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0)
2023(12191)
2022(10741)
2021(10363)
2020(8708)
2019(20248)
2018(20385)
2017(40202)
2016(22280)
2015(25378)
2014(25905)
2013(25170)
2012(23485)
2011(21353)
2010(21541)
2009(19641)
2008(19095)
2007(16873)
2006(15154)
2005(13543)
作者
(62744)
(51408)
(51109)
(49049)
(32978)
(24452)
(23519)
(20174)
(19723)
(18796)
(17486)
(17157)
(16373)
(16316)
(15945)
(15805)
(15640)
(15268)
(14821)
(14769)
(12960)
(12759)
(12462)
(11739)
(11693)
(11595)
(11569)
(11550)
(10378)
(10059)
学科
(81804)
经济(81705)
管理(63899)
(61962)
(51141)
企业(51141)
方法(37859)
数学(33034)
数学方法(32585)
中国(27019)
(23893)
(22931)
业经(18005)
(17554)
(16835)
(16706)
贸易(16699)
(16282)
地方(16245)
农业(15382)
(15081)
银行(15049)
理论(15048)
(14368)
技术(14294)
(14063)
财务(13999)
财务管理(13973)
(13919)
(13497)
机构
学院(313760)
大学(312025)
管理(124179)
(122314)
经济(119308)
理学(106939)
理学院(105762)
管理学(104067)
管理学院(103481)
研究(102679)
中国(76676)
(66894)
科学(61872)
(59558)
(51383)
财经(46876)
(46709)
中心(46533)
研究所(46270)
(45567)
师范(45271)
(44871)
北京(43219)
业大(43168)
(42415)
(38106)
(37167)
师范大学(36079)
技术(35685)
经济学(35479)
基金
项目(204921)
科学(161182)
研究(157740)
基金(145501)
(124066)
国家(122934)
科学基金(105436)
社会(95473)
社会科(90315)
社会科学(90293)
(80562)
基金项目(77229)
教育(75716)
(68536)
编号(68182)
自然(67396)
自然科(65715)
自然科学(65700)
自然科学基金(64484)
资助(60723)
成果(56908)
课题(47821)
(46522)
重点(45592)
(44259)
(42093)
项目编号(41821)
教育部(40284)
人文(39222)
创新(39057)
期刊
(136371)
经济(136371)
研究(98139)
中国(59870)
教育(49055)
管理(45536)
学报(43046)
(42982)
科学(40852)
(40382)
大学(33027)
技术(31644)
(30952)
金融(30952)
学学(30578)
农业(28273)
业经(23296)
财经(22185)
经济研究(21375)
(18757)
问题(18103)
图书(17305)
理论(16874)
职业(16044)
实践(15605)
(15605)
技术经济(14958)
现代(14598)
(14529)
(14436)
共检索到46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睿娟  申敬红  李敏  游旭群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始终包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品德修养"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教师职业规范建设呈现出从工具本位转向教师本位、从提倡到提倡与禁止并重、日益注重规范的针对性、科学化、国际化等特征,形成了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七方面的实施机制。注重地方性、校本性教师行为规范细则的制订,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强化师德教育中的以能养德,是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建设应该关注的方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朱刚琴  
目前 ,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党和国家再一次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应该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 ,结合社会现实要求 ,更加全面系统地完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永顺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正栋  
综观近20年我国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校都为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能够分清基础性技能和专业性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构建了教师终身发展的技能体系。当然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前瞻研究、全员有效的职后培训等方面还需要优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安海燕  刘洪福  
通过对135名参加资格培训的教师进行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问卷的调查发现,参加资格培训教师的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其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其次是情感承诺,而继续承诺较低;职业价值观水平较高,其次是职业行为倾向,依次为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不同教学年级的教师在情感承诺和角色价值观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高中教师的情感承诺水平和角色价值观水平高于初中教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刘丽娜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辽宁省内十三个市的462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从意识和行为两个维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爱芝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面临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莹莹  王文静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师德焕发活力的源泉。本研究通过区域分层抽样,选取3类区域共27所学校的2062名中小学教师,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四个维度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而言处于较高水平,在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在职业倦怠、离职意向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组织层面(区域、学段、月收入、是否班主任)和个体层面(性别、年龄和发展阶段)因素上以及区域与学段、月收入与学段、月收入与教师发展阶段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需要落实相关减负政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幸福教师培训;找准教师发展阶段与收入平衡点,助力各阶段教师长足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源田  王正青  
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修业阶段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实习阶段。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能够顺利且有效开展,得益于其完备有效的支持系统。为弥补原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德国教师教育界推行了一些新举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耿文侠  冯春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建君  付晓洁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机会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考察知识共享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通过问卷调查,对20所中小学校的1 342名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效能感在职业成长机会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职业成长机会通过知识共享效能感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共享;职业成长机会与知识共享效能感的直接关系,以及其通过知识共享效能感的间接关系受到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且其直接效应在低组织支持感的教师中成立,而间接效应在高组织支持感的教师中成立。提升教师的知识共享表现、加强学校内部的知识交流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学习能力与办学质量,应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给予教师更多的职业成长机会,提供便利条件和组织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广  盖阔  
向往、追求、获得并享有职业幸福,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权利。持续推进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既是党和政府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关注重点,也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在尊师重教传统文化规约下的殷切期望,更是面向2035年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追求中教育研究领域里的重点热点。基于31个省市(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33 5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态势表现为,总体水平较高,横向静态维度不均衡,纵向动态发展曲折向上。教师职业幸福感,乐观中存在美好"隐忧",高尚中包含"想说爱你不容易",高幸福指数中有"点阵塌陷",价值追求中现"道德绑架",薪酬待遇含蓄诉求中暗示教育政策实施"衰减"。提高专业胜任力、塑造专业尊严、给予专业保障、强化专业地位、加强专业规约,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战略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国庆  
文章以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量表(MBI-ES)为工具,对622名城乡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并不严重,但已明显凸现;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城市教师;普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重点中学的教师;职称是影响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高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其他教师;女教师较男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高,但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男教师严重;教龄11~2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本科学历的教师成就感较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彩云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通过对我国教师退出相关政策的分析,发现判定不合格教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道德品行、教育态度、教育教学能力和触犯刑法。其中,道德品行问题是判定不合格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存在退出权力主体不明确、退出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完善退出机制需要明确退出标准,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退出的权力主体,构建包括觉察期、辅导期、审议期和申诉期等一套完整的退出程序,切实保障教师权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韶峰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务的评聘关系处理有多种方式。评聘合一的模式导致教师的三大任用制度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须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与现行教师资格的认定合并,将教师职务的聘任与现行教师聘任制度合并,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和教师聘任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