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8)
2023(8956)
2022(7686)
2021(7274)
2020(6020)
2019(13887)
2018(13849)
2017(27890)
2016(15454)
2015(17182)
2014(17122)
2013(17155)
2012(16464)
2011(15069)
2010(15392)
2009(14471)
2008(14516)
2007(13231)
2006(12158)
2005(11132)
作者
(46271)
(38562)
(38540)
(36765)
(24813)
(18321)
(17505)
(14585)
(14573)
(14202)
(13285)
(12747)
(12682)
(12439)
(12434)
(11915)
(11389)
(11365)
(11306)
(11201)
(9789)
(9612)
(9508)
(8841)
(8806)
(8805)
(8712)
(8472)
(7886)
(7832)
学科
(63057)
经济(62986)
管理(42335)
(41887)
(30885)
企业(30885)
方法(26992)
数学(24367)
数学方法(24043)
(21009)
中国(19324)
(16934)
(14740)
(13662)
贸易(13655)
农业(13455)
(13331)
(13320)
地方(12961)
(12757)
业经(12749)
银行(12733)
(12299)
(11293)
金融(11292)
(11115)
(9237)
财务(9215)
财务管理(9193)
环境(9030)
机构
学院(227941)
大学(227851)
(98002)
经济(95975)
管理(83386)
研究(83189)
理学(71259)
理学院(70375)
管理学(69104)
管理学院(68664)
中国(64686)
科学(50253)
(48771)
(48361)
(43859)
(42762)
研究所(39620)
财经(37618)
中心(37287)
(35502)
(34146)
农业(33774)
业大(33631)
北京(30971)
经济学(30646)
(30432)
师范(30127)
(29610)
(28077)
财经大学(27900)
基金
项目(144443)
科学(113492)
基金(105614)
研究(104973)
(93403)
国家(92661)
科学基金(77175)
社会(66605)
社会科(63149)
社会科学(63132)
基金项目(54582)
(54322)
自然(49716)
自然科(48544)
自然科学(48524)
教育(48228)
自然科学基金(47677)
(47505)
资助(44817)
编号(42019)
成果(36084)
(33314)
重点(32899)
(31876)
课题(29719)
(29221)
(28729)
教育部(28097)
国家社会(27825)
科研(27650)
期刊
(110098)
经济(110098)
研究(72042)
中国(44739)
(39537)
学报(36558)
(34902)
科学(33947)
管理(30873)
大学(27520)
农业(27176)
(27115)
金融(27115)
学学(26103)
教育(23380)
财经(18877)
经济研究(18305)
业经(17904)
技术(17754)
(16225)
问题(15222)
(13856)
(13460)
国际(11757)
理论(11556)
技术经济(11094)
统计(10889)
(10845)
世界(10661)
现代(10482)
共检索到350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刘克春  
本文分析了江西粮食生产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典型相关模型就江西粮食波动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政策因素是引起江西粮食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尹昌斌  
本文应用粮食生产波动性测定方法对红黄壤地区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粮食波动性进行了测定,指出了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波动性趋于扩大。最后作者就弱化该区域粮食生产波动提出了三条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新平  叶彩鸿  林承亮  
文章立足于评价"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文章首先给出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中部地区"国家粮仓"功能持续提高,领先优势明显;"农业发展基础能力"、"农业产出能力"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投入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相对滞后;河南是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栾天虹  
本文结合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这一制度环境,利用博弈模型考察了企业家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利用外部监督股权的选择以最大化预期总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越好,企业家可以容忍(选择)的外部监督股权比例就越高,但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第二大股东的外部监督股权则由于股权比例相对较低而弱化。文章通过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了第二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两个理论推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The food is a strategy supply, which is of vital important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taple food supply,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reformation. To make a serious study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n Chinese food production flu...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龙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伟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把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放在"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目标的首要位置,并就如何建设好粮食生产基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六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油加工能力、市场流通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保障地区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