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1)
2023(14474)
2022(11775)
2021(10704)
2020(9171)
2019(20329)
2018(20255)
2017(39042)
2016(20972)
2015(23231)
2014(22979)
2013(22955)
2012(21088)
2011(18718)
2010(19073)
2009(18352)
2008(17537)
2007(15874)
2006(14219)
2005(13049)
作者
(61745)
(51086)
(51074)
(48004)
(32352)
(24261)
(23160)
(19909)
(19449)
(18243)
(17477)
(16849)
(16365)
(16239)
(15834)
(15586)
(15358)
(15045)
(14883)
(14633)
(12763)
(12674)
(12482)
(11613)
(11586)
(11541)
(11345)
(11307)
(10205)
(10200)
学科
(86606)
(85551)
经济(85437)
(75030)
企业(75030)
管理(72451)
方法(36781)
(32152)
(31092)
中国(29700)
业经(29635)
数学(28836)
数学方法(28688)
(27272)
金融(27265)
(26323)
银行(26279)
(25464)
(24617)
农业(22432)
(20898)
财务(20863)
财务管理(20837)
企业财务(19754)
(17917)
贸易(17902)
技术(17819)
(17647)
(17510)
地方(16045)
机构
学院(302473)
大学(297285)
(130005)
经济(127433)
管理(119251)
理学(101881)
理学院(100903)
管理学(99659)
管理学院(99113)
研究(97503)
中国(83336)
(64169)
(62107)
(57612)
科学(57486)
财经(50243)
(49584)
(46318)
中心(46273)
业大(45955)
(45594)
农业(45530)
研究所(44560)
经济学(39899)
北京(38977)
(37077)
财经大学(37044)
经济学院(36419)
(34629)
商学(34052)
基金
项目(194779)
科学(153070)
研究(142143)
基金(141683)
(123920)
国家(122732)
科学基金(105240)
社会(92554)
社会科(87820)
社会科学(87797)
(77273)
基金项目(75121)
自然(66732)
自然科(65222)
自然科学(65201)
自然科学基金(64118)
(63720)
教育(63055)
编号(57235)
资助(56778)
成果(45837)
(43889)
重点(43353)
(43017)
(42594)
(42576)
创新(40292)
课题(38714)
国家社会(38615)
科研(37388)
期刊
(145993)
经济(145993)
研究(88463)
中国(59221)
(53507)
(51547)
管理(47534)
学报(47211)
(42752)
金融(42752)
科学(42463)
大学(35778)
农业(35508)
学学(34214)
业经(26716)
技术(25715)
财经(25636)
教育(24217)
经济研究(23619)
(22110)
(20274)
问题(19604)
技术经济(16257)
(16225)
商业(15940)
理论(14925)
现代(14841)
国际(14450)
(13882)
世界(13648)
共检索到46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在不断扩大,这是建立和谐小康社会的基础。由于中等收入群体对金融服务需求增长的空间最大,并且能够引导社会消费,因此,中等收入群体将对我国金融服务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给金融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由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金融机构应当研究他们的金融行为特征,开发其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营销组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艺妮  田敏  
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重要的财富创造者、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也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缓冲器"。本文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群体规模的测度与变化趋势、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策略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艺妮  田敏  
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重要的财富创造者、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也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缓冲器"。本文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群体规模的测度与变化趋势、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策略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冬妮  
当前,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牵动全局、把握主动的关键所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性凸显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为扩大内需提供动力,对应对外部需求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的重要动力,是产业结构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斌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建构了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成长的机制框架,接着使用CGSS2010—2021年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过程与成长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整体成长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变化都不一样;经济发展未必一定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收入再分配政策与经济结构升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强调,要想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加强有关具体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永生  
(一)瞄准农民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源2017年,我国低收入者的比重在55%左右,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约为37%,高收入者约为8%。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目标的核心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2017年,我国农民工数量2.8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占劳动人口的30%左右。从收入结构看,过去10年,农民的收入整体在增加,部分高收入农民工已经达到了或超过中等收入门槛。所以,无论是从数量讲,还是从收入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富群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涵盖九大类职业,职业规模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4.86%,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沿海的中等以上城市、中西部大城市,而在农村地区、中西部中小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还很小。中等收入群体内部有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之分,呈“金字塔”型。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一些新生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永生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举措。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在群体规模、城乡分布、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及职业分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国家战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渝琳  许新哲  
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借鉴与比较已有文献界定中等收入群体标准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以居民家庭人均年可任意支配收入作为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指标,更能适应我国地区之间差异巨大的现实情况。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2010、2012、2014年的调查结果,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拟合了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年可任意支配收入分布曲线,测算了我国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所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昀  曾波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产能过剩、投资和出口动力不足,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充分释放我国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对于进一步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对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研究成果进行了框架性梳理,包括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算、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受何影响及有何影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路径等,旨在为后续的理论探讨和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永胜  魏中俊  
立足中部崛起这一战略背景,从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生产者服务业入手,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区域内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探讨了中部崛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产业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总体构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孔涛  吴琼  陈少波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执行的重要目标。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为主“、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不仅是单维的收入增长问题,也涉及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在对已有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及测度相关文献综合归纳的基础上,以生活质量法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界定与测算,并使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对比生活质量法与收入标准法,分析各自特点及具体适用场景,并讨论本研究的政策意涵。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8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近年来逐步上升,2018年已有31.0%的家庭、约3.6亿人达到中等生活质量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阳  常兴华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依然偏低,收入和财产水平不高,结构分布不均衡且稳定性较差,素质能力也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到发展方式和体制政策因素的影响,综合而言,发展方式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特征明显,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不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存在多重阻碍,民营企业权益和知识产权保障不力,再分配调节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总体的政策路径,积极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聚焦重点人群和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