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4)
- 2023(6113)
- 2022(5222)
- 2021(4775)
- 2020(3953)
- 2019(9509)
- 2018(9353)
- 2017(19958)
- 2016(10513)
- 2015(11554)
- 2014(11549)
- 2013(11894)
- 2012(11348)
- 2011(10353)
- 2010(10714)
- 2009(10117)
- 2008(9824)
- 2007(8873)
- 2006(8195)
- 2005(7478)
- 学科
- 济(55664)
- 经济(55620)
- 管理(26926)
- 业(26045)
- 方法(23601)
- 数学(22222)
- 数学方法(22076)
- 中国(19592)
- 企(17448)
- 企业(17448)
- 地方(14977)
- 农(13892)
- 财(12517)
- 制(11062)
- 贸(10084)
- 贸易(10077)
- 易(9750)
- 农业(9389)
- 银(9141)
- 银行(9125)
- 业经(8857)
- 行(8806)
- 学(8686)
- 融(8685)
- 金融(8683)
- 地方经济(8341)
- 环境(8172)
- 税(7694)
- 体(7469)
- 税收(7414)
- 机构
- 大学(161311)
- 学院(160107)
- 济(76286)
- 经济(74807)
- 管理(59727)
- 研究(56381)
- 理学(51471)
- 理学院(50823)
- 管理学(50152)
- 管理学院(49840)
- 中国(42845)
- 财(36247)
- 京(34336)
- 科学(32046)
- 财经(29162)
- 所(27946)
- 经(26467)
- 经济学(26016)
- 研究所(25106)
- 中心(24795)
- 经济学院(23915)
- 江(22542)
- 农(22377)
- 北京(21858)
- 财经大学(21750)
- 范(20787)
- 师范(20600)
- 院(20516)
- 业大(20453)
- 州(18489)
- 基金
- 项目(102614)
- 科学(81811)
- 基金(77060)
- 研究(74164)
- 家(67019)
- 国家(66567)
- 科学基金(56861)
- 社会(50797)
- 社会科(48429)
- 社会科学(48419)
- 基金项目(41111)
- 省(37462)
- 自然(35060)
- 自然科(34261)
- 自然科学(34252)
- 自然科学基金(33629)
- 教育(33271)
- 划(32561)
- 资助(31712)
- 编号(28187)
- 部(23951)
- 发(23623)
- 重点(23302)
- 成果(22818)
- 国家社会(22166)
- 教育部(20771)
- 创(20289)
- 人文(20093)
- 课题(19767)
- 发展(19441)
共检索到237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磊 李成丽
多中心城市群是要素在经过多重集聚扩散后形成的空间均衡,已成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目标。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时间较短,地区差异较大,因此需结合具体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研究其空间优化问题。基于2005~2014年中部六大城市群的市域数据,从人口规模分布和产业空间布局两个维度出发,定量分析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即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2)产业布局的空间集中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合理有效引导要素等资源流动来拓展发展新空间、优化发展新格局和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城镇化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整合 链接模式 中部地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魏守华 黄和 吴海峰
以开通地铁的城市为样本,探讨地铁建设对中国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建设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基于城市内部圈层划分,设计两个城市多中心结构指标,并分别将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地铁建设会推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进,进而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
关键词:
地铁建设 多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宜庆 吕弦
采用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东中部城市群金融集聚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赋权法与区位熵结合计算各地区金融集聚指数,并利用断裂点模型对城市群的金融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六大城市群与中部地区两大城市群相比,金融集聚程度更高,金融集聚辐射的范围更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金融集聚水平最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这三个城市群为中心的金融辐射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集聚 区位熵 断裂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练军 冯中朝
本文利用1980~2004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应该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晰 聂掌珠
本文以中部地区6省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中部地区6省的出口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生产总值、进口、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人均电话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期的出口额对出口影响程度很大,外商直接投资和乡村从业人数对出口影响不显著,而资本累积反向作用于出口。最后对中部地区6省未来的出口增长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6省 出口增长 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坚 常远
运用我国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但这种推动效应较小,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表现为依靠投资拉动。因此,为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应优化引资政策、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等。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童中贤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特征 空间结构 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天祥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偏低,内部差距较大,呈二级梯队分布;科技投入偏低,知识和技术创新力较弱等。相对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仅在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等局部方面略有优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琳 任保平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重要能源基地。本文选取我国中部6省1988~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该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资本存量以及劳动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作为一种必需的生产要素,对实现中部崛起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周华东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评价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净雪
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中间品的进口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进口贸易的主体。本文以进口中间品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首先对我国中间品进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分配结构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进口中间品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对制造业行业产出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进口中间品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效应,大于其对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效应。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分配结构 行业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