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1)
2023(20355)
2022(16766)
2021(15424)
2020(13012)
2019(29693)
2018(29259)
2017(55886)
2016(30447)
2015(34384)
2014(34435)
2013(33932)
2012(31530)
2011(28544)
2010(28671)
2009(26712)
2008(26300)
2007(23571)
2006(20921)
2005(19042)
作者
(91803)
(76583)
(76531)
(72538)
(48435)
(36747)
(34886)
(30034)
(28996)
(27339)
(26103)
(25649)
(24537)
(24078)
(23709)
(23641)
(23318)
(22820)
(22106)
(21981)
(19178)
(19026)
(18772)
(17438)
(17409)
(17107)
(17090)
(16953)
(15558)
(15349)
学科
(128930)
经济(128763)
管理(85345)
(83431)
(65519)
企业(65519)
方法(53703)
数学(46978)
数学方法(46399)
中国(39011)
(38480)
(32429)
地方(30568)
业经(29600)
(26472)
(26430)
农业(25485)
(24780)
贸易(24762)
(23959)
(22138)
银行(22061)
(21161)
(20896)
金融(20892)
环境(19683)
技术(19190)
(19048)
财务(18982)
财务管理(18930)
机构
大学(442818)
学院(442790)
(180782)
经济(177021)
管理(165598)
研究(154015)
理学(142205)
理学院(140510)
管理学(137914)
管理学院(137100)
中国(116422)
科学(96356)
(94452)
(84598)
(82626)
(79467)
研究所(72170)
中心(70842)
业大(69595)
(67640)
财经(66627)
农业(65074)
(60384)
北京(59435)
(58998)
师范(58287)
经济学(55473)
(55226)
(53958)
经济学院(50125)
基金
项目(294816)
科学(230576)
基金(212715)
研究(210322)
(188338)
国家(186758)
科学基金(158112)
社会(133858)
社会科(126803)
社会科学(126766)
(115914)
基金项目(112583)
自然(102899)
自然科(100497)
自然科学(100465)
自然科学基金(98641)
(98500)
教育(96721)
资助(86241)
编号(84416)
成果(69062)
重点(67285)
(66948)
(64490)
(61136)
课题(59155)
创新(57253)
科研(56974)
国家社会(55745)
计划(54996)
期刊
(202360)
经济(202360)
研究(128755)
中国(89487)
(76403)
学报(75533)
科学(67507)
(64680)
管理(60906)
大学(56412)
学学(53338)
农业(51405)
教育(46853)
(42991)
金融(42991)
技术(37698)
业经(34916)
财经(32851)
经济研究(32377)
(28275)
问题(27736)
(27126)
(22126)
(21901)
技术经济(21289)
商业(20980)
统计(20736)
科技(20672)
图书(20625)
理论(20187)
共检索到66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夏为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劲。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中部地区的上升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可能将造成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市场一体化动力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四条政策建议:第一,加快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第三,重视城镇化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来激活产业发展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第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性,从一体化眼光推动产业发展,但也需适度降低区域一体化壁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玮玮  
文章基于空间滞后的OLS、面板FE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西部的商贸流通集聚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升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第二,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深化城乡流通对外开放;第三,加大对农产品现代流通的财政投入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对民生经济的促进作用;第四,重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第五,提升中西部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性,令两项建设发挥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丽萍  童彦  
本文基于乡-城流动人口的视角,从城镇化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两方面建立包容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城镇化包容发展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得出结论:从时序上看,西部城镇化包容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经历了低度包容和基本包容两个发展阶段;从空间格局来看,2007年后分化渐趋明显,至2014年,西藏仍处于低度包容阶段,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七个省份处于基本包容发展阶段,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四个省份进入适度包容和协调发展阶段,最后提出实现乡-城流动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金凤  赵勇  
基于中国中西部地区16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就高铁建设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高铁建设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开通高铁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利于该类城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的动态检验发现,在高铁开通后的前三年,高铁建设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明确,但在高铁开通后的第四年则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开通高铁城市的人口规模,并对其城镇化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世军  
一、"三农"困境破解研究的简要述评尽管"三农"问题在世界上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均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均是从农业提取积累来完成工业化,均会出现农业衰退、农村凋敝、小农破产等"三农"困境[1],但是我国"三农"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和突出性而备受政府关注,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困境破解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永培  宣烨  
长期以来,流通产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流通无用论和无流通的观点充斥于人们的思想当中,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流通产业的作用日益呈现出来,被认为是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流通产业与制造业是不可分割的,它在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琴  
本文运用2008-2013年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在逐年增加,且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地区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拉动效果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春玲  马跃如  
运用Panel Data模型和方法,依据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4年数据,考量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性原因所在。鉴此,应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提升城镇化率,同时,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昭君  
本文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化协同发展模型,在探讨协同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在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了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甘肃、贵州等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数较低,而四川、宁夏和西藏等省份在商贸流通产业与城镇化水平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发展。最后根据各省的协同发展现状,从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区域优势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松  白洋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县域产业聚集,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艳  姜伟  黄振中  
利用高级图形化系统动力学语言Vensim建立电信发展需求模型,以电话主线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地区的电信发展状况。重点考虑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智力水平对电话主线需求的影响,利用此模型分别计算出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对电话主线的需求,通过同各省区的电话主线现状对比,对这些省区的电信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不同省区所需要的电信发展速度进行了预测。对中西部大部分省区,电信发展还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而对少数不发达地区,电信发展已经超过需求,应该适当放慢发展速度。在实际过程中应从需求出发决定电信的发展速度,合理分配资金,使电信发展既能满足需求,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