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7)
2023(5190)
2022(4696)
2021(4619)
2020(3996)
2019(9104)
2018(9084)
2017(19087)
2016(10582)
2015(12068)
2014(12291)
2013(12185)
2012(11789)
2011(10784)
2010(11310)
2009(11008)
2008(11003)
2007(10204)
2006(9583)
2005(9170)
作者
(30838)
(25347)
(25306)
(24684)
(16442)
(11995)
(11719)
(9703)
(9594)
(9518)
(8609)
(8322)
(8311)
(8246)
(8050)
(7926)
(7625)
(7519)
(7483)
(7427)
(6576)
(6362)
(6185)
(5858)
(5842)
(5815)
(5793)
(5778)
(5226)
(5134)
学科
(39970)
经济(39909)
管理(32354)
(31210)
(24044)
企业(24044)
方法(15194)
中国(15125)
(14511)
(13934)
数学(13558)
数学方法(13290)
(12624)
(10169)
贸易(10163)
(10148)
银行(10138)
(10003)
(9962)
(9761)
(8810)
农业(8806)
业经(8533)
税收(8331)
(8269)
(7986)
金融(7985)
(7657)
财务(7633)
财务管理(7613)
机构
学院(156105)
大学(154652)
(67361)
经济(65655)
管理(58144)
研究(54864)
理学(47949)
理学院(47439)
管理学(46739)
管理学院(46430)
中国(45721)
(37265)
(33523)
科学(30139)
(28959)
财经(27571)
(25526)
研究所(25198)
中心(25190)
(24707)
(23675)
北京(22647)
(20737)
(20734)
师范(20600)
财经大学(19995)
经济学(19887)
(19290)
业大(18841)
农业(18234)
基金
项目(86275)
研究(68344)
科学(66932)
基金(60318)
(50892)
国家(50399)
科学基金(41954)
社会(41456)
社会科(39150)
社会科学(39142)
(33458)
教育(31939)
基金项目(30500)
编号(29771)
(28576)
成果(27168)
资助(26670)
自然(25284)
自然科(24630)
自然科学(24623)
自然科学基金(24172)
课题(21464)
(20248)
(19295)
重点(19224)
(18959)
项目编号(18085)
(17652)
教育部(17352)
(17225)
期刊
(83681)
经济(83681)
研究(55880)
中国(31771)
(27753)
(23310)
金融(23310)
管理(22931)
(22694)
教育(19771)
学报(18879)
科学(17966)
农业(15049)
大学(14622)
业经(14457)
财经(13860)
学学(13414)
经济研究(13282)
技术(13094)
(11897)
问题(11888)
(11189)
国际(9803)
理论(9280)
实践(8263)
(8263)
图书(7931)
(7677)
现代(7626)
商业(7566)
共检索到259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忽杰  
在职业院校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存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生源质量不均衡,统筹规划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统筹规划,科学设置中职、高职、本科衔接专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校企协同,系统设计中—高—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策引领,健全机制,全面保障中—高—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静  
中高本有机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部分区域对中高本衔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在区域性的政策制度、试点专业的布局、各层次的招生规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通过区域政府统筹和试点院校实践,形成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中高本有机衔接模式,为国内其他区域提供经验借鉴,从而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鑫  柳燕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统一、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等相应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燕  
我国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不断提升系统人才培养的能力,从中低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向中高端并重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转化。基于教育部委托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过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式,梳理中高本衔接及其模式,总结分析我国中高本衔接现状,提出中高本衔接过程中各层次职业教育职业范围衔接、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红蕊  唐志远  
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上下衔接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文章以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对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入手,强调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教师教学与教学模式相匹配,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建设性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晓燕  韦芳  
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互联网+移动学习"的当下,有效提高自考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文章调查发现,自考学生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课程设置,改进助学方法的需求。为此,应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课程设置;创建助学资源,嵌入移动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习策略;创新管理手段,加强自我管理,以提高自考助学质量,实现高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絮  张春明  邵长兰  
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历层次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职业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职业本科继续学习。保障“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确立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跨层次人才培养的内涵,运用类型观的理论视角,明确“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实体、对象和特征要素。已有的跨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着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学科化、培养方式固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实现“专本衔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从加强类型化的制度改革、明确类型化人才培养定位和改进类型化培养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专本衔接”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红  
视力残疾的学前儿童能否很好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关键在于幼小衔接工作是否到位。本文阐述了盲校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同时通过定向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感知觉能力、盲文技能等方面问卷调查,分析了视力残疾儿童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叶林  
中高职衔接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存在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李荣璐  
服装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途径至关重要,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和20所国家、省级中职示范校培养目标设置及衔接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能证书)、就业领域、对接岗位几方面进行培养目标设置与定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中高职贯通作为中职和高职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实现中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无论在何种教育体系之中,课程终究是该种体系的核心要素。因此,探析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的现状、策略与保障,促进中职与高职间课程的有效衔接,将成为提升中高职贯通有效性的一大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堵有进  
中高职衔接历经数年试点,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试点项目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相关院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衔接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转段升学考核有待改进、相关衔接机制有待建立等。为破解这些问题,要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激发院校内在动力,建立衔接课程体系,明确升学转段标准,构建政府支持机制,开展衔接专题研究,以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剑  王玲启  
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中高职衔接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生源质量不高;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有待深度合作共赢;中高职教育在多方面表现脱节;中高职师资间缺乏沟通且普遍实践经验不足。最后,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谭蔚  万圆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使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推动大中学的深度合作;中学需借助大学力量培养自身的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招生政策需给予支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大中学贯通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