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8)
2023(6342)
2022(5555)
2021(5180)
2020(4584)
2019(10495)
2018(10597)
2017(21361)
2016(11216)
2015(12644)
2014(11925)
2013(12185)
2012(11512)
2011(10548)
2010(10847)
2009(10670)
2008(10713)
2007(9908)
2006(9221)
2005(8584)
作者
(32290)
(26616)
(26554)
(25516)
(16891)
(12783)
(12101)
(10193)
(9977)
(9834)
(9202)
(8840)
(8772)
(8673)
(8394)
(8290)
(7852)
(7829)
(7786)
(7717)
(6928)
(6531)
(6387)
(6134)
(6092)
(6021)
(6020)
(5884)
(5493)
(5362)
学科
(43251)
经济(43205)
管理(34290)
(32962)
(27128)
企业(27128)
(21720)
税收(20270)
(20102)
方法(17922)
数学(15460)
中国(15344)
(15309)
数学方法(15176)
技术(12857)
(12250)
(11764)
(9873)
银行(9855)
(9497)
技术管理(9384)
(9129)
贸易(9118)
(8917)
(8908)
业经(8857)
(8049)
金融(8047)
农业(7292)
(7231)
机构
大学(161034)
学院(158885)
(68145)
经济(66739)
管理(59461)
研究(55279)
理学(49837)
理学院(49297)
管理学(48439)
管理学院(48112)
中国(45715)
(40189)
(35287)
科学(31605)
财经(29667)
(28400)
(26595)
(25773)
研究所(24830)
中心(24787)
北京(23547)
(23284)
财经大学(21609)
经济学(21452)
(20613)
业大(20585)
(20099)
(19524)
经济学院(19410)
师范(19396)
基金
项目(94220)
科学(73388)
研究(71456)
基金(67563)
(58636)
国家(58155)
科学基金(48732)
社会(45471)
社会科(43125)
社会科学(43112)
(35499)
基金项目(34439)
教育(31959)
(30281)
编号(29551)
自然(29216)
自然科(28572)
自然科学(28561)
资助(28445)
自然科学基金(28027)
成果(26440)
(21776)
(21264)
重点(20854)
创新(20653)
课题(20406)
(20139)
(19321)
国家社会(19154)
项目编号(18904)
期刊
(77943)
经济(77943)
研究(59491)
中国(33573)
(29742)
管理(24378)
学报(23069)
(20622)
科学(20598)
(18897)
金融(18897)
教育(18279)
大学(17793)
学学(16399)
(16102)
(15657)
财经(14181)
技术(14019)
税务(13909)
经济研究(13845)
农业(13149)
(12138)
业经(11948)
问题(10497)
(10250)
国际(9362)
统计(9294)
技术经济(9021)
理论(8622)
(8547)
共检索到26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国华  
通过电话调查并结合邮寄问卷的调查方式,本文比较了“随机化回答”和“直接回答”两种不同的调查技术的优劣,然后通过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估计出几种主要类型的逃税现象在我国现阶段发生的比例。发现逃税类型与几种社会或经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逃税类型在不同的社会或经济影响因素下所对应的被调查者逃税比例间的差距大到足以表现出统计显著性的地步,从而揭示出现阶段逃税现象在我国的严重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国华  黄向阳  周全林  
In this paper, we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using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RR) and the direct questioning (DQ) techniques by conducting a mail questionnaire survey.Then,we directly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and type of income tax evasion in China by using RR technique.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国良  
对个人所得税逃税行为的一般分析袁国良个人所得税是各国税收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税种,对个人所得的任何征税几乎都伴随着个人的免税和进税行为。分析个人在一定的所得税条件(利率、税基)下的逃税行为.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防止税收泄漏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财税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传志  
一、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税收征管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作为国家利益的委托人,征税人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总是希望税收越多越好。然而,征税毕竟是国家对纳税人自身利益的强制占有,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将纳税人所创造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的一种手段。对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易君健  
个人所得税的逃税问题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的一大难题。纳税人的逃税决策受到税率、未申报所得或未纳税额、查处概率、罚款力度、以及纳税人的风险厌恶程度和税收隐瞒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个人所得税逃税模型主要着重于纳税人与政府强制征税能力的博弈分析,最近的文献则主要对包括税收隐瞒技术在内的更一般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目的在于综合述评西方个人所得税逃税理论模型的演进和最新发展,并籍此提出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艳  
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很快。1996年6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54635亿美元,涉外税收收入逐年上升,扩充了我国的财政收入渠道。但近年来,外资企业频频亏损,且亏损面扩大,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投入产出率偏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孙玉霞  珊丹  
本文借鉴前景理论的确定性效应、参照水平效应、表述性效应以及分离效应等内容,对逃税行为予以解释,以深化对逃税现象的认识,推动税收管理朝着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超  
本文根据Borda法和Copeland法,提出一种新的组合评价方法——Football(足球)法。与Borda法和Copeland法相比,该方法通过进一步区分"优"和"劣"的程度,使组合评价结论更为精确,区分度更好,且与各综合评价方法的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本文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平路  
偷逃税问题的分析框架由Allingham和Sandmo最先提出,它的核心是期望效用最大化,一直占据着偷逃税理论研究的主流。然而,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偷逃税研究并不能很好解释现实。本文摒弃传统的期望效用分析工具。采用行为经济理论中Kahneman和Tversky的前景理论,对个人的偷逃税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经典A-S模型,新模型较好解释了税率对逃税行为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其高  
本文就工薪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中常见的问题,从合法的节税、税法中的漏洞、非法的逃税三个侧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晴初  刘再明  
税收,既是经济的手段和社会的手段,但更多的是出于社会均衡发展的目的;税收是利他主义的,逃税则是利己主义的;税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手段,平衡经济发展和自动稳定器的功用更多的是公共财政经济学者的理想;边际逃税倾向与收入高低有明显的关系,逃税的风险也与其收益成正比,逃税被查处并受到惩罚的概率是政策的函数.收入公平合理性问题与税负公平合理同样是重要的治理因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文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禾雨木  
逃税额估测方法的评价与选择□禾雨木凡采取非法手段减少其应纳税额的行为,国际上大多称之为逃税。逃税直接减少了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使应由政府支配的公共资金转化为逃税者的额外收益。这一增一减,结果是歪曲了税制设计的初衷,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了冲击。更令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薇  苏时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