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9)
- 2023(12552)
- 2022(10595)
- 2021(9712)
- 2020(8293)
- 2019(18491)
- 2018(18471)
- 2017(36826)
- 2016(19821)
- 2015(22039)
- 2014(22081)
- 2013(22013)
- 2012(20457)
- 2011(18381)
- 2010(18955)
- 2009(18402)
- 2008(18578)
- 2007(17075)
- 2006(15689)
- 2005(14659)
- 学科
- 业(88919)
- 济(88836)
- 经济(88698)
- 企(79360)
- 企业(79360)
- 管理(78533)
- 方法(34419)
- 财(32262)
- 农(30710)
- 业经(29728)
- 数学(26175)
- 数学方法(25935)
- 制(24899)
- 中国(24053)
- 务(21932)
- 财务(21900)
- 财务管理(21866)
- 农业(21272)
- 企业财务(20704)
- 策(19353)
- 技术(18432)
- 地方(17325)
- 体(17259)
- 贸(16857)
- 贸易(16845)
- 划(16598)
- 易(16439)
- 银(15931)
- 银行(15922)
- 和(15659)
- 机构
- 学院(295025)
- 大学(289184)
- 济(132028)
- 经济(129470)
- 管理(119191)
- 理学(101033)
- 理学院(100064)
- 管理学(98993)
- 管理学院(98411)
- 研究(95271)
- 中国(77931)
- 财(68201)
- 京(60382)
- 财经(52236)
- 科学(50887)
- 经(47079)
- 江(47020)
- 所(46864)
- 中心(43515)
- 农(43465)
- 研究所(41049)
- 经济学(39811)
- 北京(38416)
- 财经大学(38203)
- 州(36769)
- 业大(36461)
- 经济学院(35911)
- 范(34522)
- 师范(34282)
- 院(34220)
- 基金
- 项目(178842)
- 科学(143625)
- 研究(138636)
- 基金(131232)
- 家(110575)
- 国家(109532)
- 科学基金(96219)
- 社会(90998)
- 社会科(86369)
- 社会科学(86351)
- 省(69520)
- 基金项目(68774)
- 教育(62431)
- 自然(58739)
- 自然科(57349)
- 自然科学(57336)
- 划(56845)
- 编号(56627)
- 自然科学基金(56377)
- 资助(53211)
- 成果(46995)
- 部(41155)
- 制(40297)
- 创(40144)
- 发(39621)
- 重点(39503)
- 课题(39059)
- 业(37979)
- 国家社会(37375)
- 性(36985)
- 期刊
- 济(159049)
- 经济(159049)
- 研究(95531)
- 中国(58357)
- 财(55982)
- 管理(51319)
- 农(42450)
- 科学(35757)
- 融(34810)
- 金融(34810)
- 学报(33161)
- 农业(28643)
- 业经(28075)
- 大学(27360)
- 教育(27299)
- 财经(26897)
- 技术(26170)
- 学学(25882)
- 经济研究(24821)
- 经(23162)
- 问题(20978)
- 贸(17766)
- 技术经济(16781)
- 业(16404)
- 现代(15848)
- 国际(15535)
- 商业(15138)
- 世界(14750)
- 财会(14424)
- 经济管理(14293)
共检索到463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耀 曾铮 冯超
位于东南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两大区域,也是中国制造业最集中的两大区域,其经济外向度高于全国水平,制造业发展历程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很多层面的差异性明显,这也决定了两地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其特殊方式和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平红
本文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入手,综合在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升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流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双重属性,指出流通服务是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升级的新驱动力,并对流通服务驱动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韵 赵玉英
通过构建2000-2011年的对数—线性模型,从空间分层和行业分类两个角度对我国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1)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型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3)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中等城市的产业发展,应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且适当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将是中等城市吸纳新一代劳动力的主力军,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程飞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程飞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自去年以来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重工业化和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外贸外资作用稳定增长的趋势。针对各地都在大搞制造业基地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同构化与区域内竞争加剧的现状,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长期发展和优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对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战略模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调整、推行综合战略、有序推进发展等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怀宇
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是区域空间调控政策的基础,受到区域交易环境和企业生产指向特征的影响,区域交易环境由软交易成本和硬交易成本构成,企业生产指向类型则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迁移选址时,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存在首先在过渡区然后迁移到边缘区的趋势,因此,当前广东以边缘区作为产业转移空间调控的重点地区是值得商榷的,空间调控的重点应在过渡区域。
关键词:
企业迁移 区位选择 空间调控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彪
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长模式为线索,探讨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为何持续走“国际代工”道路,并且着重从技术、制度、组织、市场、企业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层面,揭示未来沿海地区通过全面的创建自有国际品牌的战略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政策和创新体制的可能性,期望能够为沿海地区的政府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国际代工 增长方式 创新 中国沿海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长江 方占广 谌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兼并重组所面临的劳资矛盾呈现结构性特征,不同行业差别明显。本文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六个行业企业的调查,分析和比较了不同行业企业的雇员和谐感受、劳动关系协调力及其路径系数、雇佣关系目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企业的和谐程度不高而且不同行业差异显著,我国制造企业劳动关系的治理主要依靠劳资自治,不同行业企业的公平、效率和发言权的平衡性差异显著。因此,建议进一步规范制造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进一步加强制造企业的工会工作,政府在劳动关系协调中要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不稳定因素的预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盛朝迅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要素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投资效益越来越低,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应结合产业生态理论,沿着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绩效的路径进行拓展。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传统低成本优势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晓峰 陈昭锋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常瑞祥
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2014年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变化看,两者的空间差异呈显著扩大趋势;空间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空间分布椭圆不同方位城市的产业发展速度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可以分为完全相同、完全相反、南北方向上相同而东西方向上相反三种类型,这种差异的产生既与影响不同行业集聚的因素不同有关,也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不同有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勇军 汤筱晓
针对中国沿海地区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布局分散的产业集群,本文作者曾提出了进行跨区域产业集群整合的必要性,并根据各集群之间联结方式的差异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整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集群内与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沿海地区计算机制造业集群的现状,提出计算机制造业进行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研究如何突破计算机制造业集群进行产业链整合的障碍以及具体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彪
以低级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既是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过去几十年中经济高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和未来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升级的主要理由所在。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性创新经济,其基本的特征是要把竞争战略的焦点,从过去主要集聚于对物质资本的竞争,转化为主要对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竞争。由此凸显高层次人才战略的主体地位。本文据此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对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宏付
外贸竞争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经济发展,通过对江苏沿海三市外贸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整体外贸发展水平还较低,外贸竞争力不强,出口仍以传统的优势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江苏沿海地区要策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加快产业发展为外贸出口营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外贸出口主体,促进整个地区外贸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外贸竞争力 沿海开发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