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8458)
- 2022(7064)
- 2021(6215)
- 2020(5106)
- 2019(11631)
- 2018(11299)
- 2017(22552)
- 2016(12064)
- 2015(13545)
- 2014(13888)
- 2013(14171)
- 2012(13615)
- 2011(12679)
- 2010(13002)
- 2009(12563)
- 2008(12002)
- 2007(10953)
- 2006(10201)
- 2005(9510)
- 学科
- 济(79635)
- 经济(79590)
- 管理(32910)
- 业(28492)
- 方法(26315)
- 数学(24152)
- 数学方法(23983)
- 地方(22316)
- 中国(20139)
- 企(19778)
- 企业(19778)
- 农(16784)
- 地方经济(15114)
- 业经(13318)
- 财(13057)
- 学(12869)
- 制(12037)
- 农业(11930)
- 环境(11231)
- 贸(10858)
- 贸易(10845)
- 易(10425)
- 银(10131)
- 银行(10120)
- 融(10006)
- 金融(10004)
- 行(9806)
- 发(9267)
- 和(8995)
- 体(8694)
- 机构
- 大学(190929)
- 学院(190854)
- 济(94028)
- 经济(92290)
- 研究(71144)
- 管理(69580)
- 理学(58745)
- 理学院(58005)
- 管理学(57249)
- 管理学院(56884)
- 中国(54617)
- 财(42574)
- 京(40784)
- 科学(40209)
- 所(36385)
- 财经(33493)
- 研究所(32558)
- 经济学(30854)
- 中心(30847)
- 经(30069)
- 江(28630)
- 经济学院(27598)
- 农(26572)
- 北京(26519)
- 院(25525)
- 范(25470)
- 师范(25316)
- 财经大学(24467)
- 业大(23511)
- 州(23056)
- 基金
- 项目(116797)
- 科学(91795)
- 研究(87764)
- 基金(83776)
- 家(72336)
- 国家(71816)
- 科学基金(60312)
- 社会(58246)
- 社会科(55343)
- 社会科学(55327)
- 省(44897)
- 基金项目(43820)
- 教育(38810)
- 划(37641)
- 自然(35209)
- 编号(35199)
- 资助(34488)
- 自然科(34223)
- 自然科学(34213)
- 自然科学基金(33537)
- 成果(29187)
- 发(28506)
- 重点(26867)
- 部(26364)
- 课题(24980)
- 国家社会(24789)
- 发展(23830)
- 展(23484)
- 创(22854)
- 教育部(22419)
共检索到301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名清 汪阔朋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备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经济效率、城乡收入差距、资源利用几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工具,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5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列第一位,其经济结构优良、科技投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部地区 经济增长质量 信息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霞
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它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从GDP、投资、消费、出口四方面对信用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良好的信用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反之,信用缺失则会延缓区域经济增长。为此,一个地区要保持其经济增长和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国清
借助丹尼森方法 ,对福建的区域工业增长进行了要素分解与分析。从要素的贡献水平及其变动中得出了一个大体的评价 :即福建工业正处于从依靠增加投入、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增长向依靠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集约式增长转型的加速阶段。为此 ,必须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实行正确的中小企业政策 ,依靠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充分发展非国有经济来实现工业的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丹尼森方法 工业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双波
文章从经济增长效益度、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三个评价维度,构建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九个地级市的2001—2016年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值大小排序、聚类分析和三个维度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九地市综合评价值和分维度评价值有小幅度上升,福建经济增长质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状况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度最大,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次之,经济增长效益度最低;经济增长质量地区间差距有收窄趋势;排序前三位的厦门、福州和泉州与排序后六位的漳州、莆田、龙岩、三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1998—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信贷资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柴志春 赵松 李众敏 吴凌燕
研究目的: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5个方面受土地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解析土地价格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东部土地价格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225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东部土地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土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土地价格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价格 经济增长 东部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钱红 甘筱青 陈伟良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凭借其辐射作用以及集聚效应,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步伐。本文以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城市结构布局为出发点,运用东部地区198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东部地区各区域城市首位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首位度的确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最后,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改善首位城市规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转型传统城市首位度、完善城市体系;改革首位城市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区域首位城市协作、打造跨区域互补型产业基地;建立各层次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圈做大做强。
关键词:
城市首位度 经济增长 参数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观点并不能成立,尤其是1991年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扩大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相伴而生的,两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另外,尽管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率的趋同趋势较为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程度之间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不平衡度 经济增长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闽 张自然
本文选取18个环境质量指标,分析2003—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板块的区域环境质量分化、区域经济分化和纳入环境因素的区域经济分化情况,并使用1990—2016年数据检验环境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宇文 谭凤连 谌岚 李亚诚
以200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除西藏、黑龙江及港澳台),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传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表现为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为正线性关系;全国和分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为线性关系,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对外开放扩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支出规模增大以及经济转型可以进一步巩固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和能源消费强度扩大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宇文 谭凤连 谌岚 李亚诚
以200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除西藏、黑龙江及港澳台),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传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表现为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为正线性关系;全国和分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为线性关系,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对外开放扩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支出规模增大以及经济转型可以进一步巩固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和能源消费强度扩大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