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6)
- 2023(10365)
- 2022(8964)
- 2021(8177)
- 2020(7283)
- 2019(16718)
- 2018(16539)
- 2017(34230)
- 2016(18462)
- 2015(21029)
- 2014(21016)
- 2013(21278)
- 2012(20105)
- 2011(18301)
- 2010(18466)
- 2009(17421)
- 2008(17780)
- 2007(16047)
- 2006(13963)
- 2005(12758)
- 学科
- 济(81016)
- 经济(80926)
- 管理(53883)
- 业(53244)
- 方法(42791)
- 企(42278)
- 企业(42278)
- 数学(39003)
- 数学方法(38727)
- 财(27948)
- 税(21937)
- 中国(21740)
- 农(20887)
- 税收(20474)
- 收(20297)
- 制(17182)
- 贸(16916)
- 贸易(16911)
- 易(16478)
- 务(15741)
- 财务(15721)
- 财务管理(15681)
- 学(15247)
- 企业财务(14979)
- 业经(14900)
- 银(14528)
- 银行(14502)
- 行(13779)
- 融(13472)
- 金融(13470)
- 机构
- 大学(278871)
- 学院(276319)
- 济(120626)
- 经济(118310)
- 管理(105817)
- 理学(91613)
- 理学院(90652)
- 研究(90254)
- 管理学(89373)
- 管理学院(88844)
- 中国(69744)
- 财(63381)
- 京(57240)
- 科学(53344)
- 财经(49917)
- 所(46245)
- 经(45298)
- 农(45248)
- 中心(41448)
- 研究所(41433)
- 江(40651)
- 业大(39421)
- 经济学(39300)
- 财经大学(37143)
- 北京(36229)
- 经济学院(36112)
- 农业(35974)
- 范(33181)
- 师范(32840)
- 州(32217)
- 基金
- 项目(177412)
- 科学(139900)
- 基金(131723)
- 研究(127711)
- 家(114738)
- 国家(113856)
- 科学基金(97031)
- 社会(83350)
- 社会科(79320)
- 社会科学(79299)
- 基金项目(69334)
- 省(67049)
- 自然(62057)
- 自然科(60642)
- 自然科学(60621)
- 自然科学基金(59623)
- 教育(58988)
- 划(57227)
- 资助(55419)
- 编号(50948)
- 成果(42150)
- 部(41437)
- 重点(39806)
- 发(37249)
- 创(36473)
- 教育部(35787)
- 国家社会(35418)
- 性(34612)
- 科研(34603)
- 人文(34548)
共检索到40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海艳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循着层层递进的逻辑,建立了税收再分配效应及累进性分解的数学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1995年到2008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剖析了影响其变动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除2006年外,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到了正向、且进一步加强的再分配效应,但调节效果非常有限;平均税率明显偏低,累进性基本呈下降趋势;分类征收模式导致总体累进性下降,工资薪金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主要来源;免征额在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累进性中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税率结构,而社会保障支出起较小的累进(或累退)效果。因此,在公平视角下改革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迫在眉睫。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楠 邹甘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微观数据,从居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两个层面对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与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比较横向纵向公平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过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家庭收入差距过程中,难以达到横向公平原则。因此,增强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调节效果,注重个人所得税调节家庭收入差距的公平性,需从提高实际平均税率、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纳方式、以家庭为课税单位、合理确定家庭费用扣除标准等四方面着手。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家庭 累进性 再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宗连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相对较弱;税后基尼系数下降的速度加快,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逐步增强,由于基尼系数变化率的绝对数值较小,个人所得税对我国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还非常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宗连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相对较弱;税后基尼系数下降的速度加快,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逐步增强,由于基尼系数变化率的绝对数值较小,个人所得税对我国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还非常有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子印 张燕红
以湖北省城镇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以指数为工具,本文实证考察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及再分配效应。得到的结论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很弱,但其原因并不在于税收的实际累进性小,而在于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低,税收规模很小。同时,在各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很强,经营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较差,甚至出现累退性。提高个人所得税规模、加强对经营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的税收征管、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是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指数 再分配效应 累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李梦雪 刘千亦
文章以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人均行业平均工资和行业个人所得税额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行业收入再分配的聚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行业的收入群体起着不同的再分配调节作用,也与一般意义上的行业收入排名大体吻合。但多数行业聚集在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较低的类别中,而且在此类别中,存在着一些中等及偏上收入的行业群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立新 袁从帅 王姜林 许银奎
个人所得税具有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本文分析了中国2002年到2011年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着重考察了个人所得税在不同地区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差异,提出了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海艳
税收累进性是评价税制公平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对税收累进性测量方法梳理和述评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95-2006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得到以下结论:除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和最高收入户某些年份出现累退情况外,其余收入阶层都是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是累进的,且除2001-2002年外,累进性变动轨迹是唯一的。不过,总体累进性呈下降趋势。随后,进一步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海艳
累进性是评价税制公平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2001年至2008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性进行分解,实证分析了不同税类和工资薪金所得税税制要素的累进性及贡献。结果表明:分类征收模式导致了个人所得税整体累进性下降,工资薪金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最主要来源,贡献率在85%以上;免征额在工资薪金所得税累进性中占主体地位,贡献率在70%以上,其次是税率结构,而社会保障支出起较小的累进(或累退)作用。所以,不同的税制要素和税制模式具有不同的再分配功能,应促进它们调控效应合力的产生,而避免效应的相互抵消。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累进性分解 实证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鹏
基于1988—2007年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结合相应时期的收入分布变化,研究了调查期间个税制度的再分配效果。文章将收入分布变化分解为平均收入水平、收入构成和收入差距,用三个假说阐明它们对个税再分配效果的影响机理,并用六组反事实模拟进行估算和验证。同时,从收入变动的动态角度评价了四类税制的再分配效果。经过测算发现,近二十年的收入分布变化将1980年税制的再分配效果提高了44倍左右,后续的税制改革削弱了再分配效果。不过,在当前收入分布持续变化的趋势下,新税制的最大再分配能力将优于旧税制,因此有必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及时调整税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杜莉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1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首次在引入广义熵指数并考虑居民隐性收入的基础上研究了2011年税制调整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次税制调整对个税再分配效应的总体影响不明确,但从结构上看个税"调节高收入"的效果显著改进,且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家庭受益最大。文章最后建议从结构层面细化个人所得税再分配功能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再分配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桂全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十多年来,很多研究者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主流观点是个人所得税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或者只是很小程度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其原因被概括为税收规模小、税收政策不规范、税收流失率高和税制不公平,并提出了以公平为导向改革和完善税制、加强征管、转变税收政策的建议。这些文献在研究方法取得很大进展,但在税前收入指标的选取、税收收入的数据来源上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用于经验分析的收入数据可得性仍然是一个重要障碍。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拓展收入数据来源、跟踪国际前沿、系统分析个人所得税与其...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居民收入差距 再分配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海艳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认为:整个考察期间,除2006年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发挥了正向、且进一步加强的再分配效应。但与其它国家相比,其调节效果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没有发挥主体地位,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而且在税收征管上也存在许多漏洞。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再分配效应,全面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效应 国际比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陈星霖
文章基于CHNS2010—2014年工薪收入数据,与旧个人所得税制相对比的视角,研究新税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差距改善效应、横向和纵向公平性效应以及相对益贫性方面进行了测算。实证结论表明,实行免征额提高的个人所得税制进一步恶化了本来就十分微弱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但专项费用的扣除有益于总体收入差距的缩小;免征额的提高加强了税收的累进性,但抑制了纵向公平效应的调节功能,按年征收含附加扣除相比按月征收不含附加扣除的新个税纵向公平效应更大;对工薪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后,其相对贫困发生率较税前有所下降,但随着免征额的提高,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逐渐变小;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没有扭转初始收入分配的非益贫性,但免征额提高使得相对益贫性指数提高,且按年征税并扣除专项附加的税制对收入分配相对益贫性的促进更为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桂全 任国强
再分配效应和累进性的分解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以2008年天津市城镇住户调查微观数据为样本进行经验分析,分析了免征额、税前扣除、税率结构、免税收入对税收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只能缩小不到1%的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再分配效应是弱的;免征额效应是再分配效应和累进性的主要来源,税率结构也有积极的再分配效应,而税前扣除降低了税收累进性,免税收入起到了很大降低再分配效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弱的原因和扩大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