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9)
- 2023(5482)
- 2022(4669)
- 2021(4403)
- 2020(3747)
- 2019(8851)
- 2018(8813)
- 2017(17693)
- 2016(9655)
- 2015(11331)
- 2014(11399)
- 2013(11618)
- 2012(10974)
- 2011(10031)
- 2010(10202)
- 2009(9817)
- 2008(9696)
- 2007(9063)
- 2006(8380)
- 2005(7231)
- 学科
- 济(45044)
- 经济(45016)
- 管理(29280)
- 业(27555)
- 企(19998)
- 企业(19998)
- 方法(19675)
- 数学(17935)
- 数学方法(17788)
- 农(15089)
- 中国(14214)
- 地方(11464)
- 财(10046)
- 农业(9709)
- 业经(9643)
- 制(9599)
- 贸(7753)
- 贸易(7746)
- 易(7537)
- 环境(7429)
- 银(7228)
- 银行(7223)
- 行(6914)
- 技术(6862)
- 和(6745)
- 策(6582)
- 划(6367)
- 学(6274)
- 发(6165)
- 体(6103)
- 机构
- 学院(145229)
- 大学(144475)
- 济(62938)
- 经济(61597)
- 管理(56846)
- 研究(49589)
- 理学(48165)
- 理学院(47652)
- 管理学(47056)
- 管理学院(46791)
- 中国(39648)
- 京(31808)
- 财(29897)
- 科学(29039)
- 农(25482)
- 所(25204)
- 财经(23029)
- 中心(22966)
- 研究所(22534)
- 江(22375)
- 业大(21407)
- 经(20685)
- 北京(20316)
- 农业(19945)
- 范(19095)
- 师范(18942)
- 经济学(18613)
- 州(18165)
- 院(17914)
- 经济学院(16899)
- 基金
- 项目(90413)
- 科学(70197)
- 研究(69088)
- 基金(63208)
- 家(54831)
- 国家(54376)
- 科学基金(45385)
- 社会(43450)
- 社会科(41101)
- 社会科学(41090)
- 省(35830)
- 基金项目(33733)
- 教育(31554)
- 划(29890)
- 编号(29315)
- 自然(27501)
- 自然科(26744)
- 自然科学(26736)
- 自然科学基金(26229)
- 资助(25986)
- 成果(23869)
- 部(20789)
- 发(20694)
- 课题(20611)
- 重点(20453)
- 创(18625)
- 国家社会(17593)
- 创新(17513)
- 教育部(17451)
- 人文(17142)
共检索到226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新平 叶彩鸿 林承亮
文章立足于评价"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文章首先给出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中部地区"国家粮仓"功能持续提高,领先优势明显;"农业发展基础能力"、"农业产出能力"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投入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相对滞后;河南是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关键词:
“中部崛起”战略 粮食生产基地 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伟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把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放在"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目标的首要位置,并就如何建设好粮食生产基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六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油加工能力、市场流通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保障地区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姚建巨,任国柱
黄淮海平原包括五省二市,共315个县,总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农村人口占全国的16.4%,耕地占全国的1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4%。要实现在本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吨的目标,重点投资、加强建设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整个田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粮食生产条件与特点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重要粮食产区。本区气候上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光热资源丰富,降水较充沛,≥10℃积温3800—4900℃,年降水量500—100mm,适宜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土层深厚,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周期 影响因素 中部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黄金川 彭实铖
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展矛盾日益严峻的挑战。详细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认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需求旺盛、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速周期与粮食产量变化周期的基本吻合,预示了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减产的导向作用。文章运用指标因素分析法定量测算了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经比例系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重点剖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数量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凤君 赵大晖 李兴起 马瑰芳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幅员辽阔且各地状况差别较大,各地各级政府迫切需要一套提升粮食产业效益的决策分析方法来指导实践。文章综合运用量本利原理、供应链管理和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及系统类变量方法,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中部地区区情解决粮食增效问题的决策分析框架,并以开封市小麦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决策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成胜 黄琳 吕晞
中部地区是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其产量约占全国的1/3。根据中部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中部地区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定量确定了当中部地区粮食自给率达到112%时才能实现该地区的粮食安全。通过构建中部地区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和粮食安全保障系数,定量评价了1991—2011年期间中部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中部地区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016,表明研究期内中部地区整体处于粮食安全状态,但仍有7个年份该指标值低于1,表明在这些时期该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除2003年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保障系数小于0外,其他年份均大于0,研究期内该系数的平均值为0.12,表明1991—2011年中部地区不但维护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珂珊
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防御各种农业灾害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並寻找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平行数据模型 分层聚类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青 刘宝生
文章在已建的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以安徽省1997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为其他省份制定吸引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 科技人才流动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 姚佐文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唐华俊 陈佑启 杨鹏
【目的】以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世界粮食供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地区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粮食安全评价研究。【方法】利用机制法模型测算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作为粮食安全评价的基础;分别从粮食生产与消费、粮食增产潜力、人口承载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APEC各成员体的粮食安全形势。【结果】APEC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总和为17.39亿t,其中中国的潜力总产5.69亿t,为区域内最高。比照当前的粮食现实产量,总体来说,各成员体均具有一定的增产空间,但如果综合考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关键词:
粮食政策 粮食生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帆
本文采取地区粮食生产指数,实证地考察1978 ̄2003年我国内地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回归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区的粮食生产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有6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指数在稳定上升,5个省区有一定程度的上升,5个省区相对不变,5个省区有一定的下降,8个省区出现了急剧的下降,总体上粮食生产出现了从"中心"地区向"边缘"区域转移的倾向。因素分解的结果显示,引致粮食生产指数上升的是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的同时增加,而导致指数下降的主要是播种面积的缩减。不同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及生产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发挥比较优势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自发特征。然而,粮食生产地区的"边缘化"会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