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4)
2023(6516)
2022(4990)
2021(4552)
2020(3568)
2019(8052)
2018(8322)
2017(16997)
2016(9178)
2015(10462)
2014(10582)
2013(10390)
2012(9627)
2011(8747)
2010(8965)
2009(8543)
2008(8357)
2007(7630)
2006(7295)
2005(6832)
作者
(27422)
(22891)
(22558)
(21939)
(14383)
(10819)
(10430)
(8784)
(8701)
(8131)
(7790)
(7461)
(7367)
(7263)
(7186)
(6951)
(6669)
(6647)
(6620)
(6545)
(5867)
(5607)
(5497)
(5273)
(5189)
(5149)
(4988)
(4977)
(4614)
(4484)
学科
(43527)
经济(43481)
(21830)
管理(21457)
中国(18130)
(15025)
方法(14834)
(13804)
企业(13804)
数学(13520)
数学方法(13438)
地方(12284)
农业(9865)
业经(9812)
(9698)
(8722)
(8037)
(8035)
贸易(8029)
银行(8029)
(7801)
(7782)
(7749)
(7045)
(6968)
金融(6965)
(6390)
环境(6324)
产业(6250)
地方经济(6186)
机构
大学(139953)
学院(139223)
(61115)
经济(59791)
研究(51366)
管理(48754)
理学(41177)
理学院(40572)
管理学(39915)
管理学院(39659)
中国(39384)
(31089)
科学(29743)
(29631)
(26400)
研究所(23602)
财经(23362)
中心(22578)
(21611)
(21234)
(21049)
(20557)
师范(20415)
北京(20051)
经济学(19965)
(18264)
经济学院(18215)
业大(18136)
(17417)
财经大学(17149)
基金
项目(86435)
科学(68147)
研究(64646)
基金(62914)
(54820)
国家(54422)
科学基金(45626)
社会(42789)
社会科(40539)
社会科学(40529)
基金项目(33838)
(32234)
教育(28656)
(27787)
自然(27322)
编号(26780)
自然科(26636)
自然科学(26628)
自然科学基金(26105)
资助(24419)
成果(22313)
(20460)
重点(19616)
(19324)
课题(18592)
国家社会(18334)
发展(16973)
(16920)
(16762)
教育部(16451)
期刊
(72568)
经济(72568)
研究(48127)
中国(26657)
(21215)
科学(19760)
(19654)
学报(18899)
管理(17759)
(15792)
金融(15792)
大学(14592)
农业(14138)
学学(13682)
教育(13295)
业经(12353)
经济研究(11897)
财经(11495)
问题(11445)
技术(10487)
(9936)
(8724)
现代(7531)
国际(7479)
商业(7334)
理论(7014)
资源(6919)
(6824)
经济问题(6729)
(6697)
共检索到21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董玛力  
中部地区成为国家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基于GIS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但水平低;各区县人口规模相差很大,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都市经济区和人口—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各省的离心化倾向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结构等。中部地区的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明显,城镇化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最后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推进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既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使具有承东启西和连南进北联结作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武郑都市带共同构筑起支撑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十字架构",也要推动中部地区跨省边际城镇联动发展。着力发展中部新兴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中部崛起、促进经济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太原、合肥为核心,依托长江、沪昆、陇海、京九、京广、二广"三纵三横"重点发展轴线,形成"六核六轴六组团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广忠  陈昊宇  边雪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  
该文以2009-2013年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在邻接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下,通过引入省际虚拟变量以剔除省际差异的影响后,将城镇化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在邻接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两种空间关联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与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相比,传统的普通oLs回归由于忽视空间因素的影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低估现象;(3)在两种空间关联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效应;(4)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志敏  罗燕  
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以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两者发展不协调;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推动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小林  杨贵琼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状况、原因,统筹城乡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路径,对促进城乡"两轮"驱动中部地区社会结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慧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统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是否省会城市对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而在控制省会城市影响下,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空间总溢出效应,区域内人均GDP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经济开放程度对地区城镇化发展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水平、城市土地扩张对人口城镇化率的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巧言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面板数据,在以往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来计算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从而评估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城镇化发展质量。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水平的互相作用情况、发展及协调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江洪  
当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城镇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有必要将农业和工业放在同一个市场系统里、城镇和农村放在同一生态系统里、大城市和小城镇放在同一个空间系统里、农民和市民放在同一个公共权利系统里、市场和政府放在同一个改革体系里,构建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江洪  
中部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释放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新海  柯楠  匡兵  韩璟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剧。②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③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大致呈现出"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④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城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动力。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积极稳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要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方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六省1978年-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影响模型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率与中部地区六省城镇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保持金融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支持效率;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精准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