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6)
- 2023(16067)
- 2022(13204)
- 2021(12359)
- 2020(10221)
- 2019(23133)
- 2018(22991)
- 2017(45596)
- 2016(24455)
- 2015(27350)
- 2014(27259)
- 2013(26812)
- 2012(24537)
- 2011(22108)
- 2010(22103)
- 2009(20628)
- 2008(19723)
- 2007(17638)
- 2006(16009)
- 2005(14004)
- 学科
- 济(107145)
- 经济(107029)
- 业(73990)
- 管理(66049)
- 企(50720)
- 企业(50720)
- 农(50241)
- 方法(42856)
- 数学(38387)
- 数学方法(37901)
- 农业(33257)
- 中国(31177)
- 业经(27538)
- 财(25550)
- 地方(25283)
- 制(21808)
- 贸(20155)
- 贸易(20143)
- 易(19653)
- 银(17386)
- 银行(17363)
- 策(16717)
- 行(16697)
- 学(16477)
- 技术(16026)
- 发(16004)
- 融(15787)
- 金融(15783)
- 环境(15276)
- 产业(15068)
- 机构
- 学院(346850)
- 大学(340640)
- 济(152131)
- 经济(149244)
- 管理(137304)
- 理学(118581)
- 理学院(117427)
- 管理学(115542)
- 管理学院(114905)
- 研究(114192)
- 中国(89278)
- 京(70081)
- 财(69106)
- 科学(65830)
- 农(65712)
- 所(55495)
- 中心(54577)
- 财经(54460)
- 江(52306)
- 业大(51822)
- 农业(50145)
- 研究所(49993)
- 经(49571)
- 经济学(46583)
- 范(44482)
- 师范(44107)
- 北京(43442)
- 经济学院(42252)
- 州(41370)
- 院(40723)
- 基金
- 项目(231394)
- 科学(184448)
- 研究(175053)
- 基金(168913)
- 家(145120)
- 国家(143854)
- 科学基金(124848)
- 社会(114008)
- 社会科(108012)
- 社会科学(107987)
- 省(90606)
- 基金项目(89193)
- 教育(79175)
- 自然(77344)
- 自然科(75532)
- 自然科学(75519)
- 划(75036)
- 自然科学基金(74142)
- 编号(72434)
- 资助(67831)
- 成果(57882)
- 发(52412)
- 部(52073)
- 重点(51363)
- 课题(48860)
- 创(48478)
- 国家社会(47681)
- 创新(45274)
- 教育部(45044)
- 人文(44704)
- 期刊
- 济(170874)
- 经济(170874)
- 研究(102458)
- 农(66880)
- 中国(66019)
- 财(50122)
- 管理(48763)
- 学报(46475)
- 科学(46351)
- 农业(45193)
- 融(38667)
- 金融(38667)
- 大学(37663)
- 学学(35844)
- 业经(33724)
- 教育(33399)
- 技术(31158)
- 财经(26327)
- 经济研究(26125)
- 问题(24771)
- 经(22730)
- 业(21898)
- 贸(17433)
- 技术经济(17374)
- 世界(17011)
- 经济问题(16512)
- 商业(16320)
- 理论(16298)
- 统计(16294)
- 农村(16234)
共检索到516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世军
一、"三农"困境破解研究的简要述评尽管"三农"问题在世界上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均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均是从农业提取积累来完成工业化,均会出现农业衰退、农村凋敝、小农破产等"三农"困境[1],但是我国"三农"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和突出性而备受政府关注,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困境破解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夏为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劲。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中部地区的上升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可能将造成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市场一体化动力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四条政策建议:第一,加快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第三,重视城镇化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来激活产业发展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第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性,从一体化眼光推动产业发展,但也需适度降低区域一体化壁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镇化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启云
我国中西部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传统农业地区,具有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势。近十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资金困境急需克服。笔者根据一次对河南安阳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业调研的情况为例,来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困境的成因,探讨有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本 技术含量 公共配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劲松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芳
“吃饭财政”的侵蚀、主体税种的缺乏和收支位移的挤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操作的层面看 ,改善乡镇财政 ,需要深化撤乡并镇改革、弱化乡镇财政职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曾鹏 向丽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社会认同度对中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最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刚
低碳经济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发展目标、减排和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在保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排放和低成本。如果单纯为了经济快速转型和兑现减排承诺,而制定和实施强制减排政策,必然引发各种经济冲突和社会矛盾,从而使低碳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根本上讲,应该把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作为工业减排的附属品。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强制减排 政策 困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国才
建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既是中西部各省(区、市)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竞争的结果,也体现国家在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上的战略意图。中西部已获批的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特点和战略定位各有不同,主要承接方向和重点承接产业各有侧重。比较分析表明,目前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还存在空间布局和承接方向不合理、示范区之间的竞合关系不健康、普遍遭遇"招工难"等问题。国家应在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大省适当增设示范区,各示范区应实现差异化发展,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积极承接农民工回流。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产业经济 产业转移示范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 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 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落成 董雅文 朱振国
探讨了中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并提出了一些环境立法、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环境带动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中西部,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