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1)
- 2023(18122)
- 2022(15300)
- 2021(14177)
- 2020(12000)
- 2019(27057)
- 2018(26930)
- 2017(52084)
- 2016(28192)
- 2015(31779)
- 2014(31169)
- 2013(31010)
- 2012(28330)
- 2011(25387)
- 2010(25505)
- 2009(23980)
- 2008(23875)
- 2007(21300)
- 2006(18969)
- 2005(16975)
- 学科
- 济(120068)
- 经济(119932)
- 业(105432)
- 管理(97678)
- 企(94315)
- 企业(94315)
- 方法(52499)
- 数学(42144)
- 数学方法(41721)
- 财(35366)
- 业经(35311)
- 农(34758)
- 中国(32004)
- 技术(25276)
- 务(24928)
- 财务(24861)
- 财务管理(24829)
- 制(24256)
- 农业(23925)
- 地方(23769)
- 企业财务(23524)
- 理论(22063)
- 学(21678)
- 贸(21408)
- 贸易(21393)
- 和(21139)
- 易(20792)
- 划(19374)
- 银(18958)
- 银行(18912)
- 机构
- 学院(407624)
- 大学(404681)
- 济(167306)
- 管理(166350)
- 经济(163885)
- 理学(143081)
- 理学院(141592)
- 管理学(139655)
- 管理学院(138888)
- 研究(130025)
- 中国(100316)
- 京(86217)
- 财(78986)
- 科学(78064)
- 所(64319)
- 财经(62952)
- 农(61658)
- 江(60481)
- 中心(58839)
- 研究所(57959)
- 业大(57178)
- 经(57099)
- 北京(54588)
- 范(51919)
- 师范(51497)
- 经济学(49887)
- 州(49028)
- 农业(48251)
- 院(47422)
- 财经大学(46619)
- 基金
- 项目(268615)
- 科学(213402)
- 研究(201731)
- 基金(194882)
- 家(167777)
- 国家(166291)
- 科学基金(144700)
- 社会(128528)
- 社会科(121820)
- 社会科学(121791)
- 省(105600)
- 基金项目(103163)
- 自然(92190)
- 教育(91934)
- 自然科(90053)
- 自然科学(90034)
- 自然科学基金(88470)
- 划(87517)
- 编号(82908)
- 资助(79235)
- 成果(66526)
- 部(59528)
- 重点(59522)
- 创(59352)
- 发(58087)
- 课题(56415)
- 创新(54734)
- 国家社会(52519)
- 项目编号(51641)
- 教育部(51413)
- 期刊
- 济(187709)
- 经济(187709)
- 研究(121940)
- 中国(75653)
- 管理(66137)
- 财(62308)
- 学报(56723)
- 农(56145)
- 科学(54871)
- 教育(45706)
- 大学(43794)
- 学学(41186)
- 农业(39283)
- 技术(38834)
- 融(36401)
- 金融(36401)
- 业经(33037)
- 财经(31078)
- 经济研究(29466)
- 经(26687)
- 问题(24592)
- 技术经济(22855)
- 业(22691)
- 科技(20161)
- 商业(20019)
- 现代(19981)
- 理论(19665)
- 图书(19248)
- 贸(18730)
- 实践(17696)
共检索到603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牧南 黄芬
相比大型高技术企业,中型高技术企业在我国所有省(市)均有分布,统计数据也相对完整。在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型高技术企业也是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重要创新载体。但是,国内外针对中等规模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研究较少,专门探讨我国省际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文献基本为空白。本文基于"研究→开发→转化"的创新价值链视角,结合201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中型高技术企业的专项统计数据,结合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证研究显示,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综合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也给相关科技政策制定带来了一定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珮 程阳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的创新效率测度理论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计算我国11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效率,并根据测度所得数值对样本园区进行两个维度的定位,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计算结果显示,我国高新区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值均偏低,其中技术研发阶段效率最低。高新区所处城市的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园区主导产业均会影响创新效率。大部分样本高新区均存在不同阶段的创新短板。研发资源非优化配置、创新环境不完善、产业设置不合理以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高新园区的效率,而高端人才流失、产业基础薄弱、产学研结合度不高以及地区经济开放度较低则导致大部分中西部园区创新效率较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理论,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2009年安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2005—2009年安徽省五大高技术行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的行业差异,给出了4种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样本省市相比,2005—2009年期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的年均值较高,虽然2008—2009年的整体效率值偏低,但较高的两阶段关联强度提升了其整体效率的年均值;安徽省的高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缪鑫 傅晏 刘建伟 陈思 习文强 吴思睿
我国建筑业目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相对较低,而已有相关研究对企业创新系统内部的挖掘尚不够深入,尤其缺乏对中间过程创新效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创新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将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16—2020年我国52家上市建筑企业有关数据,通过构建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针对企业各阶段创新效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考察期内建筑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从0.669上升至0.812,成果转化效率从0.458上升至0.768,科技研发效率却从0.629下降至0.418;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511和0.586,仅有一家企业的科技研发效率达到DEA有效,成果转化效率DEA有效的企业有3家;房屋建筑领域企业的整体效率水平最高、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企业的效率水平最低,仅有专业工程建筑领域企业的科技研发效率高于成果转化效率;低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占比最高(51.9%),高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占比最低(9.7%),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和专业工程建筑领域不存在高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应注重创新投入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强化自身科技创新积累,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要有针对性、注意行业细分领域的差异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研发效率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过程,且认为原始创新投入也会对第二阶段经济产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运用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研究了我国15个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差异度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嘉丽 赵杭莉 张夏恒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进程,科技兴则国家兴,实体产业强则国家盛。文章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的创新链视角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2005—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第二阶段的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的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阶段规模效率低下,成果转化阶段整体创新效率较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在两阶段发展极不均衡,有一半以上省域呈现出"高研发、低转化"现象。据此,文章从政产学研深度联动、突出发展科技金融、区域间要素充分流动、创新科技资金配置等方面对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嘉丽 赵杭莉 张夏恒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进程,科技兴则国家兴,实体产业强则国家盛。文章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的创新链视角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2005—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第二阶段的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的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阶段规模效率低下,成果转化阶段整体创新效率较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在两阶段发展极不均衡,有一半以上省域呈现出"高研发、低转化"现象。据此,文章从政产学研深度联动、突出发展科技金融、区域间要素充分流动、创新科技资金配置等方面对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康淑娟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康淑娟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将产权性质纳入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测度分析2007-2016年两种前沿下中国区域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探索不同性质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份不同性质企业效率差异明显,国有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最低,而外资企业效率较高,各企业成果转化效率递减趋势明显,共同前沿下效率值均不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②国有、民营等四大群组间在两阶段均存在明显的技术落差,成果转化阶段国有-港澳台、国有-外资之间的技术差距均值分别为0.124和0.110,且技术差距值在不断增大,2016年接近于0.300;③所有制结构加剧了国企与其它企业间技术差距,政府支持、劳动者素质对国有-民营、国有-外资企业两阶段技术差距起阻滞作用,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环境和外商投资对3种技术差距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刁秀华 李姣姣 李宇
本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2003-2013稳步发展阶段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生成技术创新效率变量,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R&D投入、非R&D投入以及知识能量降维为企业规模质量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后,技术进步是导致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满足三重门槛回归模型。最后,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力度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企业规模质量门槛区间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且政府扶持对技术创新效率并非完全具有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