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4)
- 2023(6972)
- 2022(5949)
- 2021(5497)
- 2020(4347)
- 2019(10105)
- 2018(10196)
- 2017(20158)
- 2016(10934)
- 2015(12409)
- 2014(12607)
- 2013(12869)
- 2012(12784)
- 2011(11899)
- 2010(12388)
- 2009(11749)
- 2008(11496)
- 2007(10518)
- 2006(9850)
- 2005(9344)
- 学科
- 济(55107)
- 经济(55047)
- 业(26395)
- 管理(25696)
- 中国(21078)
- 地方(19514)
- 农(17509)
- 企(17048)
- 企业(17048)
- 方法(15811)
- 数学(13893)
- 数学方法(13806)
- 业经(12461)
- 农业(11966)
- 银(11916)
- 银行(11901)
- 行(11695)
- 制(11590)
- 融(11382)
- 金融(11381)
- 地方经济(11208)
- 贸(10717)
- 贸易(10703)
- 发(10634)
- 易(10299)
- 财(9983)
- 环境(8905)
- 学(8523)
- 发展(7833)
- 展(7809)
- 机构
- 学院(165822)
- 大学(164292)
- 济(72898)
- 经济(71277)
- 研究(63590)
- 管理(57667)
- 中国(50614)
- 理学(47390)
- 理学院(46720)
- 管理学(46108)
- 管理学院(45777)
- 京(37144)
- 科学(36472)
- 财(35822)
- 所(33370)
- 研究所(29526)
- 中心(27970)
- 农(27099)
- 财经(26917)
- 江(26310)
- 范(25034)
- 北京(24961)
- 师范(24842)
- 经(24113)
- 经济学(22557)
- 院(22458)
- 州(22185)
- 业大(20923)
- 农业(20901)
- 经济学院(20289)
- 基金
- 项目(95560)
- 研究(75030)
- 科学(73986)
- 基金(65793)
- 家(56274)
- 国家(55734)
- 社会(46887)
- 科学基金(45785)
- 社会科(44367)
- 社会科学(44360)
- 省(37669)
- 基金项目(34418)
- 教育(33533)
- 编号(31994)
- 划(31974)
- 成果(28007)
- 发(27904)
- 资助(26849)
- 自然(25901)
- 自然科(25160)
- 自然科学(25153)
- 自然科学基金(24660)
- 课题(23230)
- 发展(23154)
- 展(22755)
- 重点(21785)
- 部(21342)
- 创(19507)
- 性(19403)
- 年(19050)
共检索到278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程肖冰 张群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东部地区为例,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论证了东部地区各子系统及整个东部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并总结出东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依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社会将呈现出全方位融通协调,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社会主义和谐局面。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区际差异 大系统 协调发展指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黄小花
FDI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等积极效应。也带来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挤出"内资企业、冲击我国经济等消极效应。应扬长避短,发挥FDI更持久的积极效应,并在中部崛起中吸收有益经验,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
FDI 正相关 类聚效应 引资竞争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俊杰
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但目前沿海地区形成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如产业化和开放型农业模式、工农互补型农业模式、多功能性和生态型农业模式、高新技术与集约型农业模式、城乡融合型农业模式等,这些模式特点鲜明,对其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模式 特点 比较 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结合时序数据和时点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集聚四个层面对比分析了河南与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的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量性扩张、结构优化、运行效率还是在集聚效应方面,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发现河南区域金融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增长,比较而言,两者的互为因果关系尤为不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黎围 吴晋峰 柳丽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入境旅游 省际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志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经济圈之后,环渤海成为我国的第三个经济隆起带。东部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东部经济发展的现状 1.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增长速度 1980年-199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庆华 李廷瑞
文章在扩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教育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教育业的发展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华芳英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经历了缓慢起步、探索发展、深入推进三个阶段,呈现如下发展轨迹:参与主体由单元向多元化发展,组织架构由从无到有、从松散向网络化发展,活动领域由单个向区域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活动内容由零星向系列化、整合化发展,活动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发展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实施统筹规划、本土化、人本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策略。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 发达地区 发展 研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湘勇 彭建刚
尽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和金融较中、西部地区相对发达,但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仍相差很大,中小银行类机构的信贷结构不够合理。为了实现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建立基于不同发展极的多层次中小银行类机构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
东部地区 中小银行类机构 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涛 伏玉林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关键词:
地区竞争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月友 方瑾
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与其经济规模排名差异较大,与其人均收入排名差异较小,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山东、海南、福建和河北。总体而言,文化建设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产业结构调整不足、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改革开放低效率和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是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各有优劣,省际高质量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地理相邻省市协同发展为抓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翟鲁宁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当前,面对 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两大浪潮的挑战,我国东部地区在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 将不得不适时进行战略调整。本文认为,高技术经济战略一方面反映了东部地区发展环境的 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东部地区抓住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机遇 ,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市场化的 最优战略选择。在东部具体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的 两个瓶颈,其次构建高技术经济战略的一个支持系统,从而形成发展高技术经济的整体战略 构想。
关键词:
高技术经济战略 瓶颈 东部地区 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