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9)
- 2023(12708)
- 2022(10781)
- 2021(9752)
- 2020(8622)
- 2019(19732)
- 2018(19829)
- 2017(39575)
- 2016(21512)
- 2015(24131)
- 2014(24201)
- 2013(24645)
- 2012(23128)
- 2011(20615)
- 2010(21058)
- 2009(20336)
- 2008(20678)
- 2007(18871)
- 2006(16728)
- 2005(15389)
- 学科
- 济(99176)
- 经济(99065)
- 业(88186)
- 企(76418)
- 企业(76418)
- 管理(74087)
- 方法(45815)
- 数学(37253)
- 数学方法(37009)
- 农(31895)
- 财(31829)
- 业经(28935)
- 中国(24905)
- 农业(22505)
- 务(22220)
- 财务(22198)
- 财务管理(22161)
- 制(21618)
- 企业财务(20819)
- 贸(19158)
- 贸易(19147)
- 地方(18710)
- 易(18619)
- 技术(18000)
- 和(17017)
- 学(16789)
- 银(15504)
- 银行(15473)
- 策(15334)
- 划(15052)
- 机构
- 学院(322098)
- 大学(319763)
- 济(139233)
- 经济(136397)
- 管理(126994)
- 理学(108161)
- 理学院(107033)
- 管理学(105546)
- 研究(105448)
- 管理学院(104943)
- 中国(84313)
- 京(67421)
- 财(67342)
- 科学(63481)
- 农(58102)
- 所(55128)
- 财经(53000)
- 江(50501)
- 研究所(49447)
- 中心(49113)
- 经(47799)
- 业大(46980)
- 农业(45907)
- 经济学(42877)
- 北京(42611)
- 州(39916)
- 经济学院(39169)
- 财经大学(38797)
- 范(38481)
- 师范(38106)
- 基金
- 项目(203410)
- 科学(159969)
- 研究(148343)
- 基金(148181)
- 家(128739)
- 国家(127605)
- 科学基金(109279)
- 社会(95318)
- 社会科(90345)
- 社会科学(90321)
- 省(79596)
- 基金项目(78724)
- 自然(69887)
- 自然科(68217)
- 自然科学(68193)
- 自然科学基金(67045)
- 教育(66236)
- 划(66151)
- 编号(60628)
- 资助(60626)
- 成果(49288)
- 重点(45713)
- 部(45426)
- 发(44806)
- 创(44348)
- 业(42802)
- 创新(40782)
- 课题(40200)
- 国家社会(39597)
- 科研(39208)
- 期刊
- 济(158357)
- 经济(158357)
- 研究(94673)
- 中国(58741)
- 财(55481)
- 农(53395)
- 管理(48824)
- 学报(48319)
- 科学(44700)
- 农业(36126)
- 大学(35987)
- 学学(33966)
- 融(31533)
- 金融(31533)
- 技术(27884)
- 业经(27337)
- 财经(26890)
- 经济研究(25095)
- 教育(24304)
- 经(23208)
- 问题(21723)
- 业(21538)
- 技术经济(18892)
- 贸(18055)
- 图书(16663)
- 商业(16492)
- 统计(16219)
- 理论(15986)
- 现代(15686)
- 财会(15413)
共检索到488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小欢
为检验"成本病"假说,文中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础上,对1992-2008年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及各省市服务业增长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服务业已显露出"成本病"问题,具体体现为:相对于第二产业,东部地区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3%;在两部门实际产出比例不变情形下,服务业就业份额快速增长,表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进步部门转移到滞后部门,被服务业吸纳;服务产品价格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商品价格增长速度,其上涨幅度与服务业生产率滞后程度大致相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服务业比重提升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服务业发展进行改革,以解决"成本病"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晨 左冰
文章使用2002—2018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证明中国旅游发展并没有导致鲍莫尔成本病假说所预测的后果,原因是由劳动异质性引致的"价格传导阻滞"现象阻断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正向带动旅游相对价格上涨的路径,中国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旅游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机制。伴随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旅游业开始逐步显现"进步"特征,旅游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增强使"刚性"旅游需求逐渐恢复弹性,从而杜绝了旅游业成本病的发生。文章既肯定了旅游业在中国技术进步过程中的"就业压舱石"功能,也揭示出伴随人口红利消失,推动生产率提升实现高质量增长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政策层面上中国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价格竞争优势,推进旅游市场经济建设,提升旅游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现代旅游业的助推作用,进一步促使中国旅游业向"进步"部门转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靖学青
本文摘取1997~2008年的最新样本数据,就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提出的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状况符合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基本观点,但是,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京等16个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造成的,但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辽宁等3个省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造成的,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影响不显著;黑龙江、广西等5个省市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对服务业就业增长则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我国31个省市区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顾乃华 夏杰长
在生产性服务业崛起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36个样本城市2003—2007年间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检验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对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形成挑战,改变了服务业比重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随着服务业比重提高,二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服务业比重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服务业比重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利红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且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采用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东部地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扬
在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流通和生产的需求互补特性假设,并将工业部门区分为生产职能部门和流通职能部门。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02-2013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和流通对流通环节就业占比和经济发展表现出木桶效应,流通环节就业占比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需要以流通环节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相对减缓为代价;另外,变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对流通环节就业占比而言,显现出劳动力的区域溢出效应和流通环节劳动力的需求端跨区域传导效应,对经济发展而言,则显现出需求端的空间负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翘楚 余典范
随着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验证了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性,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证明了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传统空间集聚和虚拟集聚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受地区制度环境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制度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高效率增长、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城市规模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大和大城市的服务业成本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轶 熊思敏
本文基于鲍穆尔—富克斯假说,通过对1978-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9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除东部地区外,在我国大部分区域,服务业就业增长均是以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滞后为代价,表现出"成本病"的征兆,这一问题可能会引起整体经济的通胀倾向与财政拖累,并对服务业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当前应积极转换服务业发展机制,强化创新,推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在提高服务质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就业空间。
关键词:
服务业 就业 成本病 鲍穆尔—富克斯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主要检验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是否成立,以山西省为对象,运用2013—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大重要发现。第一,所推导的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表达式表明,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三大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第二,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在2014年和2015年成立,但在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并不成立。第三,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山西省劳动力人口规模不变时,从劳动生产率高的第二产业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越大,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越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晨 徐向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从经济史来看,导致制造业占比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且具有较大国别差异。本文在理论上和定量上探讨分配效应、鲍莫尔效应、分工效应等因素对制造业国内占比的影响,并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新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占比变化进行系统的因素分解。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的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从分工效应来看,中国未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实际上由制造业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引起。具体而言,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主因是分配效应,相对于金融业,制造业要素回报率下降引致制造业增加值和名义产出占比下降。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次因是鲍莫尔效应,即鲍莫尔成本病问题。基于这些结论,本文为中国维持制造业占比提供以下政策建议:一是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将进一步从收入分配的渠道压缩制造业占比。二是大力发展中高技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维持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培丽 徐奇舟
根据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会导致服务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占比下降,这就使得我国既要坚持创新驱动,又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面临理论上的悖论。本文立足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经高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新变化,指出我国存在着反鲍莫尔成本病现象,即制造业领域而不是服务业领域存在鲍莫尔成本病,这修正了鲍莫尔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角度找到了我国制造业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为创新驱动和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同步实现提出了逻辑一致的理论解释。此外,论文借助WIOD数据库2000—2014年1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起制造业TFP增速每提高1%,制造业占比将提高2.3%,TFP水平提升会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晨 徐向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从经济史来看,导致制造业占比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具有较大国别差异。本文在理论上和定量上探讨分配效应、鲍莫尔效应、分工效应等因素对制造业国内占比的影响,并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新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占比变化进行系统的因素分解。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的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从分工效应来看,中国未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实际上由制造业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引起。具体而言,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主因是分配效应,相对于金融业,制造业要素回报率下降引致制造业增加值和名义产出占比下降。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次因是鲍莫尔效应,即鲍莫尔成本病问题。基于这些结论,本文为中国维持制造业占比提供以下政策建议:一是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将进一步从收入分配的渠道压缩制造业占比。二是大力发展中高技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维持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璋 魏梅 冯等田
本文从鲍莫尔的"成本病"说起,建立了一个多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通过模型推导出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协整方程解释了我国各产业间劳动力流动的机理和结构偏离问题。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引起各产业就业份额减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导致第一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的降低和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上升。第三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的增长最快。资本劳动比的增长对就业份额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资本劳动比每增加1%,将会使第二产业就业份额下降约0.44个百分点。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 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卿前龙 陈昭 胡跃红
本文利用美国1951~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美国服务业比重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变价人均GDP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服务业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其中,服务业比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服务业比重的Granger原因。论文对上述实证结果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分析了其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姜松 林小童
当前,“鲍莫尔病”在我国已然出现,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治理“鲍莫尔病”的关键。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先发国家实践经验的有力佐证,但囿于多目标冲突、监管套利等复杂原因,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此进行多重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为正,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和区域性差异: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中部地区影响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形成了促进作用。生产性分工、专业化两条传导路径检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是影响效应不确定性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优势、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治理“鲍莫尔病”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活动配置——对鲍莫尔理论的经验检验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
信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
服务业FDI技术溢出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
土地价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东部地区为例
鲍莫尔病、专利类型与创新成本:一个模型
创新驱动能治愈“鲍莫尔病”吗?——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
我国物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与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
医疗服务特性对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