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6)
- 2023(17068)
- 2022(14301)
- 2021(13438)
- 2020(11018)
- 2019(25350)
- 2018(25607)
- 2017(48835)
- 2016(26977)
- 2015(30577)
- 2014(30838)
- 2013(30590)
- 2012(28536)
- 2011(25908)
- 2010(26098)
- 2009(24061)
- 2008(23218)
- 2007(20718)
- 2006(18814)
- 2005(17030)
- 学科
- 济(112569)
- 经济(112448)
- 管理(72346)
- 业(69287)
- 企(53355)
- 企业(53355)
- 方法(43354)
- 数学(37172)
- 数学方法(36791)
- 中国(35675)
- 农(34560)
- 地方(31099)
- 业经(26368)
- 学(25182)
- 财(24775)
- 农业(23174)
- 制(21513)
- 环境(20063)
- 贸(19872)
- 贸易(19853)
- 易(19144)
- 银(18877)
- 银行(18829)
- 行(18135)
- 融(17873)
- 金融(17869)
- 和(17824)
- 发(17241)
- 理论(16898)
- 技术(16875)
- 机构
- 大学(385150)
- 学院(384461)
- 济(150605)
- 经济(147045)
- 管理(145714)
- 研究(136767)
- 理学(124200)
- 理学院(122625)
- 管理学(120508)
- 管理学院(119818)
- 中国(102806)
- 科学(86767)
- 京(85348)
- 所(70432)
- 财(70280)
- 农(67648)
- 研究所(63941)
- 中心(61474)
- 业大(58729)
- 江(58634)
- 北京(54993)
- 财经(54962)
- 范(54658)
- 师范(54128)
- 农业(52660)
- 经(49706)
- 院(49688)
- 州(48293)
- 经济学(44419)
- 师范大学(43735)
- 基金
- 项目(256100)
- 科学(199617)
- 研究(188242)
- 基金(182321)
- 家(159460)
- 国家(158060)
- 科学基金(133951)
- 社会(115756)
- 社会科(109345)
- 社会科学(109314)
- 省(101108)
- 基金项目(97667)
- 自然(86734)
- 划(85434)
- 教育(85318)
- 自然科(84551)
- 自然科学(84528)
- 自然科学基金(82950)
- 编号(78383)
- 资助(73720)
- 成果(64490)
- 发(58687)
- 重点(57860)
- 部(55191)
- 课题(54843)
- 创(52408)
- 创新(48929)
- 科研(48516)
- 项目编号(46753)
- 国家社会(46676)
- 期刊
- 济(177652)
- 经济(177652)
- 研究(118368)
- 中国(80898)
- 农(63263)
- 学报(63001)
- 科学(58167)
- 管理(54084)
- 财(50719)
- 教育(47147)
- 大学(46722)
- 学学(43620)
- 农业(43497)
- 融(37311)
- 金融(37311)
- 技术(33123)
- 业经(30603)
- 经济研究(27021)
- 财经(26051)
- 问题(24422)
- 业(22380)
- 图书(22349)
- 经(22183)
- 资源(19525)
- 理论(19156)
- 科技(19028)
- 现代(18045)
- 技术经济(18009)
- 版(17930)
- 实践(17513)
共检索到58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文章以河南信阳市为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从国家宏观生态政策和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入手,全面分析了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镇生态化”概念;揭示了在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生态化是方向、城镇化是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阐述了生态化和城市(镇)化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与作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军波 付景保 张晓峰
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典型村的城镇化进程实地调研,从人口、经济、景观和社会四个角度对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欠发达丘陵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源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变革,继而在经济发展推力和社会需求拉力共同作用下逐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以本地或就近转移为主,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和特色化过渡;非农经济成为村民收入主体,同时也是塑造乡村经济空间和自然景观的主导力量,造就了村域的二元景观格局;农户迁居选址的环境和交通权重加强,传统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弱化,加剧了村域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异,是村民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更新的表征,也将引导城镇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军 余国忠
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以非农业人口比例为主要考核指标,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经济比重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制约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控制人口规模,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欠发达地区 限制因素 信阳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勇 沈体雁 杨洋
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的"三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为研究背景,拟通过聚焦河南省许昌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主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城乡空间建设转型,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实现人居转型的统筹战略,由此阐述了基于转型期背景下,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工作应集中于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以此探索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内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国忠 田春艳 刘向春
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信阳市城镇化特征与主要问题发现,由于政策、经济等因素影响,信阳市属于河南省城镇化低值、低质地区之列,市辖各县区城镇化差异明显;信阳市城镇化存在二、三产业提升城镇化能力不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以及城镇基础设施普遍短缺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很大挑战。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特征与问题 信阳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邱晓平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
驱动机制 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定量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莺
我国北部省份的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老区,常年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经济乏力,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别大,这些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举步维艰发展十分缓慢。依据平衡发展理论,研究我国北部有代表性的河北省欠发达的张家口、承德、太行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并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表现在:城镇布局不合理,吸纳集聚功能差;经济薄弱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全盘规划不够,城镇综合水平低;体制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城镇化的动力不足等方面。借鉴英国早期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德旺
本文从分析欠发达地区信阳市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入手,探究欠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手段,揭示了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靠内生力量推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源于非国有金融的推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发挥金融的市场化力量,加快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融资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达锦
综合现有文献,结合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建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联合主成分分析法、城镇信息距离理论与断裂点理论,以典型欠发达地区江西省为例进行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实证研究后发现,江西省的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可分为三个等级,且存在南北区域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城镇化质量与区域面积成反比、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区域缺乏驱动力等三个特征。相关指标显示,除生态环境外,各城市与中心城市南昌的城镇信息距离较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城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动力。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积极稳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要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方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中原经济区 城镇化 城市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铁
运用科学发展观 ,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规划起点高、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余地大、主动接受大城市圈辐射效应、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后发优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欠发达地区 后发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开荣
以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起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借助耦合评价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枣庄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优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度在2000—2012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没有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4个阶段。目前,枣庄市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推动枣庄市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模型 枣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又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质量。如何协调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地调研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顺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倡导"老有所为",积极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卫民 帖征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如何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战略重点放在哪里?是这些地区政府和群众都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青海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城镇化发展的变迁,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其特殊性。以甘肃省为例,对其人口流动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以甘肃省为典型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经历了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迁移、城镇间人口迁移、跨区域人口迁移三个阶段,城市、县域人口收缩和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愈发严重。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同时,人口流动及其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关联特点,现阶段面临乡村人口流失与城镇人口流失的双重压力,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增长特点。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 城镇化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