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6)
- 2023(14267)
- 2022(12457)
- 2021(11514)
- 2020(9897)
- 2019(22650)
- 2018(22486)
- 2017(43628)
- 2016(24040)
- 2015(26889)
- 2014(26778)
- 2013(26720)
- 2012(24631)
- 2011(22472)
- 2010(22368)
- 2009(20490)
- 2008(20224)
- 2007(17687)
- 2006(15634)
- 2005(13560)
- 学科
- 济(93105)
- 经济(92992)
- 管理(67172)
- 业(65465)
- 企(52334)
- 企业(52334)
- 方法(45311)
- 数学(39589)
- 数学方法(39176)
- 农(26668)
- 中国(25795)
- 财(25452)
- 学(22362)
- 业经(20664)
- 贸(18699)
- 贸易(18692)
- 易(18174)
- 农业(18075)
- 制(17530)
- 地方(17067)
- 银(15086)
- 银行(15012)
- 理论(14976)
- 环境(14929)
- 技术(14807)
- 和(14687)
- 务(14623)
- 财务(14561)
- 财务管理(14533)
- 行(14332)
- 机构
- 大学(354846)
- 学院(350902)
- 管理(136945)
- 济(136749)
- 经济(133870)
- 理学(119820)
- 理学院(118431)
- 研究(118403)
- 管理学(116280)
- 管理学院(115667)
- 中国(85658)
- 科学(77442)
- 京(75479)
- 农(65015)
- 财(62800)
- 所(61324)
- 业大(58367)
- 研究所(56517)
- 中心(51990)
- 农业(51800)
- 财经(51310)
- 江(49423)
- 北京(47464)
- 经(46698)
- 范(46380)
- 师范(45820)
- 院(42301)
- 经济学(41026)
- 州(40176)
- 财经大学(38323)
- 基金
- 项目(243740)
- 科学(189704)
- 基金(176574)
- 研究(171476)
- 家(156953)
- 国家(155675)
- 科学基金(131375)
- 社会(107207)
- 社会科(101564)
- 社会科学(101537)
- 省(95023)
- 基金项目(94689)
- 自然(88015)
- 自然科(85947)
- 自然科学(85917)
- 自然科学基金(84362)
- 划(81341)
- 教育(78651)
- 资助(72583)
- 编号(68908)
- 成果(55523)
- 重点(54831)
- 部(53409)
- 发(51362)
- 创(50357)
- 课题(47427)
- 科研(47417)
- 创新(47033)
- 计划(46312)
- 教育部(44947)
- 期刊
- 济(144214)
- 经济(144214)
- 研究(100282)
- 学报(64796)
- 中国(59600)
- 农(58051)
- 科学(56413)
- 管理(47934)
- 大学(47381)
- 学学(44943)
- 财(44367)
- 农业(40195)
- 教育(35886)
- 融(27550)
- 金融(27550)
- 技术(27413)
- 财经(24469)
- 业经(24447)
- 经济研究(23629)
- 经(20807)
- 业(20061)
- 问题(19791)
- 科技(18058)
- 图书(17626)
- 版(17559)
- 业大(17285)
- 理论(17132)
- 技术经济(16632)
- 商业(16267)
- 实践(15665)
共检索到49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纪宏 刘扬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佑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居民收入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变动情况进行测度,并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水平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中等收入 核密度估计 因素分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宏 陈云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收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进行测算,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标准"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核密度估计 因素分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刚 韦利媛
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制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相关政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等收入者的定义、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以及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三个角度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在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比重低 扩大 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消除价格变动,以绝对标准衡量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主要受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自的影响机理发现,收入增长并不必然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也不一定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种效应对比重变化的影响方向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本文选用相关划分标准,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密度曲线,初步验证了以上结论,并实证分析了20多年来两种效应对我国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对数正态分布 因素分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再一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述,并成为人们关注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财富结构,是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十二五"规划中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发展趋势,进而研究与探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海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曾小彬 陈明
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确定方法是:比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值进行修正,依据修正后的区间值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依据所确定的中等收入者收入区间,运用插值法可进一步测得我国中等收入者人口占比。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我国中等收入者的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并将于2044年前后进入橄榄型社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叶福生 董树平 付春晖 李帮志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提出湖北中等收入者的内涵界定、主要特征及划分标准,分析湖北中等收入者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晖
在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的任务。它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大家又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汇集各家之言,力图为深化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