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6)
2023(8788)
2022(7795)
2021(7364)
2020(6544)
2019(15260)
2018(15230)
2017(31217)
2016(17096)
2015(19595)
2014(19859)
2013(20157)
2012(19311)
2011(17681)
2010(17869)
2009(16841)
2008(17207)
2007(15652)
2006(13788)
2005(12888)
作者
(52106)
(43426)
(43261)
(41740)
(27620)
(21006)
(20203)
(16792)
(16242)
(15679)
(14756)
(14537)
(13914)
(13863)
(13803)
(13645)
(13299)
(12775)
(12747)
(12601)
(11004)
(10872)
(10757)
(10127)
(9859)
(9828)
(9761)
(9672)
(8893)
(8690)
学科
(70585)
经济(70514)
(44553)
管理(44265)
方法(36370)
(34807)
企业(34807)
数学(32894)
数学方法(32623)
(22119)
银行(21974)
(21270)
(20624)
中国(20347)
(19301)
(18946)
(15815)
金融(15813)
(15616)
贸易(15605)
(15417)
(15248)
业经(13116)
(12815)
制度(12804)
农业(11886)
地方(11603)
(11600)
财务(11579)
财务管理(11545)
机构
大学(255991)
学院(252575)
(107711)
经济(105389)
管理(93382)
研究(88641)
理学(79116)
理学院(78171)
管理学(76902)
管理学院(76422)
中国(75877)
(54818)
(53835)
科学(53728)
(47223)
(47189)
研究所(42684)
财经(42532)
中心(41495)
(38493)
(38357)
农业(37793)
业大(37609)
北京(35156)
经济学(34489)
(31870)
财经大学(31760)
师范(31523)
经济学院(31480)
(31296)
基金
项目(157923)
科学(122701)
基金(115280)
研究(112228)
(101304)
国家(100543)
科学基金(83932)
社会(70148)
社会科(66487)
社会科学(66465)
基金项目(60606)
(59715)
自然(55054)
自然科(53720)
自然科学(53701)
自然科学基金(52773)
教育(52010)
(51729)
资助(49343)
编号(45226)
成果(37880)
(36423)
重点(36239)
(33524)
(31893)
课题(31134)
科研(31030)
教育部(30782)
(30523)
创新(30009)
期刊
(115488)
经济(115488)
研究(80208)
中国(47058)
(42707)
金融(42707)
学报(41937)
(41580)
(41445)
科学(37197)
管理(32332)
大学(30691)
学学(29109)
农业(25910)
教育(22460)
财经(21988)
技术(19698)
经济研究(19597)
(18763)
业经(17896)
问题(16346)
(14813)
理论(14538)
(13673)
国际(13151)
实践(13118)
(13118)
技术经济(12694)
统计(12579)
商业(12333)
共检索到387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自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85-1993年,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国际收支顺差额不断扩大,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但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较为被动,且投放的基础货币过多需要对冲,而对冲是有成本的。2012年以来,我国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从而使中央银行逐渐具备了从过去被动的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转向主动多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我国中央银行应在拓宽常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同时,创新更多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从而使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多样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文超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娜  毕茜  
一国政府授予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垄断发行权,使得中央银行的负债如同黄金白银被广泛接受,并且成为其他银行的储备,随后政府持久性地取消了中央银行负债的可赎回性,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就成为不可兑现的货币。本文先从货币发展史着手,分析了现行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对公众和各商业银行的负债,再进一步讨论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的诸多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凌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下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操作迅速、灵活性、流动性、可逆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给量。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中央银行做出反应,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调控它。本文运用了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中央银行票据交易与货币供给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魏革军  
一、主要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机制和程序 由于传统、金融结构、制度环境以及货币政策目标等方面的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 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90%的资产是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因此,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对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平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基于中国的经济现实从中央银行货币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军山  赵明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也发生了不小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和调节情况看,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发展方向、职能分工和选择搭配等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刚  
根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基础货币的减项,因此财政性存款特别是国库现金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或者回笼具有反向影响。本文对分税制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分别设置虚拟变量,实证分析了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994年前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影响较小,分税制后影响大幅提高。但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虽然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流动,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人行国库与财政国库并存的问题,使得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的"吸储"作用减小。本文认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和财政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毕海霞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是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业务活动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迅速增长,已居全球中央银行首位。本文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特点与潜在的货币政策调控风险,提出防范货币政策调控风险的政策建议,以维护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性和稳健性,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伟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本文从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变的角度,分析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以及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价格波动加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货币,货币当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并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松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在目前我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背景下,受制于传统投融资体制的约束,中央银行要实现既控制物价上涨又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政策目标,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内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目标。但这种选择却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损害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在长期内给国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昕  
现阶段,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仍然在金融体系内占据主体地位。银行体系先天性的脆弱性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银行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重点研究现阶段银行脆弱性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从我国中央银行"缩表"的视角来分析如何通过央行减少基础货币供给,对冲商业银行脆弱性,并就央行如何用"缩表"对冲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劳德本特  蔡萌浙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减少实物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令小额支付系统更高效;但如果它完全取代实物现金,就会造成实质上的负利率货币话题对央行官员来说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这类话题,例如什么是货币、货币为什么存在、货币的供给由谁来监管及怎样被监管,似乎容易引起激烈的争论;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个引人关注和研究的领域,英格兰银行也不例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翠微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为应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在充分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适时引入了新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新兴市场国家则不断拓展收回流动性的工具组合。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来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情况,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冰  
中央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设施之一,稳定货币与调节经济波动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西方的经验证明,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其有效实现其功能的根本条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一方面是基本适用的,另一方面又因存在着某些客观条件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它多种货币改革工具也是颇有启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