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8)
2023(10814)
2022(9367)
2021(8597)
2020(7230)
2019(16940)
2018(16747)
2017(33201)
2016(18197)
2015(20925)
2014(21200)
2013(21519)
2012(20864)
2011(19229)
2010(19736)
2009(18681)
2008(18777)
2007(17191)
2006(15523)
2005(14417)
作者
(56866)
(47668)
(47370)
(45119)
(30248)
(22837)
(21854)
(18498)
(17849)
(17070)
(16199)
(15775)
(15231)
(15210)
(14929)
(14801)
(14459)
(14053)
(13771)
(13762)
(12159)
(11953)
(11702)
(10863)
(10841)
(10785)
(10750)
(10559)
(9735)
(9642)
学科
(88033)
经济(87950)
(48350)
管理(47424)
方法(34444)
(34165)
企业(34165)
数学(30597)
数学方法(30368)
(27721)
中国(27243)
地方(24512)
(18790)
业经(18690)
农业(18599)
(17326)
贸易(17312)
(16769)
(16719)
(16666)
(15437)
银行(15405)
(14916)
(14661)
金融(14658)
地方经济(13690)
(13474)
环境(13367)
(12456)
技术(11610)
机构
学院(278028)
大学(277052)
(120233)
经济(117679)
研究(102526)
管理(100828)
理学(84852)
理学院(83784)
管理学(82488)
管理学院(81963)
中国(78994)
科学(62513)
(60955)
(55826)
(54677)
(53727)
研究所(49132)
中心(46071)
(43999)
财经(43333)
农业(42265)
业大(42005)
北京(39443)
(39047)
(38226)
师范(37850)
经济学(37306)
(35921)
(35499)
经济学院(33796)
基金
项目(171817)
科学(132812)
研究(126872)
基金(121073)
(105930)
国家(105012)
科学基金(86955)
社会(79251)
社会科(75036)
社会科学(75013)
(67983)
基金项目(63734)
(57502)
教育(57219)
自然(53932)
编号(52784)
自然科(52528)
自然科学(52510)
自然科学基金(51545)
资助(50286)
成果(44011)
(43476)
重点(39413)
(38332)
课题(37094)
发展(35156)
(34985)
(34592)
创新(32903)
科研(32503)
期刊
(141915)
经济(141915)
研究(87809)
中国(58516)
(50638)
学报(43873)
(41185)
科学(40034)
管理(36282)
农业(34604)
大学(32380)
学学(30389)
教育(30159)
(30010)
金融(30010)
业经(24596)
技术(24146)
经济研究(22737)
财经(21471)
问题(20002)
(18532)
(18495)
(16215)
技术经济(14965)
商业(14268)
理论(13987)
国际(13808)
世界(13590)
统计(13307)
图书(13045)
共检索到436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陶新  
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思想,本文构建了适合于测度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不足是其软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依然是粮食问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的趋势加快,中国粮食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在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之际,要使粮食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不断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选择、技术扩散等环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久先  
90年代前期,我国粮食生产未能在较高起点上解决好徘徊不前的问题,年度间增减起伏较大。1990年至1994年的5年间,只有1年跨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又令人沮丧地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令人欣喜的是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提前4年实现了“九五计划”提出到2000年的低线目标(4900-5000亿公斤)。在这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4900亿公斤的高产并不代表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并不标志我国粮食生产已走出徘徊的阴影。事实上,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脆弱,发展环境十分严峻,稍有不慎,又可能步入徘徊的窘况。要巩固和保持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调整发展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新平  叶彩鸿  林承亮  
文章立足于评价"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文章首先给出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中部地区"国家粮仓"功能持续提高,领先优势明显;"农业发展基础能力"、"农业产出能力"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投入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相对滞后;河南是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建仓  王戈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影响我国粮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保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期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凤君  赵大晖  李兴起  马瑰芳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幅员辽阔且各地状况差别较大,各地各级政府迫切需要一套提升粮食产业效益的决策分析方法来指导实践。文章综合运用量本利原理、供应链管理和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及系统类变量方法,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中部地区区情解决粮食增效问题的决策分析框架,并以开封市小麦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俊辉  王艳霞  郭造强  张素娟  陈旭东  
河北粮食生产主要受到社会重大变革、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条件、农资投入、科技进步、价格变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产比播种面积对总产的影响更大。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成本、效益限制。分析粮食增产潜力,文章认为应以农用水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确定河北省粮食生产品种结构与布局以及粮食产量目标。提出应在基本粮田保护区设立、中低产田、水利建设与节水、优良品种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着力加强。同时在耕地流转、政府投入、种粮补贴等方面也应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鹏  
根据锦州市自然概况,粮食生产条件及近5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分析粮食发展前景,探索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铁斌  
本文对国内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典型实例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区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需研究的课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巧军  
应用浙江省11个市(地)的1991—1994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资料,采用生产函数模型作分析。结果认为,要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的稳定的同时,要增加科技投入,主攻单产;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推广适用农业机械,实现粮食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健  
本文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3-1995年广西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农业劳动力及农田成灾面积5个主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为探究非洲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粮食发展基础,利用FAOSTAT数据,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为例,分析1961—2017年非洲粮食生产演变趋势,并以2017年作为参照期,利用全球农业生态区域(GAEZ)方法对非洲粮食发展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非洲粮食收获面积和产量及其占世界比重总体上均以增为主,粮食单产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粮食单产仍明显低于世界和中国。2)以2017年为参照期,非洲粮食发展潜力为26 857.81万~27 579.44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181.64%~186.52%。非洲小麦发展潜力为2 112.74万~2 415.65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77.81%~88.96%;稻谷发展潜力为2 763.77万~2 817.96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75.59%~77.08%;玉米发展潜力为21 768.07万~22 345.83万t,发展潜力幅度为258.67%~265.54%。因此,非洲粮食发展潜力巨大,这为改善区域内粮食安全状况和到2030年实现SDGs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富周  吴润荣  吕燕萍  陈健民  
本文分析衢州市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粮食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订特殊政策、应用现代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