,采取基准方案、低位方案和高位方案对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时(2020年)、人口达到峰值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时稻谷消费需求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在中长期内我国稻谷消费总量将呈下降趋势,稻谷口粮消费绝对数量下降但在稻谷消费总量中仍占较大比重,稻谷饲用量和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稻谷工业用量和比重则持续增加,种子用量数量减少,但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最后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
关键词:
稻谷 消费 影响因素 中长期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双正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CPI变化情况及主要特点(一)价格变化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六个"五年"时期,即"六五"到"十一五"。截至"十一五"期末(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累计上涨4.36倍,年均上涨4.71%(见图1)。从各个时期同比涨幅变化来看,全国CPI同比涨幅平均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